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债危机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揭分析欧债务危机的进程,揭示欧债危机的根本成因,并分析其对整个全球外汇市场的影响。
一.欧洲债务危机进程开端:2009年十二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欧元区成员国希腊的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大发展:欧洲其他国家开始陷入危机,包括像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最新:欧元区各国正希望通过多方面合作和共同努力来摆脱困境,但步履蹒跚。
2012年3月,希腊议会13日凌晨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该国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关于第二轮救援贷款的协议,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向希腊提供1300亿欧元(约合1710亿美元)的新救援贷款。
2012年1月,标准普尔宣布下调9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信用评级,将法国和奥地利的3A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级别至AA+,同时将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评级下调两个级别。
欧债危机仍在反复。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本成因欧元区数个成员国的债务严重超标,这是导致欧元区债务问题的直接原因。
而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失衡又可谓是此次危机的元凶。
总体看来,最先出现债务危机的"欧猪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它们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
随着它们加入欧元区,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
以希腊为例,2010年服务业在其GDP中占比达到52.57%,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62%。
希腊的支柱产业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因此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变得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窘境下,为了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反而加大了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的投资力度,投资规模很快就超过了自身能力,导致负债提高。
截至2010年年末,希腊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占GDP的142.8%,财政整体上"减收增支",不堪重负。
其次,欧元区制度固有的缺陷也可以说是潜伏的恶因。
首先,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统一,导致政策调整滞后。
欧元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
欧洲央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利率政策调整总是比其他国家慢半拍。
因此,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滞后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尽早走出危机,无奈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比如,当希腊遇到问题时,对外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对内不能通过货币扩张来削减政府债务,只能无奈选择债台高筑,积重难返。
当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上限60%的标准时,欧元区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客观上产生了负向激励效应,激发了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冲动。
其次,各国的税收制度不统一,引发资本同趋势流动。
欧盟国家只统一了对外关税税率,并没有让渡公司税税率。
目前各国公司税税率高低不一,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均在30%左右,其他边缘国家及东欧国家的公司税税率则普遍低于20%,引发资本的大量流入。
而这些税率较低的国家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和制造业很少受到资金的青睐,资金便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上,从而导致了经济的泡沫化,并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由于需求不足,而出现破裂,造成经济发展乏力。
最后缺乏退出机制,导致协商成本很高。
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危机处理留下了难题。
目前个别成员国在遇到问题后,只能通过欧盟的内部开会讨论协商来解决,从而降低了效率和效果。
在此次救助中,法国坚决支持救援,而德国却左右摇摆,这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市场也随着一次次的讨论而跌宕起伏,并最终延缓了问题的解决。
另外,欧洲国家受老龄化、高消费、高福利等难题的长期困扰也是诱因之一。
受长期低出生率、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和二战后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从20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随之而来的便是欧洲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
然而,在面对国家经济不景气,社会压力大的情况下,欧洲公众却不愿改变高消费、高福利的格局,个别成员国政府以及公众不顾本国财政情况,一味寻求与发达国家同样的高福利。
数据显示,欧盟各国的社会福利占GDP的比重有趋同的趋势,许多南欧国家由占比低于20%逐渐上升到20%以上,其中希腊和爱尔兰较为突出。
2010年,希腊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6%,而社会福利在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更是高达41.6%。
从长期来看,如果这种福利制度不加以变革,经济差异化、福利趋同化、整体社会负担趋重化等矛盾将愈发突出,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
归根到底,此次一些西方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可归咎于体制问题。
首先是欧元区财政和货币政策。
欧洲货币联盟是在1999年元旦成立的,初始成员有11个国家,同日欧元正式面市。
货币统一之后,欧元区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实现统一,但货币和财政是联动的,当一个国家的债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其利率和汇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利率升高,货币贬值,但是现在整个欧元区使用单一货币,这就意味着当单个国家债务过高的时候,并不会引起利率的上升或是货币的贬值,也就是缺乏相应市场反应。
现在唯一的反应就是国债收益率,而这是到了最后的危机时刻才出现的反应,根本不能起到预警机制。
其次是欧盟管理体制的问题。
欧洲现在有以范龙佩为首的欧洲理事会,有以容克为首的欧元集团,也有以巴罗佐为首的欧盟委员会。
但三个人中没有一个是实权人物。
欧盟是由其成员国的政府代表组成的,欧盟委员会没有得到充分的授权,并且各成员国的利益与欧盟的整体利益存在非一致性。
虽然法国与德国的共同行动有时可以填补行政领导力的空缺,但两国的共同行动会受到其责任感与合法性的制约。
因此,欧盟没有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说,欧元区的崩溃绝不仅仅是一场金融动荡。
近一百年来欧洲人为了欧洲避免战争和复兴的梦想也将付之一炬。
三.欧债危机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影响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欧元。
欧债危机的升级,也直接导致了市场对欧元会否崩盘的种种推测。
股神巴菲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达出他的担心。
他说:“足够的压力会让欧元崩溃,我知道有些人认为这不可想象。
我不认为是不可想象,我认为未来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阻止这件事发生。
”不过他也指出,欧元崩溃不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欧元解体并不会摧毁一个国家,货币危机历史上时有发生,只是需要作出一些调整。
巴菲特认为,欧元区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协调一致,不能再让部分国家一直不担风险,搭其他国家的顺风车。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认为,也许欧元区情况更严重。
格林斯潘日前参加创新国家论坛时表示,由于南、北欧的明显经济差异,欧元区正处于分崩离析。
这将对欧洲银行体系造成非常严重的困境,也会严重拖累美国经济。
他指出,北欧的国家如德国、芬兰等,向来遵守预算纪律的传统,而南欧国家如希腊,向来习惯挥霍消费多于生产制造,甚至习惯举债度日。
欧元区17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极大,经济和银行业界对于欧元区是否应该维持17个会员国的关键问题上分歧严重。
索罗斯更是表示,欧元区一开始就存在基本缺陷,没有政治联盟和联合财库为后盾。
而且欧元区并无矫正机制,没有让任何国家退出欧元区的安排。
他还说:“相信大家都同意,欧洲危机其实围绕在欧元上。
这是不断发展的金融危机,早在意料之中。
当权者极力争取时间,可惜时不予我。
”由于欧盟的存亡攸关全体利益,他建议欧盟制定“B计划”,包括建立较大规模的集中预算、提拨部分增值税或金融交易税给欧盟、成立由欧盟机构担保的银行及把援助基金增至目前的3倍等,欧元区才能免于崩解。
他曾在去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就对欧元体系危机发出警告,并建议欧盟决策者尽快改善,否则欧元将有瓦解之虞。
对美元而言,美元指数维持在80区间上下震荡对美国而言是最优策略。
美国意在保持长期可控的“弱美元”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弱美元和弱势美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弱势美元代表着美元指数还要下跌,美国保持的弱美元战略是在一个区间。
美元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取决于和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关系。
如果当前美元出现大幅下跌,必然是其他货币的大幅走强。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欧元走低,日元也较弱,在其他主要货币走弱的情况下,美元指数不可能大跌。
但从美国财政的长期前景看,美元购买力长期下降是必然。
短期内欧洲央行只有通过量化宽松的方式才能缓解欧债危机,美国也是如此。
美国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决定了美债规模在未来十年内都是扩张的,所以未来全球主要货币很大可能处于购买力竞相贬值的状态。
在十一双节期间,随着美国劳工部的报告显示,虽然9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幅基本符合预期,但当月失业率却进一步滑落,一举跌破8.0%大关。
失业率下破8%这一进展迅速被投资者解读为就业市场显著改善的讯号,一时间,市场风险情绪大为改善。
以欧元为首的风险币种当即录得一波涨势,欧元/美元刷新日内高位1.3042水平、英镑/美元刷新日内高点1.6217水平,美元指数则向79.00关口发起进军。
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欧元与英镑,作为昔日同窗的两大风险币种,之间的分歧也越发明显。
分析人士指出,在欧债危机疑虑迟迟不见消退的背景下,欧元/英镑前景只会每况愈下。
今年5月份欧债危机的主旋律基本围绕着西班牙展开,该国国债收益率上周一度在 6.0%关口附近争夺,突破该关口将令该国借贷成本逼近“不可持续的水准”。
西班牙主权评级上周被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下调两个级距,周一公布的数据又显示该国经济持续陷于萎缩境地,市场对西班牙的担忧实可谓此起彼伏。
西班牙将于本周四进行国债标售,为评级被下调后的首次,这将是该国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债市策略师表示,西班牙国债收益率 6.0%关口的抗争尚未取得胜利,市场仍存在担忧情绪。
对于英镑而言,除了连续上涨后不可避免的获利回吐行情外,最主要的隐患依然来自于英国央行5月政策会议。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官员将于下周就是否暂停推出更多刺激举措展开辩驳,尤其是在英国经济意外陷入衰退的情况下。
但外媒关于英国央行货币政策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该央行或不会进一步扩大资产购买计划,同时提前加息的几率上升,因为该国通胀远远超过目标水平。
也有观点认为,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战火重燃,英镑摇身一变,成为了投资者最为青睐的资金避风港之一。
英镑年内升值幅度达到3.4%,是10个发达国家币种当中涨势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