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的解剖
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括约肌):
为包绕在肝胰壶 腹周围的平滑肌。 在胆总管和胰管末 段也分别有胆总管 括约肌和胰管括约 肌包绕。
(五)胰 pancreas
1.分部 胰头 胰颈 胰体 胰尾
胰头被十二 指肠环 绕, 胰尾达脾门。
胰管开口:
主胰管开口 于十二指肠大 乳头,副胰管 开口于十二指 肠小乳头。
四、肝门和肝蒂
肝门:肝下面“H”形沟的横沟称为肝门
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合称肝蒂。
肝蒂的主要结构及位置关系:
主要结构: 肝左、右管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肝门静脉左、右支
肝蒂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
肝左、右管在前,汇合点最高。 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分叉点稍低。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分叉点最低。
2.参与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的合成、转 化与分解。
大多食入的营养物质,通过胃与小肠消 化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 “加工”,通过肝细胞的作用合成许多人体 所需的各种重要物质,如血浆蛋白(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球蛋白)脂蛋白、糖 元、胆固醇、胆盐等。同时,肝脏还对糖元、 维生素、铁等物质有贮存作用。
2、 肝静脉系统
肝内一般有左、中、右三条肝静脉, 收集肝窦回流的血液,在肝裸区第二肝门 处分别注入下腔静脉。
3、肝的分叶与分段
按 Glisson系统各分支的分布区将肝
分为左、右二半肝、五个叶、六个段。
Couinaud(1954年)依据Glisson系 统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将肝划 分为八个肝段,每个肝段均以罗马数字 代替名称。但有人认为他的这种划分不 能完全符合肝内的Glisson系统的概念,然 而多数人认为他的描述是最为完整和具 有实用价值的,故国际上目前多采用 Couinaud的划分法。
左叶间裂:肝圆韧带切迹与下腔静脉左 壁的连线, 将左半肝分为 左内、外叶。
右叶间裂:为下腔静脉右壁与胆囊 切迹中点右侧的肝下缘外、中1/3交点的 连线,转至脏面,连于肝门右端,此裂 将右半肝分为 右前叶和右后叶。此裂内 有肝右静脉经过。
左段间裂:为下腔静脉左壁与肝左缘上、 中1/3交点的连线,转至脏面止于左纵沟 中点稍后上方处。将左外叶分为上段和下 段。此裂内有肝左静脉经过。
肝分为左右半肝、五叶、八段
左半肝
尾状叶(段Ⅰ)
左外叶
左外叶上段(段Ⅱ)
左外叶下段(段Ⅲ)
左内叶(段Ⅳ)
肝
右前叶上段(段Ⅷ)
右前叶
右半肝
右前叶下段(段Ⅴ)
右后叶 右后叶上段(段Ⅶ)
右后叶下段(段Ⅵ)
1989年 Couinaud 又把尾状叶
(段Ⅰ)右侧、下腔静脉右前方和右 侧附近的肝组织称为段Ⅸ。
3.解毒
肝能将吸收入体内的毒物或机体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转变成为 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加速其排泄, 以保护机体免受毒害,维持正常生理 功能。
4.防御
肝内富含吞噬细胞,能吞噬和 清除血中的异物,是机体防御系统主 要组成部分。
5.胚胎时期还能造血
在胚胎时期的肝脏有造血功能, 正常成人肝一般已不参与造血,但仍 具有这种潜在能力,在某些病理状态 下,肝可以恢复一定的造血功能。
肝门静脉:分左、右支
左支: 横部 角部 矢状部 囊部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
右支: 右前支 右后支
2、肝固有动脉 proper hepatic artery
3、肝静脉 hepatic vein
肝左静脉 肝中间静脉 肝右静脉
肝右后静脉、尾状叶静脉
七、肝管 hepatic duct
右后叶
右后叶上段
(右段间裂) 右后叶下段
肝分为五叶六段
左外叶上段
左外叶(左段间裂)
肝左叶(左叶间裂)
(肝左静脉) 左外叶下段
左内叶
右前叶
正中裂 肝右叶(右叶间裂)
右后叶上段
(cantlie's线)
(肝右静脉) 右后叶(右段间裂)
(肝中静脉) 尾状叶 左段
右后叶下段
右段
六、肝的血管 1、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
胆囊床内血管
胆囊动脉 深支:
胆囊支 肝支
肝中静脉及其属支
肝门静脉右支及分支
肝门静脉左支的分支
2. 肝总管
在肝十二指肠 韧带内,由肝左、 右管汇合而成, 向下与胆囊管汇 合而成胆总管。
胆囊管与肝总管会合的几种类型
3.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
长约4 ~ 8cm, 管径0.6~ 0.8cm。 若管径大于1cm, 说明胆总管下段 有阻塞。
八、肝切除术的类型及肝移植
肝脏外科根据肝的分叶、分段,开 展了肝段切除术、半肝切除术、联合肝 段切除术、次全或亚肝段切除术。开展 的肝移植有:原位肝移植、背驮式肝移 植、活体亲属成人部分肝移植。
原位肝移植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背驮式肝移植 piggy-back liver transplantation
二)肝周间隙
肝上间隙:右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前间隙 后间隙 (网膜囊)
另还有1个膈下腹膜外间隙 — 膈与肝 裸区之间, 肝的最薄弱区。
膈下脓肿:
上述7个间隙,任何一个间隙发生脓肿 均称为膈下脓肿,临床上以右肝上、下脓 肿较为多见。
活体亲属成人部分肝移植
活体亲属成人部分肝移植
活体亲属成人部分肝移植
肝外胆道
包括: 胆囊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1. 胆囊 gallbladder
位置: 位于肝脏下面
的胆囊窝内。 功能: 贮存和浓缩胆汁。
胆囊的毗邻:
胆囊的分部:
分四部: 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颈 胆囊管
胆囊底: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Murphy征
2. 胰的位置和毗邻
位置:
位于腹后 壁,第1、2腰 椎前方,横置 于腹上区和左 季肋区。
毗邻 :
胰头的毗邻:
上右下: 十二指肠 前面: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面:胆总管
下腔静脉 右肾静脉
胰体的毗邻: 前面: 胃 后面:
腹主动脉 左肾及肾上腺 脾静脉
3. 胰周的神经
二、肝的位置、外形、毗邻
位置:
大部分在右 季肋区和腹上 区,小部分在 左季肋区。
外形
毗邻: 肝上面邻: 膈 右肋膈隐窝 右肺底 心膈面
肝下面邻: 食管腹段 胃前壁 十二指肠上部 结肠右曲 右肾和右肾上腺
三、肝的韧带和肝周间隙
一)韧带 膈面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脏面 1、肝胃韧带 2、肝十二指肠韧带
右段间裂:为肝门右端至肝右缘中点的连 线,转至膈面连于正中裂;将右后叶、 右前叶分为上段和下段。
肝分为五叶八段
左外叶上段
左外叶(左段间裂)
肝左叶(左叶间裂)
(肝左静脉) 左外叶下段
左内叶
正中裂
尾状叶
右前叶
右前叶上段
(cantlie's线)
(右段间裂) 右前叶下段
(肝中静脉) 肝右叶(右叶间裂)
(肝右静脉)
从胃十二指肠动脉 不同高度发出的胰十 二指肠上动脉可从其 前方或后方,也可呈 螺旋状环绕胆总管, 致使暴露胆总管时, 易损伤十二指肠上后 动脉而出现大出血。
十二指肠壁 段是结石易嵌顿 的部位,也是取 石最易遗漏结石 的部位。
肝胰壶腹(Vater壶腹)
为十二指肠 壁内段与胰管 汇合形成的膨 大,开口于十 二指肠的乳头。
在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 中、右静脉 出肝处称第二肝门。
手术时暴露第二肝门的寻找标志: 沿镰状韧带向上后方的延长线。
在腔静脉沟的下部,肝右后下静脉和 尾状叶静脉出肝处称第三肝门。
五、肝的分叶与分段
肝内有四套管道,形成两个系统。
Glisson系统 肝静脉系统
1、 Glisson系统
门静脉、肝动脉、肝管在肝内的走 行一致,均被共同的结缔组织鞘膜包 绕,呈树枝状分布于肝内,此系统为 Glisson’s 系统。
胆囊颈:
起始部膨大, 形成Hartmann囊, 胆结石常停留于 此囊中。
胆囊管:
3~4cm长,管径约 0.3cm。胆囊管近胆囊 的一端,有其螺旋状粘 膜皱襞为Heister瓣,胆 结石易嵌顿于此。 近 胆总管的一段则内壁光 滑.
胆结石常 停留部位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由胆囊管、肝 总管和肝下面围成 的三角形区域,是 寻找胆囊动脉的标 志。
可将示指插入网 膜孔内,拇指放在十二 指肠之前,以检查十二 指肠后段内有无胆结 石。
胰腺段及十 二指肠壁段是胆 总管切开取石最 值得注意的重要 部位。
胰腺段与其后方的 下腔静脉之间仅隔少量 的结缔组织,或有薄层 的胰组织,结石若嵌顿 于此处时,如取石不慎, 可损伤其后方的下腔静 脉,导致难以控制的大 出血。
三支主肝静脉将肝分隔成4部分 Couinaud称之为扇面, 每一部分有 自己的肝门静脉蒂。三支主肝静脉和 四个肝门静脉蒂如双手的手指相互交 插。
三支主肝静脉将肝分为四个扇面
肝内的自然裂隙:
肝内存在的自然裂隙将肝进行分叶和分段。 正中裂:为下腔静脉左壁与胆囊切迹中点的连 线,将肝分为左、右二半肝 。 正中裂内有肝 中十二指肠上段 ②十二指肠后段 ③胰腺段 ④十二指肠壁内段
十二指肠上段是胆 总管探查的切开部位。 此段胆总管与胃十二指 肠动脉及其分支关系密 切,有时胃十二指肠动 脉可紧贴其左壁行走, 十二指肠上动脉亦可从 其前面经过。
因此,切开胆总管时, 应避免损伤可能出现 的异常动脉。
肝、肝外胆道和胰的解剖
肝的解剖
一、概述 二、肝的位置、外形、毗邻 三、肝的韧带、肝周间隙 四、肝门和肝蒂 五、分叶与分段 六、肝的血管、淋巴 七、肝管 八、肝切除术的类型及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