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荷城青少年服务中心小组计划书一、活动综述1. 活动名称:快乐成长,笑对人生活动编号:XS-G1/11-20172.活动主题(目的):营造温暖接纳的气氛,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团队意识,获得团队归属感,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相信自我,从而培养自信、与人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
3. 需求分析: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
什么叫做留守儿童?他们是指农民工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城务工而被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 周岁)、小学学龄(6~11 周岁)、初中学龄(12~14 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 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7%。
可见,0~14 岁的中小龄留守儿童达到了82.74%。
从个体生命成长历程来看,这一时期正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与人交往最基本的技能,如感知他人、体验周围人的情感、积极地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意愿、接纳外界正向的信息等。
由于父母亲情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障碍,留守儿童的生活出现了很多问题。
以下是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感悟,总结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性格上主要表现如下:1,安全感缺乏——自卑心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对父母具有依恋倾向。
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依恋的性质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不同。
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问题存在种种困惑,但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孩子缺乏交流,同时,他们的临时监护人由于年龄和文化层次的限制以及心理上代沟,又难以与这些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和心理诉求,从而使得留守儿童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
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长期得不到亲情的抚慰和关怀,留守儿童往往会感情淡漠,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这种负向情绪体验将对其社会交往发生阻碍作用。
尤其是遇到一些麻烦时往往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有的孩子表现出孤僻、冷漠、不愿和别人说话、不喜欢参与团体活动等特征。
2,性格与行为偏差——逆反心理严重,团结协作能力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呵护和行为引导,极易产生性格发展的异常和行为偏差。
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自卑、胆小、内心封闭、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加之祖辈或外出的父母出于补偿心理的放纵溺爱,使得孩子更加逆反、霸道、自私、任性、专横。
另一方面,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约束或临时监护人无原则地迁就,极易发生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自律能力差,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教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
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
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在一些可以团结合作的事情上不能很好地配合、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同学,还有的孩子则表现出异常的暴力,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3,社会知识不足或扭曲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承担者,父母在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规范、社会角色、个人理想、道德情操及个性特征等各方面起着指导和示范作用。
但由于外出打工, 父母与孩子疏于联络,而临时监护人多持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一般仅限于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不注重精神上的引导和道德上的规范,这导致留守儿童社会知识严重不足,对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知之甚少。
还有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试图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
这种做法容易使孩子金钱欲膨胀、虚荣心增长,进而产生物质至上的错误认识,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无疑不利于其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活动理念/ 理论架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即满足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与别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避免恐惧和焦虑;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希望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或被群体接纳;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
小组工作人员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应协助农村留守儿童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分享与团队协作意识,矫正其不正常行为,并且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最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小组工作的很大任务就是要帮助留守儿童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以对各种社会行为和现象形成的正确认知,从而使他们的行为得到正确、理性的指引。
前面分析的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他们很大程度上是认知错误,我们在小组活动中应用认知理论来重新建构他们关于父母亲情,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人际关系等。
“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我们建立起自我的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适合,是否需要修正。
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
留守儿童小组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密切沟通的环境,儿童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加深对他人的了解,消解误会,并且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认识自己。
“系统理论”指出,在小组内部,组员之间存在着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工作员和小组领导者会在小组进行中协调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让组员与组员、组员与工作者之间的关系融洽,努力培养组员之间的凝聚力。
坚持尊重原则和个别化原则,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特别是要注意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组员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小组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组员的决定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活动。
工作人员以各种小组活动将组员团结在一起,保证小组实现小组目标。
4. 活动目标:1、让组员全面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克服自卑心理障碍;2、矫正行为、认知偏差,让组员学会关怀,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3、学会沟通、聆听等技巧;4、学会更加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5、构筑一个留守儿童互助网络,能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之后也能互相帮助5. 活动所需物品:白板一块、相机1部、签字笔、意见表、签到表、白纸、彩色笔若干份6. 活动详情:(1)活动时间:2017年10月日——2017年10月日(2)活动地点:港北区博学经典学校社工站(3)活动人数:16(4)活动是否收费:否(5)活动日期及活动主题活动日期每节活动主题及主要内容负责人第一节11月2日破冰—社工与小组成员初步熟悉,建立专业关系李柳媚第二节11月7日团队意识初探李柳媚第三节11月9日彼此合作-促进人际关系李柳媚7. 招募活动对象的方法:社工主动邀请参加8 活动所需人力资源:社工9 协办者或协办单位:港北区博学经典学校10 活动的评估方法:1.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观察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估;2.在小组最后一节,给组员发放、填写活动反馈表,满意度达80%;3.11 可预见的困难及对策:1、小组开展的时间处于放学期间,为避免发生组员抢着参与而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社工应该组织好报名参与秩序,满员后立即中止报名,对于没能及时报到名参与小组活动的,社工承诺下一个小组可以再其参与。
2、组员不遵守纪律,社工在小组开展前与组员制定小组纪律。
二、活动的详细计划(一)详细计划第一节日期/时间:2017年11月2日主题:破冰—社工与小组成员初步熟悉,建立专业关系活动时间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注意事项所需物资及数量负责人17:00-17:03(3分钟)促进社工与小组成员的认识1、组员签到;2、社工依次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在小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即分工安排。
签到表、签字笔李柳媚17:03-17:13 (10分钟)阐述开展小组活动的目的以及小组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同时针对组员的问题作出简要回答社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组员介绍小组的目的设置、小组活动的预期目标以及每单元所要达到的得分目标李柳媚17:13-17:35 (22分钟)让组员相互认识(有组员名字里的字玩词组接龙游戏)让组员相互介绍。
让组员把自己名字写到白板上,然后指定一个名字,按组员座位顺序开始,只要所说出的词语里包含有名字里任一字,就算通过。
白板、笔李柳媚17:35-17:45(10分钟)游戏2:许愿精灵工作员给每人发一张便利贴和一支笔,让大家写下自己在这个小组中的目标和期望便利贴;20只笔;大的盒子17:45-17:50 (5分钟)加深组员对禁毒的认识1.预告下场进行内容;2.对本节小组进行小结。
李柳媚第二节日期/时间:2017年11月7日主题:团队意识初探活动时间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注意事项所需物资及数量负责人17:00-17:05(5分钟)回顾上次的内容让组员回忆上次内容更快融入这次活动。
简单问大家记不记得谁的名字词语,都玩了什么游戏签到表、签字笔李柳媚17:05-17:10(5分钟)介绍本次活动:培养团队意识,鼓励相互信任,增强团队凝聚力主要就是介绍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宗旨李柳媚17:10-17:25(15分钟)游戏1:叠报纸(初探团队意识的强弱)4人一组,不管用什么方法让每个人都能站在报纸上,并坚持5秒,哪一组所用面积越小就获胜。
5张报纸;棒棒糖当小奖品;计时器李柳媚17:25-17:45(20分钟)游戏2:坐地起身(增加组员互相信任和默契配合)二人一组分为四组;每一组背对背坐在地上,不借助其他力量两人起身,时间最短为胜利者10张报纸;棒棒糖当小奖品;计时器李柳媚17:45-17:50本节小组结束1、社工对本节小组进行总结;2、鼓励组员一起分享对活动的感受及对活动的意见,下次改进。
李柳媚第三节日期/时间:2017年11月9日主题:彼此合作-促进人际关系活动时间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注意事项所需物资及数量负责人17:00-17:05 (5分钟)回顾上次内容:加深彼此了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氛围1、场地布置,准备活动用品;2、签到,并要求组员按指定位置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