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市北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丁月社会发展学院张岩二零一二年四月五日前言区域地质调查(亦称区域地质测量)是地质工作者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地学领域中来,但是迄今为止,解决地质问题地新技术、新方法所需要的大量原始地质信息(资料与数据),主要还是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现场搜集而获得。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寻找和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基础资料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涉及到众多基础地质理论,如生物学、地史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貌学、矿床学等学科,因此它实际上是对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一次综合性的实习,同时也是一次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的综合而有系统的的训练。

一、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根据地质调查工作流程进行,可分为室内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室内综合整理阶段。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这一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二、实习内容1、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2、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侵入岩,并能掌握岩石(尤其是碎屑岩及侵入岩)手表本的描述。

3、认识实习区沉积岩中的原生构造,并能运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5、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特征。

6、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破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

7、掌握地址调查报告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

目录前言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内容第一章地理环境一、地理位置二、交通三、地形四、气候五、经济地理第二章实习的组织及安排一、组织划分二、日程安排第三章地层一、下古生界二、上古生界第四章岩石一、沉积岩二、岩浆岩第五章地质构造一、褶皱二、断层第六章地下水作用考察一、王乔洞二、紫薇洞第七章结束语第一章地理环境一、地理位置这次我们实习的地址是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炬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试刀山附近,大致位于北纬31º35¹-31º42¹,东经117º47¹-117º54¹之间,面积约50平方公里。

二、交通淮南铁路从实习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在实习区东北半汤接口,可抵南京、芜湖、蚌埠、淮南、合肥、安庆,另有省干线可至无为、和县、庐江,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抵合肥,南下经裕溪河可达长江。

市内公交可直达巢湖铸造厂,交通十分便利。

见交通图。

图1—1 巢湖市交通位置图三、地形实习区可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北、西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400米之间,最高峰大尖山356米,一般山峰在200米左右,山脉走向为NE向展布。

南部为安徽省最大淡水湖,面积753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0米,湖水容量18×108m3。

见巢湖市北山地区地质图。

四、气候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但明显带有季风及大陆性特色。

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200mm,雨季多集中在夏季,秋季较为干燥,无霜期230天。

最高气温可达39℃,8月份气温仍较高,最低气温在一月份,可至-13℃,年平均气温15℃。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就将巢湖北部开辟为教学实习基地,其后又有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在此实习。

目前在此实习的高校达30所,均在不同方向上作过地质研究。

第二章实习的组织及安排一、组织划分此次野外地质实习的班级为阜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一名申请生。

共有曾承老师、白如山老师、陈玲玲老师三名指导教师。

其中,曾承老师担任本次实习任务的实习队长,对整个实习工作负全部责任。

每十二个人划分为一组,各组设小组长,共10名小组长。

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工作,如协调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确保小组成员不掉队等。

小组成员每人一把地质锤,其余工具为每小组一套。

我就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申请生。

二、日程安排1、2012.3.12上午10:00,09级、10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和小学教育专业申请生同学在教学主楼309教室召开巢湖地质实习动员会。

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李良玉老师和副院长王申红老师对我们给予了深切关怀和严格的要求。

曾承老师对这次地质实习做了初步的介绍,并对同学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本次的动员会确定了以下事项:①实习地点安徽省巢湖市北山地区;②驻地巢湖市铸造厂宾馆;③出发时间3月26日上午7:40;④实习工具:GPS、地质锤、罗盘、望远镜、测距仪。

2、2012.3.26早上7:40乘公交车到阜阳火车站,坐k8553次列车经过大约四小时车程到达巢湖火车站,再由包车接到基地—巢铸宾馆。

这期间,车程大约一小时。

到达之后分配寝室,下午3:00在巢铸餐厅用餐后,稍作休整,下午5:00在实习基地二楼,白如山老师讲了在实习期间的纪律要求以及作息时间,并且讲授了巢湖的大致地质构造。

最后讲解了第二天的线路,为正式的野外实习做好了理论准备。

我跟萧贤巧、左培培、徐皓月等七人一起住一个寝室,这期间,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气氛非常融洽。

初步使用了罗盘和GPS。

其间徐皓月同学一直到夜里12点才到,大家对她给予了浓浓的关注。

3、2012.3.27勘探路线:驻地—维尼纶厂西区—7410工厂(步行)目的地:马鞍山西坡采石坑,柘皋公路最高点,7410工厂斜对面,7410工厂西南100m铁路西侧山间谷地。

实习项目:了解7410工厂的背景以及军事常识,主要是学会罗盘的使用,打标本,并学会描述岩性。

实习成果:学会了GPS和罗盘的使用,并懂得分辨地层分界线,打了坟头组和高家边组的岩石。

今日天气晴朗,长途跋涉,汗流浃背,背着馒头上山,背着石头下山。

虽然很累但很有收获。

4、2012.3.28踏勘路线:上午-驻地—维尼纶厂东区—金银洞后山—岠嶂山;下午-驻地—紫薇洞—王乔洞(步行)目的地:上午,金银洞,船山组和栖霞组的分界点,黄龙组断层处,和州组干溶洞,高丽山组地层,皖维集团;下午,紫薇洞和王乔洞,以及王乔洞外的断层实习项目:判断地下水的类型和性质,识别断层并鉴定断层类型,体验页岩并寻找相思豆。

感受地下溶洞和地上溶洞。

实习成果:学会了如何描述水文点的水文特征,判断并区别潜水和承压水。

识别了本次实习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断层,掌握用阶步和擦痕来判断断层的方法。

体验了紫薇洞和王乔洞的风景以及溶洞的形成过程。

今日天气晴朗,实习非常顺利。

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并且学会互相传递知识,在体验风景的过程中感受地质的特征。

5.、2012.3.29踏勘路线:驻地—麒麟山(步行)目的地:麒麟山山脚采石坑,半山腰额头岩(狮子涯),山顶。

实习项目:感受是狮子冲口,并掌握用岩层年代的相对位置来判断断层类型,识别劈理与镜面,在山顶看巢湖。

实习成果:在麒麟山脚采石坑经过不懈的的努力终于敲到贝类化石(见图片),并在敲打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把臭灰岩的岩性。

在采石坑另一面找到黄龙组的缝合线,并且绘制了地层剖面图(见图片)。

在山腰利用岩层年代的新老判断出了断层的类型,在山顶经过白老师的讲解了解了巢湖被拆分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今日天气有点阴,但是爬山的过程中非常热,到了山顶山风巨大,不一会儿就感觉到非常冷了。

最后只是简单的讲解就下山了,期间曾老师还在山上躺着小憩,大家在山顶野餐,气氛非常融洽。

6、2012.3.30踏勘路线:驻地—水泥厂—平顶山—姚家山(步行)目的地:平顶山脚采石坑,金钉子剖面界碑,姚家山实习项目:识别向斜岩层分布,寻找磷结核,寻找三叶虫化石实习结果:识别并画出了向斜山不同岩层的分布(栖霞组,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并在山顶采石坑西北找到磷结核。

今日有中雨,但是没有带伞,路面泥泞不堪,视野一片模糊,身上的衣服也湿透了,状态非常不好,并没有找到三叶虫化石。

回去还感冒了,好在有感冒药,又有室友的关心,第二天就好了。

并没有影响第二天的行程。

7、2012.3.31踏勘路线:驻地—龟山(坐车去巢湖,步行考察)目的地:龟山实习项目:感受巢湖东西湖盆水质差异,寻找三叶虫化石,叙说对于巢湖的感受,学会另一种判断断层的方法。

实习成果:了解到巢湖东湖盆污染更为严重,并且找到了多枚三叶虫化石,叙说并交流了对于巢湖的看法,学会用对应岩层的方法判断断层。

今日天气晴朗,惠风和畅,状态非常好,找到多枚三叶虫化石,一扫多日来的晦气。

实习也在悠扬的基调中结束了。

晚上的聚餐大家都比较嗨。

8、2012.4.1~4.16四月一日下午两点半坐包车到达巢湖火车站,乘坐k8554次列车返回阜阳,晚上7:10分左右到达阜阳火车站。

期间,大家都没有座位,一路上互相扶持,直到淮南站才坐上。

回去后提交实习报告,至此,实习任务全部结束。

第三章地层一、下古生界本区下古生界仅见志留系,下统高家组和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

1.下统高家边组主要为黄绿色页岩、黄绿色薄层粉沙质泥岩,上部夹黄绿色薄-中厚层粉沙岩和细粒石英砂岩。

本组中下部富含笔石。

本组岩性以泥质岩、粉沙岩等细粒碎屑沉积为主,盛产浮游生物笔石,说明沉积时水动力条件弱,水体深,属海洋深水盆地相。

实习区高家边组处于背斜核部,或被掩盖,未出露完整剖面,其真实厚度不详,根据邻区资料,厚度应大于300米。

与下伏奥陶系上统五峰组整合接触。

2.中统坟头组岩性主要为黄绿色中厚-后层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多为泥质胶结。

局部夹粉沙岩、粉沙质泥岩。

含砾岩屑石英砂岩中的砾石成分主要为泥质、硅质和磷质,大小0.5~3cm不等。

在该组中发现霸王王冠虫化石,如图。

本组为浅海陆棚碎屑沉积。

岩层中丘状交错层理发育,岩石中多见砾石,分选差。

实习区内坟头组厚271.20米,与下伏高家边组整合接触。

主要分布于炬嶂山东坡,狮子口附近较为完整。

二、上古生界1.泥盆系实习区泥盆系仅发育上统,缺失中、下统地层。

(1 )上统五通组根据岩性、沉积构造特征及古生物特征,五通组下部为陆地河糊相沉积,上部则为滨海沼泽和泻湖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