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对全球的影响
1.欧债危机昨再度恶化,更有蔓延欧元区第3大经济体意大利之势。
美国基金大鳄大举狙击意大利,抛售意大利国债等资产,意大利股市继上周五急跌3.5%后,昨又跌近4%。
2.近几日以来,国际金融局势急速恶化,货币层面中国和欧盟先后加息,中国地方债务危机也开始引发担忧,而美国依然深陷于白宫和国会就债务上限问题的激烈斗争中,债务危机的起源地—欧洲,则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但我国的走势比较特立独行,影响没那么糟糕
欧债危机升级吓趴全球股市资金奔向避险天堂
编者按:欧洲债务危机正向欧元区较大的经济体蔓延,意大利成为新焦点。
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7月11日召开欧盟成员国首脑紧急会议,会议重点讨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形势,应对欧债危机向该国蔓延事宜。
投资者警告称,如果意大利完全陷入危机,欧洲当前的政策将不太可能能够应对这种危机。
昨天,全球金融市场再一次感受到了欧债危机的杀伤力……
欧债危机升级吓趴全球股市
全球金融市场再一次感受到了欧债危机的杀伤力。
因受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问题扩大的影响,全球主要股指同时大幅下跌,意大利股市三个交易日暴跌近10%,A股受此影响也再度退守至2750点。
市场担忧意大利一旦“沦陷”,其引发的波及效应可能不亚于当时的雷曼兄弟破产,而这将导致全球金融局势全面恶化并可能引发新一轮经济危机,而这样的情形一旦出现,A股也将难以独善其身。
欧债危机蔓延重挫全球股市
全球金融市场也再一次感受到了欧债危机的杀伤力。
意大利与西班牙国债遭到抛售,加深了市场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扩散的忧虑,投资者普遍担忧债务问题可能蔓延至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
受此影响,全球股市集体暴跌。
美股三大股指在低开后持续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1.20%,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达1.99%。
其中惠普、摩根大通银行及美国银行等金融股跌幅均在3%以上,花旗银行重挫近5%,科技股也是全线走软。
而欧洲股市更是大幅下滑,欧洲三大股指无一幸免,德国DAX指数和法国CAC 40指数分别暴跌2.33%和2.71%,表现最好的英国富时100指数跌幅也达1.03%。
而此次危机波
及的意大利股市继上周五急跌3.5%后,周一再度暴跌近4%。
金融和保险是跌幅最明显的两大板块,法国巴黎银行跌6.75%,德国商业银行跌8.6%,比利时德克夏银行跌幅更达8.04%。
昨日,欧洲股市延续周一大跌态势,早盘继续大幅下挫。
各主要股指跌幅均在1.1%至1.8%之间;意大利继续暴跌,开盘重挫2.1%,三个交易日来跌幅达到9.2%。
银行与保险类股仍然未能止跌,法国巴黎银行暴跌4.5%,就连公布盈利的英国旅游服务集团也骤跌21%。
受欧美股市暴跌拖累,亚太股市周二普遍走低,且最终均以大跌收盘。
日经指数盘中最低跌至9907.81点,最后跌幅1.43%收于9925.92点;韩国综合指数下跌2.20%,而港股跌幅更惨,恒指大跌3.06%。
欧债“新爆点”推升全球债务忧虑
有人形容,欧洲大陆再次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复活的地震带”。
希腊日前获得资金援助,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没有传出更坏消息,欧债危机本来似乎出现喘息之机。
然而,市场近日突然聚焦意大利主权债务风险,意股市连续两个交易日暴跌,导致欧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明显震荡。
金融震荡
由于投资者担心欧债风险进一步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等经济规模更大的欧元区国家,部分市场上周已现震荡苗头。
意大利银行股领先跳水。
本周开市,这一趋势延续并蔓延至大盘。
米兰MIB指数11日下跌754.69点,跌幅达3.96%。
同日,西班牙IBEX35指数下跌267.60点,跌幅达2.69%。
葡萄牙PSI20指数也下跌4.28%。
同样,欧洲的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三大股市也应声下跌。
欧洲债券市场气氛也很紧张,投资者都在盘算各国的偿债能力。
西班牙和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冲高至6%和5.5%,创下欧元问世以来最高水平。
美国市场方面,道琼斯30指数当天下跌1.20%,标普500指数跌1.8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2.00%。
受此影响,亚太地区主要股市12日开盘抛压明显,东京股市日经股指下跌1.10%,韩国首尔股市综合指数下跌1.08%,澳大利亚悉尼股市主要股指下跌1.02%。
因市场避险情绪抬头,投资者大量购入黄金,纽约市场黄金主力合约价格11日收于每盎司1549.2美元,连续五个交易日上涨。
而在11日的纽约汇市上,欧元对美元大幅下跌,到晚间交易时段跌幅超过1%,勉强守住1欧元兑换1.40美元关口。
欧洲震动
当天欧洲乃至全球的“金融火山口”无疑是意大利。
一旦这个“大到救不了”的国家出现债务危机,欧元区可能分崩离析。
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截至4月底其公共债务再创新高,达1.89万亿欧元(2.77万亿美元)。
去年其公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119%,在欧元区内仅次于希腊。
而意大利近日政局动荡,执政内阁分歧不断更加剧市场担忧。
不仅总理贝卢斯科尼深陷数项指控,与贝卢斯科尼不睦的经济和财政部长特雷蒙蒂也可能辞职。
而特雷蒙蒂是意大利政府财政紧缩政策的坚定推行者,市场担心他如果辞职将不利于意大利通过新的财政紧缩措施。
为此,德国总理默克尔已致电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敦促意大利尽快通过规模约为470亿欧元(约合658亿美元)的财政紧缩法案,以恢复市场信心。
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市场担忧意大利政府化解危机能力的根本原因,是该国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由于用工制度和庞大的行业协会,意大利用工成本高昂,缺乏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一半妇女不参加工作,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另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报道,偷逃税款导致意大利政府每年税收损失高达约1000亿欧元。
从5月至今,意大利国债的信用违约掉期价格已经翻了一番,11日达到281个基点,显示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正在不断加大。
目前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达5.5%,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意大利距离向欧盟求援只剩“2个百分点”。
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都是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7%后开始寻求国际援助。
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不断走高,引发投资者对欧债危机扩大的担心,纷纷出逃市场。
尽管意大利监管机构已迅速出台限制做空措施,但安莎社援引相关证券经纪人的话报道说,这些措施“并无成效”,意大利银行股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抛压。
全球震波
欧债危机此起彼伏,美国公债超限警报也越发刺耳,再考虑到日本灾后支出规模巨大,主要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风险已经明显上升。
而这些风险,正通过各种渠道,“外溢”到银行系统,并对全球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国债在各类金融资产类别中风险最低,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持有。
但如果主要经济体主权信用出现问题,相关国债遭到抛售,银行系统将受到明显冲击,进而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银行角度看,如果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其受到的冲击将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所持国债资产价值下降,财务稳健性明显减弱;二、通过国债抵押在批发市场或央行融资的能力下降,导致流动性不足风险上升;三、如果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遭到调降,一般相关国家银行信用评级也会下调,其融资能力将受到影响;四、银行依赖政府信用担保发行的债券成本将上升。
发达经济体金融系统联系密切,很多银行持有其他国家国债,并对危机国家的银行债以及企业债存在风险敞口,这使一国主权债务市场的紧张形势,很容易传导至其他经济体。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在欧元区国家,大型商业银行对银行债的风险敞口规模是其一级资本规模的1到3倍。
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对目前主权债务风险突出的欧洲国家银行债敞口都很大。
从全球范围和过往经验看,主权债务风险如果集中爆发,将导致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进一步逆转,资金撤出股市、商品市场甚至债市,进入贵金属市场等寻求避险。
这将导致资产价格明显波动。
就在11日,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一份针对全球债务风险的重要报告。
这份报告预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在未来几年蔓延至更多国家,“总体而言,主权债务风险溢价将可能比过去更高,且比过去更容易波动。
在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已经失去…零风险‟地位,另一些国家将步其后尘”。
国际清算银行同时认为,新兴经济体或难幸免,因为一些经济体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作为金融危机的严重后遗症,危机中私人部门损失转变为政府负担后的风险难以消弭,外溢效应更不容轻视。
中国震感
受外部市场重挫等因素影响,12日中国股市低开。
市场投资者对中国在海外主权债务市场上的风险也存在担忧。
不过,从各类机构公布的数据看,中国各银行在欧洲国家主权债券和其他银行债券资产上的敞口有限。
近期也未见相关机构就此作出特别说明。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目前欧洲出现明显债务风险的国家对外国银行的负债总占比还不到一成,如果据此推算到中国各家银行,其额度将更为有限。
此外,对于中国政府前期购买的部分欧洲国债资产问题,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对欧债的投资更多出于外汇储备多元化等战略考虑,但在目前欧债形势反复的情况下,应更重视进入市场的时点。
还有学者谈到,在发达经济体整体债务风险上升的情况下,利用庞大外汇储备投资更多海外实业资产也是一个思路。
/2011/07/13071510430549.shtml
深度剖析欧债危机对黄金市场的影响/a_2011_0407_5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