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一、名词解释1.骨髓外造血:2.生理性贫血:3.贫血:4.白细胞分类的两个交叉点:二、填空题l.胚胎期最早的造血部位在。
2.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产生。
3.婴儿期红细胞约,血红蛋白约。
4.小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相等的年龄是生后病。
5.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贫血的标准是1个月~6岁血红蛋白,6岁~14岁血红蛋白为小儿贫血。
6.贫血按病因学分为、、三大类。
7.小儿贫血以最常见,尤其是,其次为、贫血。
8.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9.当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时,影响红细胞合成不足,的成熟受到障碍。
10.维生素B12缺乏除供应不足外,还与胃底部壁细胞所分泌的有关。
1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象检查,中性粒细胞常有现象,呈核。
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用到、为止。
13.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是,,。
14.缺铁性贫血血涂片见红细胞体积,中央淡染区。
三、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号,错的打“×”号)1.小儿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为30~60g/L。
()2. 口服铁剂治疗贫血应避免空服,加用V-C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3.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可供小儿生后3~4月利用。
()四、最佳选择题(一)A1型题1.为预防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于生后何时给予铁剂A.出生后B.出生后1个月C.出生后2个月D.出生后3个月E.出生后4~6个月2.下列哪项生化检查是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的特征性指标A.血清铁蛋白>50 μmol /L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0.90μmol/LC.血清铁<8.95μmol/LD.总铁结合力>62.7μmol/LE.转铁蛋白饱和度<15%3.缺铁性贫血与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易发病的年龄是A.出生后1~3个月B.出生后3~6个月C.出生后6~12个月D.出生后12~24个月E.出生后6月~2岁4.下列哪些情况下易发生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A.进食新鲜绿叶、黄叶蔬菜、水果B.进食动物性食物:肝、肾C.长期用煮沸牛乳或奶粉、羊奶喂养D.进食丰富的含维生素C的食物E.以上都不是5.下列哪项对营养性红细胞性贫血有确诊意义A.骨髓象呈红系明显增生,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粒系和巨核细胞分叶过多B.血清维生素B12和红细胞内叶酸测定C.病人面色蜡黄、面部虚肿及紫癜D.周围血象MCH>94fl MCH>32pg MCHC正常E.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一,呈大细胞性贫血6.生理性贫血最明显的时间为A.生后1月以内B.生后2~3月C.生后4~5月D.生后6个月E.生后7个月7.小儿骨髓外造血的器官是A.卵巢B.胆囊C.脾脏D.淋巴结E.盲肠8.足月正常新生儿体内储铁及生后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可供小儿使用的时期是A.1~2周B.3~4周C.1~2月D.3~4月E.5~6个月9.为预防缺铁性贫血,足月正常新生儿开始添加含铁物质的年龄是A.出生后B.1~2个月C.3~4个月D.5个月E.6个月10.关于铁的吸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食物中磷酸、草酸、植酸有利于铁的吸收B.大豆及菠菜中铁的吸收率较高C.肉类中铁吸收率较高D.胃液中盐酸有碍于铁的吸收E.同时摄入果糖.氨基酸均不利于铁的吸收11.为促进铁的吸收,服用铁剂最好的方法为A.与维生素C同服,两餐服用B.与维生素C同服,餐前服用C.与维生素C同服,餐后服用D.与牛奶同服,餐前服用E.与葡萄糖同服,餐间服用1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血红蛋白9g/dl,最合适的治疗是A.反复多次少量输血B.肌注右旋糖酐铁C.多进含铁丰富食物D.服用枸酸铁胺E.服用硫酸亚铁及维生素C13.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骨髓象特点中哪点是错误的A.红系统血代偿性增生B.幼红细胞呈巨幼变C.粒细胞大,分叶过多D.胞浆成熟程度较胞核差E.巨核细胞分叶过多,胞浆颗粒减少14.各种营养性贫血的共同临床表现可有A.神经精神发育倒退B.食欲不增、呕吐、腹泻、异食癖C.肝、脾、淋巴结常中度肿大D.舌头、喉部痰鸣音E.多见于婴幼儿时期15.营养性贫血病人经治疗后,如果有效,血象中最早出现的变化是A.血红蛋白量上升,在治疗开始后4~5天明显增高B.红细胞数上升,在治疗开始后3~5天明显增高C.网织红细胞上升,在治疗开始后5~7天可达高峰D.红细胞变大,在治疗开始后2~3天明显变大E.红细胞中心浅染恢复,在治疗后2~3天开始出现16.营养性贫血病人若需输血,原则是A.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应愈大,速度也愈快B.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愈小,但速度要快C.贫血愈重,每次输血应量愈大,但速度要慢D.贫血愈重,每次输血量应愈小,速度要宜慢E.以上均不是17.诊断缺铁早期最可靠的依据是A.血清铁减少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C.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血清铁蛋白降低18.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等时,首先采用A.维生素CB.叶酸C.维生素B12D.维生素B12+叶酸E.铁剂19.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贫血应强调A.母乳喂养B.牛乳喂养C.及时添加蔬菜、水果D.及时添加蛋黄、豆类、肉类E.给铁剂20.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最早有反应的是A.血清铁增加B.红细胞增加C.血红蛋白上升D.网织红细胞升高E.贫血症状消失21.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不正确的是A.从小剂量开始B.两餐之间服用C.加服胃蛋酶合剂或V-CD.铁的用量应在4.5~6mg/Kg/D为宜E.与钙剂或牛奶同服22.缺铁性贫血周围血象的主要特点是A.以红细胞数减少为主B.以白细胞数减少为主C.以血红蛋白降低为主D.以血小板减少为主E.以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为主2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关键是A.铁剂治疗B.病因治疗C.抗感染D.输血E.饮食疗法24.关于生理性贫血哪项正确A.生后6个月发生B.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营养不良是主要原因D.与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有关E.主要是红细胞寿命长25.缺乏叶酸和V-B12可发生下列哪种贫血A.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B.营养性混合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E.地中海性贫血26.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象特点中哪点是错误的A.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B.粒细胞呈巨幼变.有核分叶过多C.红细胞胞浆落后于胞核D.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E.红细胞呈巨幼变27.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较特异的临床表现是A.神经精神症状B.异食癖C.肝大D.脾大E.淋巴结肿大28.口服铁剂最佳的时间是A.餐前B.餐后C.两餐之间D.餐时E.随意29.口服铁剂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哪项不妥A.宜在两餐之间服用B.同时给含铁丰富的食物C.用稀牛奶送服D.与胃蛋白酶合剂同服E.贫血纠正继续服铁剂1个月30.治疗伴有震颤的营养性性贫血的首选药为A.V-CB.V-B12C.叶酸D.铁剂E.胃蛋白酶31.小儿白细胞分类中,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交叉发生于A.4~6天,4~6岁B.7天,1岁C.4~6周,4~6岁D.4~6天,4~6周E.1岁,6岁32.小儿出生后主要造血是A.肝脏造血B.骨髓造血C.脾脏造血D.淋巴结造血E.以上都不是33.儿童血容量约占体重的A.5%B.6%~8%C.8%~10%D.15%E.20%34.哪项不是缺铁性贫血的原因A.早产B.生长发育过快C.双胎D.母孕期严重缺铁性贫血E.接触阳光少,影响铁的吸收35.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与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贫血区别于A.贫血症状B.肝脾大C.精神、神经症状D.血象改变E.骨髓象改变36.患儿血清铁蛋白降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正常,未出现贫血表现为A.铁减少期B.红细胞生成缺铁期C.缺铁性贫血期D.缺铁性贫血恢复期E.缺铁性贫血已治愈37.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最有特征性的改变是A.幼红细胞胞浆发育落后于胞核B.幼红细胞巨幼变C.粒细胞形态不受影响D.网状细胞增生E.细胞浆嗜碱性增强38.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需用至A.症状消失B.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2个月C.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再用半个月D.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数均恢复E.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39.诊断缺铁性贫血第一阶段,正确的是A.血清铁蛋白减低B.血清铁降低C.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D.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E.骨髓铁粒幼红细胞数减少40.下列有关血液方面的数据,哪一项是错误的A.6个月~6岁小儿贫血标准为<110g/LB.新生儿贫血标准为<125g/LC.小儿重度贫血时血红蛋白为30~60g/LD.小儿血容量占体重8%~10%E.小儿输血量一般按每次10ml/kg计算41.关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骨髓象错误的是A.各系均增生活跃B.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明显C.幼红细胞胞体小,胞浆少,染色偏蓝D.胞浆成熟落后于胞核E.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二)A2型题42.8个月女婴,周围血白细胞总数11×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8%,单核细胞2%,以下那个结论是正确的A.总数不正常,分类正常B.总数、分类均正常C.总数、分类均不正常D.总数正常,分类不正常E.总数偏高,淋巴细胞偏低43.10个月婴儿,生后母乳喂养,奶量不足,未加辅食,已逐渐苍白,肝肋下3cm,脾肋下1cm质软。
血:红细胞3×1012/L,血红蛋白7g/dl,白细胞8×109/L,中性粒细胞35%,淋巴细胞64%,大单核细胞1%,其诊断为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营养性混合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生理性贫血44.8个月小儿,以奶粉喂养为主,未加辅食,反复腹泻已3个月,2个月来渐见苍白,对周围反应差,舌唇颤抖,红细胞数2×1012/L,血红蛋白7.5g/dl,经维生素B120.1毫克,每日1次肌注及维生素C治疗4周后,反应正常,颤抖消失,红细胞数3.5×1012/L,血红蛋白9.5g/dl,此情况属于:A.正常治疗反应,维持原有治疗B.治疗效果欠佳,宜加大维生素B12剂量C.治疗不全面,应加用铁剂治疗D.治疗效果差,宜输血加快恢复E.治疗效果差,宜加大维生素B12剂量,并加服叶酸4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咳嗽、发热2周,诊断肺脓疡入院,血象:红细胞2×1012/L,血红蛋白4.5g/dl,经青、链霉素,硫酸亚铁,维生素C治疗2周,仍发热。
网织红细胞未上升,血象如旧,应如何处理A.更换抗菌素B.肌注右旋糖酐铁C.输血D.加用叶酸E.加用维生素B1246.一小儿血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70g/L。
该小儿可能是:A.正常血象B.轻度贫血C.中度贫血D.重度贫血E.极重度贫血47.患儿8个月,生后6个月内生长发育好,近2个月呆滞,面黄。
检查:四肢及唇舌抖,舌炎,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