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对应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
这项要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本质;二是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三是理解从基因到性状的控制过程及其所对应的具体实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事例。
2 .能力目标:本节以生物的具体外在性状分析入手,学生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动脑分析事物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从实验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科学研究是不断深入的,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而后又从微观到宏观、本质到现象的认知过程,要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心法则
2.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巧妙的学习探究情景,给予丰富的资料信息和具体事例,组织、指导启发学生,并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真正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现象归纳到本质和从本质延伸到多种现象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性状。
孟德尔实验中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的形成原因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和上面的例子有和不同?从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病例三:白化病
介绍相关资料和发病机理
让学生自主分析:
根据资料分析白化病的成因。
原因: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异常导致无法合成相关酶类,从而影响了相应的物质(黑色素)的合成。
简单介绍侏儒症。
(生长激素)2•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间接控制)通过以上几种病例或现象的分析,你能否构建基因、蛋白质、性状三者关系的概念图?
该图是否代表了生物性状的所有影响方式呢?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生物体的性状了呢?上述实例都是单个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如人的身高可能是多个基因决定,同时又受后天的影响。
举例:蜜蜂,青蛙的发育过程,带领学生阅读课本P68的图例:
展示水毛茛图例
如果让你象完善“中心法则”那样去完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你会怎么做?
3.调控生物体性状的因素
请对残翅果蝇的出现提内出假说,并进行解释• (对残翅当因素(外因)通过类比,得出两者差别,并总结训练学生横向比较的思维方法训练总结知识的方法---概念图
总结、过渡
层层补充深入,使问题分析更加严谨、科学、完善。
体会科学研究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循序渐进过程。
,同时训练批判性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提出假说、到得出结论的科研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所学方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