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专家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〇一三年评审流程图评审专家组工作职责一、专家组组长职责(一)服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工作安排,根据专家手册和评审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候选地区的评审工作,直接参与评审工作并对专家组成员的工作进行安排、合理分工。
(二)负责培训本专家组成员并答疑。
(三)负责撰写候选地区评审报告或指定专家组成员撰写。
(四)负责按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提交候选地区的评审原始记录和评审报告。
(五)负责及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汇报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专家组成员职责(一)服从组长的任务分工和工作安排,完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
(二)具体开展对候选地区的评审工作。
(三)认真完成检查记录工作,将候选地区的工作亮点和存在问题如实反映,协助组长完成对候选地区的评审报告。
(四)评审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反馈沟通,维护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确保评审工作顺利完成。
一、评审工作开始前评审专家必须接受全面培训;二、工作态度严谨、细致、务实、求真;三、熟悉有关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的各项指标;明确工作内容和意义;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和工作流程;四、严格按照指标进行评审,不得对指标进行任何扩展性解释;评审结果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以被评审对象的口头解释为依据;五、评审专家组必须按要求准时到达,召开由全体评审专家组成员参加的预备会议,落实评审的所有活动和材料的准备工作,评审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保证各评审阶段的程序完整、时间完整;六、遵守评审纪律,尊重当地同志,实事求是,做到不走过场,不指手画脚,不乱表态,不下评审结论;七、评审专家组自备手提电脑,及时完成各项评审报告;八、评审期间必须佩带证件(参加间接评审时除外,必要时也可出示);九、不得接受超标准食宿安排;工作期间不得饮酒;不得接受礼金、礼品,不得参与公款支付的游览、娱乐活动;十、评审工作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监督和管理。
一、第一天(报到当天):预备会:参加人员:专家组全体成员,候选地区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人。
主持人:专家组组长。
主要内容:确定汇报会参加人员及议程,审查候选地区资料。
二、第二天上午:(一)汇报会:主持人:专家组组长。
参加人员:候选地区政府、各乡镇(街道)政府负责人,候选地区编制、发改、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中医药、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县级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负责人;省、市中医药管理部门领导。
具体安排:1.专家组组长宣布现场评审工作开始,介绍此次评审的专家组成员和相关领导。
2.当地政府或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介绍当地参加评审的有关领导和人员。
3.专家组组长介绍这次评审工作的特点和纪律。
①评审工作特点:一是评审工作采取国家评审与省级评审相结合、直接评审与间接评审相结合的方法。
二是本次评审不是结论性评审,评审专家组把客观的评审结果提交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议后确定是否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是评审是以促进基层中医药工作持续发展、方便基层居民更好的享受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评审将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四是先进单位评审不是一次性评审,而是持续性评审,重在建设的过程和效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不定期派人赴部分地区抽查和调研。
②评审工作纪律:一是为了保证评审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做不适当的准备,不弄虚作假,发现弄虚作假,一票否决。
二是不要安排与评审无关的活动,保证有足够的评审时间。
4.候选地区政府领导介绍先进单位创建情况。
5.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介绍省级评审情况。
6.抽取实地检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7.对政府及编制、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同志进行访谈。
8.专家组查阅候选地区提供的文件、资料。
三、第二天下午:实地检查。
主要内容:实地检查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候选地区备查资料清单一、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候选地区的评审报告。
二、候选地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目标、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三、编制部门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及卫生计生部门配备专职干部的文件。
四、候选地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文件。
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情况: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
2.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名单(按所属乡镇(街道)排列,并注明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
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人员名册。
七、候选地区开展岗位培训和中医药相关培训资料。
八、近三年政府有关中医药的文件、政府预决算、拨款凭证、支出凭证等相关资料。
九、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内容的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文件。
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
十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备相关资料。
评审专家组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交资料清单一、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候选地区的评审报告(纸质和电子版)。
二、候选地区汇报材料(纸质和电子版)。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单: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
2.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名单(按所属乡镇(街道)排列,并注明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抽签确定实地检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单。
五、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报告(纸质和电子版)。
六、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得分汇总表。
七、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记录表。
八、候选地区基本情况一览表(纸质和电子版)。
九、检查机构基本情况一览表(纸质和电子版)。
实地检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定方法一、准备工作候选地区在预备会上提供所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单(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归为一类;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所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排列;全部做签)。
二、具体抽取程序1.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2个,确定为实地检查机构。
2. 从剩余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2个,然后从其所属的村卫生室或者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各随机抽取1个,确定为实地检查机构。
评审得分汇总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区)专家组组长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月日专家组成员签名:填写时间:年月日访谈记录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区)专家签名:、访谈时间:年月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记录表县(市、区)名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检查记录表县(市、区)名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名称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中医药技术方法运用情况检查记录表县(市、区)名称基层医疗机构名称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中成药使用情况检查记录表县(市、区)名称基层医疗机构名称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情况检查记录表县(市、区)名称基层医疗机构名称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细则第一部分组织管理与政策措施(28分)本部分采取查阅文件和访谈形式评审第二部分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22分)本部分采取查阅资料与实地验证相结合形式评审第三部分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提供(50分)本部分采取实地考核形式评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适宜技术考题一、毫针刺法(一)基本操作方法1、毫针的基本进针方法有几种?答:(1)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二)针刺禁忌症有哪些?答:1、妇女妊娠三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穴位。
2、怀孕三个月以上者,其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针刺。
3、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间应禁刺。
4、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针刺。
5、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6、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三)针刺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患者在过于饥饿、劳累及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对身体虚弱、气血亏虚的患者,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让患者采取卧位。
3、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深刺。
4、针刺眼区和颈部穴位(如风府、哑门等)时,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的组织器官。
5、对尿潴留的患者,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严格掌握适当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四)毫针刺法治疗的常见疾病有哪些?答:有中风病、头痛、面瘫病、肩凝症、腰痛病。
二、艾灸疗法(一)基本操作方法1.艾灸疗法常用的有哪两类?请分别简述。
答:艾灸疗法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
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用艾绒制成的圆锥形小体称为艾炷,一般锥体高1厘米左右,锥体直径0.8厘米左右,燃烧一炷即为一壮)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2)隔盐灸: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3)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3厘米~0.5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炷放置于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悬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5厘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
常用的悬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1)温和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
(2)雀啄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鸟雀啄食一样,一般施灸时间5分钟~10分钟。
(3)回旋灸: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