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主机是安装在一个主机箱内所有部件的统一体,其中除了功能 意义上的主机以外,还包括电源和若干构成系统所必不可少的 外部设备和接口部件,其结构如图1-5所示。
1.主板
主板也叫母板。主板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计算机内部 的各种配件不是直接安装在主板上就是通过电缆线连接在主板上。 主板是一块控制和驱动计算机的印刷电路板,在计算机中起着桥 梁的作用,上面有许多设备的插座和接口。主板如图1-2所示。
1.2.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编制的各种程序。应用软件都是 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软件,能够帮助用户完成特定的任务。例如,通 过Word可以编辑一篇文章,通过Photoshop可以编辑和处理图片,通 过Windows Media Player可以播放VCD影碟等。
本章小结
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知识要点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
技能目标
能熟练说出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
微型计算机简介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即PC机 (Personal Computer)。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系统是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微型计算机的用途 • 文字处理功能 • 网络功能 • 学习功能 • 娱乐功能
阶段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
大量使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表机
型有IBM 360系列。
1.1 计算机的发展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
1970年以后的计算机都基于大规模集成电
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习惯上被称为
第四代计算机。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 理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进入个人领域的技术 障碍已层层突破。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多 媒体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计算机开始真 正改变人们的生活。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的 代表机型有IBM PC系列。
1.1 计算机的发展
• 最早的微型计算机诞生于70年代,在我国 风靡一时的AppleⅡ和中华学习机都是最典 型的代表,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PC微型计 算机,起源于IBM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IBM PC。直到今天PC系列微型计算机我们仍能 看到IBM PC的雏形,所不同的是,自1993 年Intel公司3有月份推出奔腾处理器起, IBM公司不再独占鳌头,而是多家公司各领 风骚。
第一台
•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1946年诞生于美国 宾西法尼亚大学,在今后的几十年里电子 计算机的发展极其迅速,至今可分为巨型 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机。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电子管阶段 2.晶体管阶段 发 展 3.集成电路阶段 标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 志 5.人工智能阶段
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发展历史以及计算机的组成, 重点是计算机的组成。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感性 上认识计算机组成的各个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 系统等。
图1-7
音箱
6.硬盘
硬盘是大容量、高存取速度、不易磨损的计算机外部存储设备,是计算
机系统中保存信息资源最重要的外部存储器。硬盘如图1-8所示。
图1-8
硬盘Leabharlann 7.软驱软盘驱动器一般简称为“软驱”,是专门用来读写软盘的设备,软驱是 软盘和计算机交流的媒介。常用的软盘是3.5英寸、1.44MB的。软驱如图1-9 所示。
图1-4 内存
4.显卡
显示卡简称“显卡”,显卡是用来控制显示器颜色等信息的设备。
即,显示器必须依靠显示卡提供的显示信号才能显示出各种字符和图像。
显卡如图1-5所示。
图1-5
显卡
5.声卡和音箱
声卡是计算机中处理声音的部件,声卡上有音箱和耳麦的插口, 如图1-6所示。音箱如图1-7所示。
图1-6
声卡
2.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由运算器和
控制器组成,是计算机的运算中心,主要负责计算机的数据运算
和发出计算机的控制指令。CPU如图1-3所示。
(a)CPU正面 (b)CPU反面
图1-3
CPU
3.内存
内存是直接与CPU相联系的存储器,一切要执行的程序和要处理的数据一 般先装入内存。特点是存取速度快,但是容量有限,所存储的信息断电后消失
1.1 计算机的发展
5.人工智能阶段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
在一起,从而具有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人们通常把第五
代计算机称为人工智能计算机。 人工智能研究的近期目标是使现有的计算机不仅能做一般的数值
计算及非数值信息的数据处理,而且能运用知识处理问题,能模拟人
图1-9
软驱
8.光驱
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光驱需要与光盘配合使用。光驱包括只读光 驱(CD-ROM)、可擦写光驱(CD-R/W)、DVD只读光驱和DVD可擦写光驱等。 光驱如图1-10所示。
图1-10
光驱
9.网卡和调制解调器
网卡是安装在主板扩展槽中的一块板卡,用于与其他计算机交换数据、 共享资源。网卡如图1-11所示。调制解调器是计算机连接到因特网的最常用 设备之一,通常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如图1-12所示为外置式调制解调器。
2.晶体管阶段
晶体管阶段从1958年到1964年,该阶段设
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大量采
用了晶体管和印刷电路。晶体管计算机不论是 在运算速度和可靠性上都优于电子管计算机, 其代表机型有IBM 7000系列、UNIVACⅡ等。
1.1 计算机的发展
3.集成电路阶段 集成电路阶段从1965年到1970年,该
图1-13
鼠标
图1-14
键盘
12.电源
机箱和电源也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设备,电源为主机中的所有设备提供
源动力,一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电源。电源有多个接口, 分别连接主板、硬盘和光存储设备等部件,并为其提供电能。机箱如图1-15 所示,电源如图1-16所示。
图1-16
电源
13.其他设备
图1-11
网卡
图1-12
外置调制解调器
10.显示器
显示器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输出设备,显示器作为计算机的“脸面”,
是用户与计算机沟通的主要平台。
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
11.鼠标和键盘
鼠标和键盘是目前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输入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 不断发展,它们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鼠标如图1-13所示,键盘如图1-14所 示。
1.1 计算机的发展
1.电子管阶段
电子管阶段从1946年到1957年,该阶段的计算
机通常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管(即电子
管)作为基本元件,主要用于数值计算。由于电子 管计算机体积大、耗电量大、价格贵等因素,使计 算机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电子管阶段的代表机型 有ENIAC、EDVAC等。
1.1 计算机的发展
前面介绍的计算机部件已经可以组装成一台计算机了,但是要扩展计算 机的应用范围,还需要为计算机安装一些扩展设备。例如打印机(如图1-17 所示)、扫描仪(如图1-18所示)等。
图1-17
打印机
图1-18
扫描仪
1.2.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
计算机系统软件按功能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是由指挥与管理计算机系 统运行的程序模块和数据结构组成的一种大型软件系统,其功能是管 理计算机的所有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 界面。操作系统有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UNIX和Linux等。
1.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由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和音箱等设备组成, 如图所示。
• 主机部分主要包括:机箱、CPU、主板、内 存、外存、电源、显卡、声卡、网卡。 • 机箱作为微机主外壳,既是微机系统部件 安装架,又是整个系统的散热和保护设设 施,机箱按外形可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立式机箱。
类的部分智能行为。参照这一目标,根据现行的计算机的特点,科学 家们建立了相应的智能系统,例如目前研究开发的专家系统、机器翻 译系统、模式识别系统、智能学习系统和机器人等。
1.1 计算机的发展
• 1971年美国Intel公司成功把算术运算器和逻辑控 制电路集成在一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片微处理器, 它把包括寄存器、累加器、算术逻辑部件和控制 部件、时钟发生器和内部总线等结合在一起,简 而言之,就是把传统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 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这种芯片称为微处理 器。 • 微型计算机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由其核心部件---微 处理器的发展而确立的。 • 各种档次的计算机都是由CPU的不同型号来划分 的,现在微处理器的发展很快,几乎是每2年就要 更新换代。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PC机根据开放式体系结构来设计,系统部件遵循一 定的标准,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灵活配置。 PC分为两大部分,主机部分和外设部分。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中央处理器 主 机 内(主)存储器 硬件系统 外(辅)存储器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系统软件 软件系统 服务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专用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 通用应用软件 诊断、排错、编辑等 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软驱、硬盘、光驱等 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运算器 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