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地质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3.11.18 -2013.11.24 实习地点:巢湖地质实习基地2013年11月 29日姓名 杨卫国学 号 20113658专业班级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11级指导教师 陶月赞 张瑞钢 李娴等院系名称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目录实习目的 (2)实习地点 (2)实习内容 (3)1. 马家山—平顶山路线 (3)2.麒麟山路线 (5)3.王乔洞—紫微洞路线 (6)实习体会 (7)附录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1)指导教师评语 (13)实习目的: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获得对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2.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3.锻炼我们的野外工作能力,为今后参加野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地点:巢湖地质实习基地,马家山、平顶山、麒麟山、王乔洞、紫微洞。

地理位置巢湖地质实习基地位于巢湖市郊北部山区,大致位于北纬31º35¹-31º42¹,东经117º47¹-117º54¹之间,面积约50平方公里。

山脉走向为北东35°一40°,平面图上呈一个向右倒伏的斜体英文字母“M”形,由西向东主要由龟山、马家山一平顶山、朝阳山一碾盘山、凤凰山一麒麟山一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

最高山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峰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

实习区西南为巢湖——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及其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育,系长江流域。

裕溪河是巢湖水注入长江的通道,也是沟通省会合肥市与长江沿岸芜湖等城市的水上通道。

图1.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图实习内容1.马家山—平顶山路线1.1 .马家山“Z”型平卧褶皱该褶皱是发育在三叠殷坑组(T1y)上部灰褐色薄层钙质泥岩与中厚层泥灰岩内的平卧褶皱,形成以虚脱层,是良好的储油层。

外观上呈“Z”之形,瘤状灰岩被折断,黄绿色泥岩在转折端处被加厚。

产状:130°∠60°;地理位置:N31.628º,E117.82º,海拔53.8m.图2.马家山平卧褶皱1.2.龙潭组(P2l)马家山西坡的北侧发现龙潭组。

均属于二叠系。

上段: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煤线,顶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灰岩。

下段:灰黄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夹黑色硅质岩。

发现左行平移断层。

1.3.栖霞组(P1q)马家山西坡的西侧发现栖霞组。

岩性:深灰色原层灰岩1.4.孤峰组(P1g)马家山西坡的西侧发现孤峰组。

岩性:灰黄色灰岩1.5.殷坑组(T1y)产状:135°∠61°,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带状白云质灰岩。

中部: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似瘤状带灰岩。

下部:浅灰、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似瘤状灰岩。

1.6.平顶山向斜图3.平顶山向斜向斜位于凤凰山背斜西部,与凤凰山背斜共用一翼。

分布于野猪山—马家山—平顶山—碾盘山一带。

总体走向为NEE—SWW。

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两翼分别为南陵湖组、和龙山组、殷坑组和二叠系、石炭系组成。

该向斜向SW方向倾伏于巢湖湖边,向NE方向扬起,扬起端位于平顶山—向核山—碾盘山一带。

产状:135°∠85°;地理位置:N31.63º,E117.83º,海拔57.2m.1.7.和龙山组(T1h)平顶山南坡的南侧发现和龙山组。

产状:135°∠85°,此处接近核部,开始向SE倾伏。

上部: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泥岩。

下部:灰绿色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钙质泥灰岩。

1.8.南陵湖组(T1n)位于平顶山核部,产状:275°∠53°,中厚层灰岩,含有化石。

判断依据:①左右两侧倾角相反。

②存在W形褶皱,此种褶皱只可能在向斜或背斜的核部出现。

1.9.大隆组(P2d)平顶山南坡的南东处发现大隆组。

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质泥岩。

中部:紫灰色泥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

下部: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夹泥岩、页岩。

地貌上,向核山、平顶山、马家山都属于向斜山。

成因上是由于向斜形成时挤压非常强烈,核部两翼地层紧密接触,形成高地;此外,平顶山向斜核部地层主要是三叠系灰岩,坚硬抗风化。

所以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地区得以形成若干向斜山地貌。

2.麒麟山路线图4.麒麟山东坡梁山煤线2.1.和州组(C1h)此为和州组最顶部岩层。

蜂窝状灰岩,为土黄色,处于和州组与黄龙组的交界位置。

成因推测:先形成节理,而后产生逆断层,因为断面角度过大(通常以30°为衡量标准),而推动上盘的力不够导致上盘下掉。

和州组底部为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粘土岩,颜色偏浅,较金陵组亮晶灰岩(含方解石晶体)更致密。

岩石产状可以用夹层产状或两条相交的缝合线(形成一个平面)的产状来代表。

2.2.栖霞组(P1q)标志:梁山煤线级以上部分属于二叠系栖霞组,梁山煤线上方深灰黑色岩体为臭灰岩组因船山组(梁山煤线以下)与栖霞组是石炭系与二叠系的界限。

栖霞组岩性按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为:白云质灰岩、上硅质岩、本部灰岩、硅质岩、臭灰岩、梁山煤线。

2.3.黄龙组(C2h)标志:血丝肉红色白云质灰岩,但出现此种岩石的也可能为假黄龙。

2.4.船山组(C2P1c)船山组跨石炭系和二叠系。

石炭系部分的船山组:深灰色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黑白相间特征明显。

二叠系部分的船山组:浅灰色厚层生物碎屑球粒灰岩,含较多海相生物化石。

该部分球粒灰岩特征明显,为标志层。

含化石2.5.狮子崖断层狮子崖逆断层位于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处的山谷半山腰。

断层主要证据:①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组成的集合体叠置在一起形成的。

角砾岩的成分为五通组(D3w)石英砾岩,硅质、铁质胶结,角砾石的粒径不大,一般3×5cm。

该断层面清晰,产状334゜∠61゜,断层擦痕80゜W,断层下盘地层产状125゜∠58゜,断层倾向与地层相反。

②地断层带旁侧次级构造发育,有伴生张节理、褶皱、擦痕等。

两组劈理,产状分别为310゜∠30゜,343゜∠41゜,均指示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移动方向。

③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节理、破劈图5.狮子崖断层理极其发育,并有一破碎带延伸长度约700米,被NWW—SEE方向的断层切断。

本断层为逆冲断层。

3.王乔洞—紫微洞路线3.1.王乔洞位于巢湖市北郊石龙山下,呈弧型的天然石灰岩熔洞。

洞长40余米,高5--7米,宽4米左右。

主洞口朝南,后洞口略偏北,洞内侧壁的凹槽显示了河道高度的变化,反映了地壳的抬升或下降情况。

王乔洞南侧发现花岗斑岩。

它是酸性侵入岩,抗风化能力较强。

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黑云母等。

图6.王乔洞3.2.紫微洞紫薇洞又称双井洞,因洞内有大小两个天然井状出口而得名。

总长3000多米,主洞长达1500米,岔洞盘绕紫薇山,纵横交错。

其洞体处于难得的中外两大板块的交汇点,构成多种差异性岩层,因而造就出特色鲜明又千奇百怪的溶蚀形态,造就出特点鲜明的地下河型洞穴,洞穴呈廊道状,以雄、奇、险、幽见长。

进入洞中,迂回盘恒,跌宕起伏,钟图7.紫微洞乳纷呈,石柱林立,怪石嶙峋,洞中匿洞,洞洞相通,洞下生河,洞上飞瀑,宏伟深邃,奥妙诡谲。

每当雨季来临,桥下水流轰鸣,自成另一番壮观。

双井开天,近在咫尺的大小两个井口,距洞底近30米,为紫薇洞原始的两个井状出口,地下长河,紫薇洞是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地下河流曲折悠长,通过岩洞,直达巢湖。

实习体会:从11月21到11月23日,为期3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

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这短暂的三天对我来说却是我受益非浅,让我感触颇深。

对我来说,这次实习试一次非常难得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机会,它检验了这两个多月以来我的学习效果,更让我发现了许多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性东西转化为具体的事物。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地质的认识,学会了在实际环境中如何去观察,提出疑问,如何去解决问题。

实习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课堂内的专业理论和课堂外的真实情况。

在此次地质实习过程中,我惊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了人类相在大自然是多么的渺小,但同时也感觉到人类的伟大。

实习区大部分是过去的采石场,我们所观察的除了自然出露的岩石,就是采石场的开挖面。

开挖面的显现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大自然的构造特征,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资源的继续,也许以后我们会看永远的失去它!这就要求我们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改造自然,人类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许多地质现象,提出了很多问题,带队老师们不论问题难度深浅都很耐心地为我们一一解答同时这次地质实习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队协作等优良品质,也培养了我们野外实践工作能力,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

此外,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巢北地区有诸多大小型的水泥厂及采石场,致使朝北地区笼罩在滚滚尘烟隆隆噪音之中,街道上尘土堆积,垃圾遍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很严重,无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生活,希望当地的政府能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当地的资源,转变当地的发展模式,从环境保护做起,大力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期3天的地质实习在不知不觉中就这样结束了,在这3天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让我大开眼界,不仅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此的神奇,而且了解了巢湖北部山区的局部地貌特征以及岩石的成因,地质构造。

在实习进行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和不足,遇到实际问题总感觉脑子里没有像样的知识网络。

在野外观察,信息量繁重,干扰条件太多,没有坚硬的理论来作为依托是根本不行的。

虽然旁边有老师的细心启发和讲解,可是在野外还不像在教室,书本就放在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可以翻查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一旦知识点反映不过来,再加上野外实地中必须去掉相当大一部分无关的现象,才能中从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对于我来讲,没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做铺垫,无怪乎会产生对老师的启发询问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了。

三天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学会了很多;三天的翻山越岭使我身躯疲惫,但心里却很踏实。

最后,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实习的机会,感谢带队老师的悉心教导,感谢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彼此的帮助!谢谢!附录表1 巢湖地区综合地层简表代纪世组代号厚度(cm)岩性描述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芜湖组Qhw >10上段:灰黄色粉质亚粘土,含砾粗砂,底为锈黄色铁锰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