黄高理科实验班预录语文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使用(8*2=16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三年五载(zǎi)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觥(gōng)筹交错C.不啻(dì)皈(guī)依枕藉(jí)怙恶不悛(quān)D.桎梏(kù)船舷(xián)星宿(xiù)同仇敌忾(k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通牒湮没瑕不掩玉风声鹤唳集腋成裘D.销赃凑合蔚然成风鞭辟入理鹬蚌相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世界有30多个国家投入“人造太阳”(“盗取天火”)研究,规模宏大却一直鲜为人知....。
9月28日,中国科学家“盗取天火”实验获得成功,公众对此更是知之甚少。
B.川师大影视学院罗院长说:李湘的主持风格独树一帜,仅从播音主持专业来讲,我们聘请李湘担任客座教授,能够说实至名归....。
C.美联社12月5日报道称,未来十年的中国很可能成为一个科技发达的大国,与美国和欧盟分庭抗礼....。
D.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民日报》10月12日报道说,能不能坚持增强党的执政水平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功的关键。
B.以前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被执行死刑时,依旧保持着风范,面部表情始终平静,并拒绝蒙面。
C.《国防白皮书》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增强自主创新,努力推动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D.新华网11月3日援引《新京报》报道,一处面积至少有6万平方米以上的豪华房地产项目正在兴建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几句话,上下文衔接最为连贯的一组是()磐石风景区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去处,今年暑假,我和几个朋友在磐石观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①那儿的景色真美②这儿的景色真美③辽阔的草原④晶莹的湖泊⑤数不清的珍禽异兽⑥清白的冰峰⑦奔腾的江河⑧广袤的大漠A.①⑥⑧⑦③④⑤B.②⑥⑧③⑦④⑤C.②⑦④⑤⑥⑧③D.①⑥⑧③⑦⑤④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使用准确的一句是()A.我们早就对他们的观点有根本的分歧,准备写文章反驳。
B.这周围八百里的梁山泊,这被压迫者的“圣地”的梁山泊,虽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要一颗伟大的头颅。
C.王芳距离父母还有50米上下,就扬着手中的信,大声喊:“我录取了!我录取了!”D.科学家认为,如果再不把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的环保措施,那么物种将会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每小时50种,甚至每小时170种。
7、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8、下列各组句子中,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1.我吓得差点跳了起来。
2.我吓得差点没跳起来。
B、1.这样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2.这样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得而知的。
C、1.这样的结局我何尝愿意看到。
2.这样的结局我何尝不愿意看到。
D、1.我哪里不知道你的话是对的。
2.我不知道你的话对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3*2=6分)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吴伏波将军秀之曾孙也。
晷为儿童,未尝被呵怒。
顾荣见而称之,谓其外祖薛兼曰:“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也。
”及长恭孝清约,学识有理义,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
虽侯家丰厚,而晷常驻机构布衣蔬食,躬亲垄亩,庸咏不废,欣然独得。
父母愍其如此,欲加优饶,机时夙兴夜寐,无暂懈也。
父母起居尝馔,中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
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外树下藩屏之间隐息,初不令主人知之。
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扶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
而闻人之善,欣若有得;闻人之恶,惨若有失。
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馈,一无所受。
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
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
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会稽虞隐居海嵎,有高世之风。
晷钦其德,聘喜弟预女为妻。
喜戒弃华尚素,与鉴别同志,时人号为“梁鸿夫妇”。
济阳惇江少有高操,闻晷学行过人,自东阳往候之,始面,便终日谭宴,结欢而别。
司空何充为扬州,檄晷为主簿,司徒蔡漠漆辟为椽属。
并不就,尚书经国明,州土之望,表荐晷,公车径征。
会卒,时年三十八,朝野嗟痛之晷未及大敛,有一老父缊袍草屦,不通姓名,径入换柩而哭,哀声慷慨,感于左右。
哭止便出,容貌甚大清,眼瞳又方,门者告之丧主,怪而追焉。
直去不顾。
同郡顾和等百余人叹神貌有异,而莫之测也。
(节选自《晋书·孝友列传》)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晷躬自抚侍,所诣.之处诣:前往拜访B.司徒蔡谟辟.为掾属辟:授予官职C.及长,恭孝清约.约:条约D.容止.瞻望未尝倾邪止:举止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晷“恭孝”的一组是()①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②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扶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③亲故有穷老者数人……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④父母起居尝馔,中诸葛亮兄亲馈,而鉴别不离左右⑤人有生刘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⑥晷为儿童,示尝被呵怒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准确的一项是()A.孙晷父母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但他自己也能庸咏不辍,夙兴夜寐,一点儿也不松懈。
B.孙晷为了使乡人不去冒犯他,在看到有人偷割别人家未成熟的稻子时,马上躲避起来,待人人走后,还亲自割下送给偷割者。
C.虞喜劝诫女儿抛弃华崇尚朴素,与孙晷志同道合,当时的人称孙晷和虞喜的女儿为“梁鸿夫妇”D.孙晷品行高尚,听说别人的善行,就欣然自若好像有所得;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忧伤异常仿佛失去了什么。
三、诗歌鉴赏(6+5+6=17分)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陶安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
一点远帆如白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
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释:江州:今江西九江。
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2)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6分)(13)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5分)(14)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分)四、文段阅读(5+5+5+6=21分)母亲的茶日·横光利一去年秋天上京都,下榻在“都”旅馆。
我是头一回投宿这家旅馆。
与我住过的旅馆相比,它颇像威尼斯一家建于十六世纪,名叫罗耶尔·达尼炙的很漂亮的旅馆。
因为同行的H君要送孩子的遗骨增西大谷的纳骨堂安置,因而我也决定一同前往。
小小骨灰罐在清晨的日光中颤微微地晃动着。
“这孩子长什么样的脸我都不知道呢,七个朋的时候流的产,虽说这么在手里拿着,却感觉不到这是孩子的遗骨。
”H君一路这么说着踏过翻修过后花岗岩桥。
我父母的遗骨也安置在这个纳堂里,其实我私下里也是去祭扫我的父母。
西大谷的纳骨堂,不知怎么的,总让人觉得是个晴朗明亮的去处,我一直很喜欢上这儿来。
趁堂内诵经的当儿,捧和在善男信女中打坐,望着如来佛的画像,此时,从焚香的气息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凡界的尊崇和感激,经及来自周围乡间的老头老太皱纹里舒展开来的那种悠闲的心情。
时常会有东京见不到的俊俏女子,胁下夹着汉堡包,扔下所捐的香资,合掌,然后归去。
诵经时,虽然众多的骨灰罐都集中安置在骨台上,到底是谁的遗骨都分辨不清,可人们还是真心诚意地行礼祭拜。
就这样,四周不知不觉地为平安朝时代的空气充溢。
铺在宽敞院落里的粗沙子,在日光下闪闪烁烁,这也不是一种外边所见不到的美景。
顺着走廊似的三台阶一直朝里边走去,脑子里浮现起父亲和母亲的事来,与此同时,让日光沐浴着,那种形容的明朗,使人置身此地,格外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一种新鲜感,看看脚下,仰脸望望天空,周围的山峦,古杉粗大的树干,苔薛的色泽,看上去都像是在晴朗和暖的阳光里复生了似的。
在这儿,在母亲的面前,我感到了一种安闲。
说真的,在某些方面我这样怀持安闲的心情,捐了香资,踩着石阶,沐浴着日光,面露微笑时,却冷不隔离度想起了还欠着《茶道月报》一篇随笔的笔债。
我生性偏偏跟随笔下投缘,几乎不曾应承过,即便应承了,也只想尽量逃避掉才好,不管所以会招惹别人多大的恼怒,但只要事关随笔,我是一点都不怕得罪人的。
但是,在这大谷寺庙面前,我却对随笔的稿约变得牵肠挂肚起来。
这是因为突然觉得母亲正在望着我的脸。
她从寺庙里挖苦我:“给《茶道月报》的随笔你会写吗?”说着笑了起来。
我是六七岁时跟母亲学的茶道,因数是男孩,总是只能坐在壁龛前,眼睛死死盯住的与其说是茶还不如说是糕点。
“马上就能够吃了”,一心瞄着吃糕点的时刻,腿等得发麻也全然忘在了脑后。
随着这番喝茶情景的记忆在心里的复苏,随着想起随笔的稿约,正觉得左右为难之际,心里立时感到像是让母亲牵了头皮似的难堪。
而喝茶最主要的,还要数在母亲面前俯身道貌岸然谢之后的那种痛快的心情,要是分配比例不到这种痛快,那对我来说,茶就没什么意义了。
因而每次想起喝茶的情景,我就会对自己的诸多下孝懊悔不已,为这种种懊悔之情强烈打动心怀。
少年时代,我因为孝顺曾让人称道过好多回,可自从搞了文学之后,突然反其道而行之起来。
直到母亲离世之后,才又不得不重新返回到少年时代的品性。
母亲曾背地里对姐姐说:“利一是个性情温和的孩子。
”母亲去世后,姐姐在我家里讲起这事。
从没见过母亲的妻子便问我:“是么,是真的?”她想偷偷地跟姐姐打听清楚,结果让我挡了:“行了,还是别打听的好。
”所以至今没能打听出个名堂。
但事亲不孝后的懊悔,那种孤寂的心情,却成了一刹那对一种难以言述的无常之感的感觉,此时此刻,一种定期相会的美妙感觉,一种道一声“再见”的美妙感觉,俨然一种将剑掷上天空似的庄严感,在的心头流淌而过。
母亲离世之后,仍在亲手教我真正的茶道。
任何一个女人都会给她的孩子留下一件必定是美好无比的东西,这样的人生真是值得感激。
我想,做父母的,做子女的,还有我,都会感觉到这个点的。
连妻子的感激之情,我也这样感觉着。
15.作者说自己很喜欢上西大谷的纳骨堂来,但他也“不知怎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