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基本知识点

儿科基本知识点

儿科体重出生时3kg.3个月6kg1岁9kg2岁12kg<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6+月龄×0.25;2-12岁:年龄×2+8身高出生50cm6月龄65cm1岁75cm2岁87cm,出生前半年每月增加2.5后半年每月增加1.5CM。

2-12岁身高:年龄×7+75头围出生时34cm3月龄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胸围出生时32cm1岁34cm等于头围前囟1-1.5岁闭合后囟6-8个月闭合3月龄出现,1-9岁时等于年龄+1,最多10个牙乳牙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2岁内出齐,6岁开始出恒牙运动语言发育2月抬头6月坐7月翻身8月爬周会走,123走跳跑语言三阶段发音-理解-表达<6个月发音6月-1岁理解>1岁表达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的2/3。

儿童保健新阳光分享1卡1乙肝2灰3白8麻人工喂养总需水量150ml/kg婴儿每日能量需要100kcal/kg;100ml全牛奶含100kcal能量3个月婴儿计算:体重6kg水6*150=900ml;能量6*100kcal=600kcal=600ml全牛奶900-600=300ml的水即6kg体重总需入量900ml,其中牛奶600ml,水300ml。

VD缺乏性佝偻病1、初期<6个月枕秃,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加,碱性磷酸酶高外都低2、活动性3-6个月颅骨软化;7-8个月方颅;1岁胸骨畸形;>6个月手镯、脚镯;>1岁O、X型腿3、恢复期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治疗VD制剂口服0.2万-0.4万IU,2-4周后改预防量400-800IU;肌注D320-30万IU1次预防新生儿出生2周开始400-800IU/天*2个月VD手足抽搦多见于<6个月,病因VD缺乏早期甲状旁腺反应迟钝血总钙<1.75mmol/l(7mg/dl)离子钙1.0mmol/l(4mg/dl)治疗①先止惊,苯巴比妥②钙剂使用③VD使用营养不良脂肪消失先腹部后面颊;分度(体重低于正常值)Ⅰ度15-25%,热卡补充80-100kcal;Ⅱ度25-40%,热卡补充足月儿呼吸生后1小时60-80次/分钟;1小时后40-50次/分钟;维持40次/分钟心率足月儿>120次/分钟,平均140-160;早产儿>120-140次/分钟胎便24小时内排,3-4天排完。

生理性贫血2-3月。

出生2周吸吮反射,3-4个月消失。

喂养生后30分钟喂乳,按需哺乳Apgar评分心、肌呼、弹、皮无0有1好2新生儿黄疸生理性:①足月儿,胆红素<221umol/l,生后2-3天开始,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不超过2周。

②早产儿,3-4天开始,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不超过4周,胆红素<257umol/l。

病理性:24小时出现,足月儿持续时间超过2周,>221umol/l;早产儿持续时间超过4周,>257umol/l。

新生儿溶血病①ABO溶血:母O子A、B换血:O型红细胞A、B型血浆②RH血型不合较重,母为RH阴性,子为RH阳性。

换血:RH血型与母亲相同,ABO血型与小儿相同,换血量为患儿血量2倍(150-180ml/kg)③并发症:核黄疸溶血三项:改良的直接抗人球蛋白测定(+)。

抗体释放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最多,不哭不动不吃不升温不增重,反应低下,.特异表现:黄疸,出血倾向,休克,肝脾大。

早发型:生后<7多为母婴垂直传播,大肠杆菌最多见.晚发型:>7天,水平传播,金葡。

急相蛋白CRP>15ug/ml提示细菌感染。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明显时间:轻度<24h,中度24-72h,重度72 h.颅脑检查,可发现脑室变窄或脑水肿。

抗惊劂:苯巴比妥,无效地新生儿硬肿症: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肛温<30度为重度,>30度为轻度。

复温①肛温<30度,高于患儿体温1-2度开始,12-24小时恢复;②>30度,30-34度开始,6-8小时复温。

21-三体综合征标准型:47XX(或XY)+21,再发风险1%;易位型:D/G易位,46XX-14+t(14q21q),母方10%;父方4%。

G/G易位:46XX-21+t(21q21q),再发100%。

属常染色体畸形,做染色体检查。

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儿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

3-6个月出现症状,1岁以内最明显。

黑色素不足,皮肤毛发变当淡。

新生儿筛查:喂奶3日后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大婴儿:尿三氯化铁试验;治疗:低苯丙氨酸饮食,30-50mg/kg至青春期后。

免疫胸腺3-4岁X线上消失。

青春期开始萎缩;CD4/CD8在2岁达成人水平,T细胞产生。

B细胞在骨髓内成熟,产生Ig,IgG可通过胎盘。

IgM最早达成人水平,IgA在肠道和呼吸道内发挥作用。

2岁开风湿热:①反复发作,6个月-2年后形成永久性瓣膜病;②游走性关节炎,不留畸形;③舞蹈病,兴奋加剧,睡眠消失;④皮肤,关节屈侧环形红斑,关节伸侧皮下小结;⑤主要表现是心脏炎、关节炎、环形红斑、皮下小结;次要表现是发热、关节痛、血沉快、C反应蛋白阳性、P-R间期延长。

治疗:休息,无心脏炎2周,心脏炎无心衰4周,有心衰8周;心脏炎用糖皮质激素2-4周减量,总疗程8-12周;无心脏炎用阿司匹林,2周减量,维持4-8周。

预防: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深部肌注,每月1次,5年以上。

有心脏炎者长至10年最好持续到25岁。

肺结核:用药9-12个月,结脑抗结核治疗不少于12个月强化3-4个月。

激素治疗1-2mg/kg1个月减量,8-12周。

结脑分期:早期(前驱期)性格改变,中期为脑膜刺激期,晚期为错期期。

小儿腹泻病:急性<2周,迁延型2周-2个月,慢性超过2个月。

渗透压:低渗<130,2/3张;等渗130-150,1/2张;高渗>150,1/3张。

补液:扩容20ml/kg,30-60分钟补入等张含钠液;第一天补液量包括累积+继续+生理,累积量8-12小时补完,每小时8-10ml/kg,余量12-16小时补完,每小时5ml/kg。

总液量:轻90-120,中120-150。

重150-180。

及时补钾:每日3-4mmol/k相当于200-300MG/KG.0.3%的浓度。

产毒***病性大肠杆菌肠炎,不侵犯肠粘膜,白细胞不高。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出生2-4周,喷射性呕吐不含胆汁,右上腹肿块。

及早幽门环肌切开术。

先天性巨结肠:胎便排出延迟,超过48I时,顽固性便秘和腹胀,根治性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部分扩张肠管。

呼吸系统支气管左狭长右粗短;上感病毒多见:呼吸道合胞病毒,溶血性链球菌;肺炎:肺炎链球菌,病毒同前;疱疹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咽结合膜热—腺病毒3、7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呼吸困难、三凹征,可并发心衰、胸片小点片状、斑片影;腺病毒肺炎----中毒症状重,累及多器官。

胸片大小不等片状影、肺气肿、X表现先于肺部体征;金葡---肺脓肿、肺大泡、脓气胸、X线易变;哮喘---急性: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全身激素;慢性: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持续状态:吸氧、补液、纠酸、全身激素、速效β2受体激动剂,镇静用水合氯醛。

热性惊厥:体温上升期。

首选地西泮,新生儿首选苯巴比妥,但新生儿破伤风时首选地西泮。

化脑1.<2月---大肠杆菌,头孢3代,3周;2个月-12岁---脑膜炎双球菌,青霉素1周;>12岁---肺炎链球菌,半数青霉素耐药,头孢3代,2周。

2.新生儿颅内压增高不明显因为颅缝未闭,脑膜刺激征不明显因为婴儿骨肉不发达,肌力弱反应低下。

3.脑炎双球菌皮肤瘀点瘀斑休克,可瘀点瘀斑。

4.硬膜下积液每次每侧<15**。

先天性甲减新生儿2-3天干血滴纸片检测TSH初筛,>15-20mu/l时,再检测T4、TSH,T4下降、TSH明显升高可确诊;T4下降、TSH下降,做TRH刺激试验,无反应高峰考虑垂体病变,相反,提示下丘脑病变。

治疗需要甲状腺素制剂终生治疗,剂量---<6月8-10ug/kg,6-12月5-8ug/kg。

维持量15-30。

儿童出疹性疾病麻疹---前驱期koplik斑,发热3-4天出疹,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手掌足底。

疹间皮肤正常,可融合,不痒,疹退后留棕色色素沉着,糠麸样脱屑。

治疗:维生素A.,隔离出疹前后5天,并发肺炎则10天。

接触5天内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

风疹---上感症状,发热第二天出疹,1天出完。

呼吸道胎盘传播。

特点是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面-颈-躯干-四肢,隔离至出疹后5天。

幼儿急疹:又称幼儿玫瑰诊,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

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出疹前1-2天至全部结痂都有传染性,约7-8天。

皮疹向心性分布,开始为头皮面部,躯干和腰部,四肢远端较少,有痒感。

继发皮肤细菌最常见。

猩红热----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前驱期有白草莓舌--红草莓舌。

出疹期:颈部-腋下-腹股沟,24小时全身。

全身弥漫充血,其间小丘疹,砂纸感,口周苍白圈、帕氏线。

恢复期:疹退1周大片状脱皮。

隔离中毒性菌痢----夏秋季节,起病急剧,高热惊厥,呼衰,休克。

发病后6-12小时才有粘液脓血便。

休克型,脑型,肺型,混合型。

尽快降温。

地西泮。

扩容,早期大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

头孢氨基苷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程前2周卧床休息,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血尿消失可下床,ESR正常可上学,尿Addis计数正常可参加体育活动。

肾炎型肾病---除典型三高一低外,1、1周内3次离心尿RBC≥10个/HPF,肾小球源性血尿;2高血压,学龄前≥120/80,学龄≥130/90;3、BUN≥10.7mmol/l(BUN正常3.2-7.1,≥21.3为尿毒症表现);4、C3反复或持续降低。

肾病综合征---尿蛋白+-++++,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g,高脂血症,总胆固醇>5.7,不同程度水肿。

血液疾病胚胎期造血:胚胎3周卵黄囊,6-8周肝脾,6周出现骨髓。

胎儿4个月骨髓开始造血,生后2-5周成唯一造血场所,5岁内为红骨髓。

小儿贫血:新生儿期HB<145g/l,1-4个月<90,4-6个月<100。

正细胞贫血MCV8094MCH28-32MCHC32-38。

RBC12,WBC总量8岁,WBE分类7岁达成人水平。

4-6天4-6岁交叉。

1岁时淋巴C达60%。

缺铁性贫血---缺铁d三步1、储存铁减少(铁蛋白、含铁血黄素)2、RBC生成缺铁期(RBC比HB少),骨髓象老核幼浆;3缺铁性贫HB3-4周正常,继续6-8周。

预防--早产儿、低体重儿生后2个月,正常小儿4个月左右补铁(佝偻病预防是生后2周开始400-800单位维D,维持2个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