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审查指引定稿

合同审查指引定稿

公司律师合同审查工作指引为对公司审计法务部律师合同审查工作提供基本参考依据、保证律师合同审查工作质量、规避公司法律风险,结合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特制定本指引。

第1条本指引的定义及提示1.1本指引所称之合同审查工作,系指审计法务部律师依据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就合同承办部门送审的合同根据相关法律文件规定及律师的专业判断,通过检查、核对、分析等方法,就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他缺陷提出意见要求合同承办部门进行修改或签署法律意见的专业活动。

1.2本指引所称之合同承办部门,系指根据公司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合同草拟、变更和终止解除的具体业务承办部门。

1.3本指引所描述的工作内容,仅作为公司律师从事合同审查业务操作时的参考,不作为评判律师工作能力及过错的依据。

1.4 本指引为审计法务部内部文件和律师合同审查参考依据,合同承办部门也可作为参考资料,调整工作方式,规范工作流程。

第2条合同审查中的特别事项2.1律师在合同审查工作中应当注意,除了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部门规章外,还存在大量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及地方政府规章。

这些地方性法规及各类规章未必导致合同无效,但可能导致公司受到行政处罚或承担不利的诉讼结果,因此必须充分注意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涉及面。

除此之外,对于无名合同的内容及合同法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合同内容,在进行审查应注意合同法总则以及民法通则等法律规范中的规定,并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参照合同法分则中关于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2.2律师在合同审查过程中应勤勉尽责,努力发现并提示承办部门合同中所存在的对公司不利的条款,特别是严重不利的条款或重大权益未予约定的情况、存在严重瑕疵可能导致合同或其部分条款无效的情况,避免脱离法律规定的主观判断,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2.3合同中的各类价格、质量要求、期限约定等总体上属于商务条款,应提醒合同承办部门自行确定。

但律师应当注意各类商务条款的明确性及对于公司不利的情况,如价格所包括的对价内容,以及围绕交易目的所需关注的质量标准或特别要求、验收规范等,提醒合同承办部门注意其中的不利因素。

2.4审查结论必须依据法律及事实,而且必须结合合同目的、其他约定全面理解合同条款的法律意义后方可作出。

除非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及合同承办部门提供的基本事实作为依据,不得以主观臆断得出武断的结论,防止因此而产生审查过错。

第3条合同送审稿的接收3.1对于已经由律师制定范本的合同,在接收合同送审稿及辅助性的背景文件、参考文件时,应尽可能接收纸板合同,按照合同范本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查,对于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不予修改、不予反馈,只签署审查意见。

合同承办部门应严格按照律师提供的范本制作合同,如有特殊情况须对范本做变动时,应在提交合同送审稿时予以特别说明。

范本合同审查,原则上应在当日签署法律意见,如遇特殊情况,可延迟至次日。

3.2对于尚未制定范本的合同,应要求合同承办部门提交电子文档,以便于保管和修改。

合同承办部门应按合同的基本制作要求尽可能完善合同内容,并如实回答律师提出的各种疑问。

结合合同承办部门的回复,律师可直接在合同电子版上进行修改,合同承办部门应按修改后文本制作纸板合同并报律师进行最终审查,最终审查按范本合同审查要求处理。

律师原则上不参与合同的制定,合同承办部门不按照合同基本制作要求制作合同并要求律师审查修改的,律师可不予审查直接打回。

合同基本制作要求由律师制定,合同承办部门遵照执行。

非范本合同审查原则上三日内审查完毕,合同承办部门原因导致审查期限需延长的除外,此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没有按合同基本制作要求制作合同、合同承办部门没有具体承办人回复律师所提问题、合同承办部门将合同弃之不管。

此期限不包括合同承办部门按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在其他部门审批所需时间,仅指律师处理合同的时间。

3.3律师审查合同签署意见时,应记录合同承办部门签收交接及归还情况。

具体由律师制定合同审查签收交接档案目录,由合同送审人员签收交接归还情况。

第4条合同通用条款审查4.1律师对合同的审查,始于合同条款的完备性,通用条款部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⑴鉴于条款⑵合同目的和范围⑶合同各方权利义务及保证履约条款⑷结算、支付条款⑸知识产权条款⑹保密条款⑺违约责任条款⑻不可抗力条款、免责条款⑼争议解决条款⑽法律适用条款⑾合同期限条款⑿合同的变更、解除条款⒀通知送达条款⒁合同附件条款⒂生效条款⒃合同文本条款4.2 律师对通用条款的审查应力求完备,确实不需要的部分通用条款,可不予审查。

第5条合同的形式审查5.1形式及审批流程⑴会签表基本信息填写是否完整、规范、清楚、与合同内容是否一致。

⑵是否按公司要求使用公司制定的范本。

⑶合同内容是否超出所依据文件的内容范围。

⑷合同相对方的选择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如:应当招投标的项目,没有进行招投标)。

⑸流程选择是否符合权限分工的要求。

⑹是否具有合法有效的授权委托书。

审查授权委托书,应尽量避免与无权代理、越权代理、无权处分的主体签订合同,避免可能导致的合同被变更、被撤销或无效的后果。

5.2 报审资料完整性、一致性常见问题:⑴审查报审资料不完整,缺少合同附件、立项审批文件、招投标评审结果文件。

⑵对方资质证明等。

⑶合同的标的种类、数量与审批文件有偏差;中标单位与合同相对方主体不一致等。

未按要求提供资料原件;合同相对方营业执照复印件未加盖公章等。

5.3 合同文本形式合同文本应文字准确,表述严谨,格式规范,前后逻辑一致。

常见问题:⑴合同结构不完整(如缺少开头、正文、结尾);⑵合同各方当事人信息不正确(如当事人名称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不一致;当事人银行账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缺漏等。

)⑶合同名称与内容不符(如:把租赁写成承包;把借款写成投资)。

⑷法律用语不准确(如“定金”错写成“订金”,“权利”写成“权力”,使用“大约”、“相当”等模糊词。

)⑸前后逻辑不一致①称谓前后不一致(如:甲方乙方、买方卖方均出现,且没有指代关系);②金额大小写不一致、分期付款总额与合同总金额不一致等;③期限表述不一(如:“期限一年”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④序号、附件指代矛盾;⑤签订日期前后不一致;⑥印章上的公司名称与合同中书写的单位名称不一致;⑦所盖章非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如:合同上盖财务专用章)。

第6条实质审查6.1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履约能力合同主体一般分为法人、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其他经济组织和自然人。

律师审查法人主体时须审查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和须法律许可经营的特殊资质;审查其他经济组织须审查营业执照副本和其他登记文件;审查自然人主体时须审查自然人身份证。

常见问题: 合同主体不具备签约、履行合同的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

⑴不具备营业执照的法人分支机构且未经法人授权;⑵营业执照过期或未通过年检;;⑶连续两年未年检被工商吊销营业执照;⑷对于特殊行业的主体,不具有从事合同项下行为的资格,(建筑承包资质共四级,只能承包与其级别相符的工程,通信类、供电类还要经过特定审批)展开说明企业分支机构对外签约问题:由于法人分支机构并不具备完备的合同签署权限,因此与其签约可能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如果法人的分支机构依法设立并已领取营业执照,则属于《民事诉讼法意见》中规定的“其他组织”范畴,具有缔约能力,可作为合同主体。

但应结合该分支机构规模衡量其履约能力,对于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较大法律风险的合同,从安全考虑,最好要求该分支机构提供相应法人对其签署合同的授权文件。

如果是法人非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且未经法人授权,则其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其对外签订的合同一般会被确认无效。

如其事后经法人追认,可视为法人行为。

因此,尽量避免同此类分支机构签订合同。

6.2审查合同效力、合同条款效力常见问题:⑴存在《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5种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⑵存在《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无效免责条款。

①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⑶需要依法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或约定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后合同才生效的,未跟踪了解合同是否向有关机关办理批准或登记备案⑷涉外合同约定公证生效的,没有实际办理公证。

⑸约定的生效条件、期限不合法。

需审查合同所附条件或期限的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并审查条件是否成就、期限是否届至等。

6.3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常见问题:⑴缺少《合同法》要求的基本条款①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②标的③数量④质量⑤价款或者报酬⑥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⑦违约责任⑧解决争议的方法⑵缺少依合同特点须具备的条款①知识产权条款②保密条款③对方使用我方商标的合同,没有明确限制商标的使用方式及范围6.4合同付款条款原则:把价款的支付和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方合同义务的履行和防控对方违约风险结合起来,把价款的支付条件和对方在各阶段应履行的合同义务密切联系,通过设定价款支付的时间点和付款比例来促使合同对方如约履行合同义务,最大限度发挥付款条款的风险控制作用。

付款条款通常与合同权利义务的平衡具有密切关系,对于保证合同的履行质量、实现合同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⑴常见问题:①不应一次性付款的合同选择了一次性付款;②分期付款的合同,付款比例不恰当,首付款比例过高;③付款条件未与制约对方履行相应合同义务相结合等。

⑵不同的合同应采用不同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款:通常用于合同期限较短且对方没有后续合同义务履行问题的合同(如:礼品、宣传品或其他低值易耗品采购合同等),可约定到货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款。

但一般设备或中小型的采购合同,应留有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待保修期满后支付。

分期付款:对于设备采购(涉及安装、调试、试运行、初检终检等)、技术开发类、租赁类、广告发布类合同、维护服务类或合作类的合同,由于合同期限有较长的持续性,合同对方有需要后续履行的合同义务,常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⑶付款节点:①合同生效时间②合同经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登记、备案的时间(如有)③交付时间④验收合格时间⑤质量保证期届满时间⑷补签合同情况下,分期付款期限早已构成迟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付款条件和期限,以免因约定不当导致迟延支付的违约风险。

6.5审查违约责任尽量穷尽各种可能的违约假设并设立违约处理方式。

约定违约情形、违约责任,违约所产生的损失范围及补偿(如对于可预期利益的范围的界定)。

⑴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继续履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违约金责任、定金责任。

⑵如果合同对公司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或利益,而存在对方单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可能时,可视情况采用加重对方的违约成本,制约对方的违约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