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网络脱瘾项目计划书

青少年网络脱瘾项目计划书

青少年网络脱瘾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青少年网瘾症问题为出发点,拥有丰厚的专业底蕴,
是事实与专业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服务对象为廊坊市安次区患有网瘾症的青少年,
服务的项目为青少年社会工作。

目的是改变他们沉溺网络的生活状态,改变他们缺
乏生活目标和人生规划的认知状态,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通过社会工作
介入使患有网瘾症的青少年走出网络的虚幻,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对其产生的行为
偏差进行矫治,从而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二、项目背景
网络成瘾是指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

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
应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
的依赖。

网络对于青少年的诱惑力是巨大的,这种沉迷无论是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来说都是具有一样的诱惑力,而青
少年相对来说,因为其自身的年龄及其阅历的有限,而且
相比于枯燥的学习,网络显然更有趣味性,因此沉迷的机
率也就更大。

一旦陷入很难再回到原来的学习轨道。

现实
中人要受舆论和伦理的约束,需要检点自己的言行,由于
网络具有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现实的特点,在网络上没
有现实制约,就会为所欲为,其行为也不会受到追究。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交流和互通的渠道,而较重
的学业负担也大大压缩了他们的社交时间。

上网成为了青
少年主要的休闲娱乐项目。

如何使患网瘾症的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恢复其正常的社会生活,就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来实现。

三、项目目标
1、使青少年戒除网瘾,正确的使用网络。

使其恢复正常
的社会生活健康的成长。

2、对于青少年由网络上瘾而造成的偏差行为进行矫治,
针对青少年产生网瘾的心理因素进行治疗。

3、改变他们缺乏生活目标和人生规划的认知状态,让青
少年重新认识自身,树立理想信念。

四、目标群体
直接受益人:患有网瘾症的青少年
间接受益人:家长、学校、社会工作者、社区街道、政府、媒体
五、需求评估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网络上瘾尤其是青少年网络上瘾问题越来越严重。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除了网瘾青少年群体外,还有大部分网瘾倾向者在。

家庭和学校对于网瘾青少年不科学,不系统的矫治,社会上不良网吧老板的纵容和相关部门执法不严,相关社会政策的不完善,是更多的青少年步入歧途。

六、理论依据
1、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
网络成瘾是指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

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2、网络成瘾的表现
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身体不适;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括中的压力、挫折、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已的学习、工作、生活或思想等方面造成的实际损害。

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2)网络交友成瘾3)网络色情成瘾
4)网上信息收集成瘾5)计算机成瘾6)其他强迫行为
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1.角色的混乱2.道德感的弱化3.人格的异化
4.学习的挫折 5.健康的损害 6.越轨与犯罪
5、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国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交流和互通的渠道,而较重的学业负担也大大压缩了他们的社交时间。

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因离异或忙碌而缺乏与孩子的交流,或因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而令孩子精神负担过重,孩子只好上网寻求精神放松和情感交流。

(2).学校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基础教育仍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学生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在学业竞争中失利的学生,为了摆脱现实的困扰,有意躲入网络的虚拟世界当中。

(3)、社会方面的原因
游戏制造商千方百计吸引玩家成瘾,频繁更新游戏场景界面。

有些网吧唯利是图,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未成年人长时间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暴力网站大开绿灯。

另外,我国社会正在转型期,缺乏完善的社会保护和救助机制,不能对网瘾青少年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

(4)、互联网本身的特点
网络的三大特点导致使用者易于成瘾。

1)匿名性
网络使用者在网络里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以一个自己渴望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无法实现的角色出现;
这种自由、平等、安全的虚拟世界深深吸引着上网的青少年。

2)便利性
网络使用者足不出户,动动手指操作键盘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如网上游戏、购物、交友等。

3)逃避现实
当网络使用者遇到工作、情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挫折、打击时,在网络中寻找安慰、寻求刺激,逃避现实生活。

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数字化的人、关系和群体使人类相互作用的时间和方式得到延伸。

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工作介入
1、心理矫治
认知干预主要有:1)认知重建:对网络成瘾青少年采取“导”而非“堵”的态度,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网络成瘾后的严重后果;改变其顽固的不合理认知观念,使其能够端正上网动机,改变对网络的态度。

2)自我提醒:要求网络成瘾青少年将上网的利弊按程度轻重排好顺序列在一张对称的纸上,每天做思想斗争10-20次,每次3-5分钟,在网瘾发作时尤其更应强化这种训练。

3)想象法
:让网络成瘾青少年想象上网成瘾后的种种严重后果,
在网瘾发作时让“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进行辩论,让内心的道德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失败感斗争,从感情上战胜自己,痛下戒除网瘾的决心,增强自己的戒网动机。

4)自我暗示:当网络成瘾青少年出现上网的念头时,应反复进行自我暗示;每当自己抵制住了诱惑,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后,就进行自我鼓励;这样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使上网欲望得到抑制。

2.行为矫治1)强化法:当网络成瘾青少年没有上网,执行目标无误时,就给自己一些奖励;相反,则给自己惩罚,以减少和消除上网的行为。

2)行为契约法:网络成瘾青少年与家长共同签订戒断网络的行为契约;他们是契约的遵守者,家长则是契约的执行者或监督者;行为契约要规范网络成瘾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培养其自我约束能力。

3)厌恶疗法:该疗法是把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如电击、催吐剂、厌恶想象等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作用,达到使成瘾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4)松弛疗法:通过肌肉放松、想象放松、深呼吸放松等方法的训练,使网络成瘾者学会精神及躯体特别是骨骼肌放松,来应对戒除网瘾发作时出现的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等不良情绪,振作精神。

5)自我管理法
:激发网络成瘾者的能动性对自己进行管理,可采用的方法有规范生活法、计划时间法、日记法等。

七、活动内容
八、执行计划
亲子关系讲座
2.成长放映室
3.小脚大脚一起走
4.亲子创意手工坊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