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

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

讷河市2010-2011年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高标准农田不是简单的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标准,而是在现代农业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配套水平较高的农田基础设施、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经营模式等要素的集成,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水平的系统工程。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虽然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措施,是中央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纲要”和“新增千亿斤产能规划”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为了提升中低产田改造水平,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顺应了地方政府的期盼和农民群众的呼声,是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新亮点。

第一章讷河市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第一节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⑴地理位置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的北缘, 齐齐哈尔市东北部。

地处东径124°18′28″-125°59′23″,北纬47°57′37″-48°55′55″,北靠嫩江县,东与五大连池市、克山县接壤,南与依安、富裕县为邻,西以嫩江为界,与甘南县、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相望。

幅员面积6648.21km2,其中耕地面积3544.7 km2(531.7万亩),占总面积的53.32%,水田面积188.33km2(28.25万亩);旱田面积3356.33km2(503.45万亩);林地面积301.3km2(45.2万亩) ,占总面积的4.53%;草原面积220.7km2 (33.1万亩) ,占总面积的3.32%;水面面积64.7km2 (9.7万亩) ,占总面积的1% 。

我市自然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工、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讷河市辖4个乡、11个镇、两个街道办,171个行政村。

总人口73.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19万人(其中劳动力转移11.96万人),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市。

⑵地形地貌讷河市是由大小兴安岭山脉山前高平原向松嫩低平原过渡地带,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高平原和平原两种。

北部,尤其是东北部和西北部属高平原,最大海拔高度为438m,东北部地势高,海拔高度为330~438m,西北部海拔高度226~334m。

平原分为高、低、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和砂丘覆盖的冲积平原三种类型,其中中部的二级阶地面积最大,海拔高度220~280m。

西南部起伏小,为呈微波状起伏的平原区,海拔高度为170~220m。

⑶气象讷河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集中。

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短促,高温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常有霜冻灾害;冬季漫长,严寒干燥。

①降水:讷河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77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多集中于7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易发生洪涝灾害;4月~6月降水很少,只占23%,易发生春旱。

②蒸发: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341.5mm,特点为由北向南逐渐增大,蒸发量年内变化较大,一般4~6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的70%左右。

③气温:讷河市多年平均气温 1.5℃,极端最低气温达-40.4℃(198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37.5℃(1985年)。

≥10℃的积温一般在2461.9℃。

无霜期平均为129d。

江河一般在11月中旬封冻,至翌年4月中旬解冻,多年平均封冻天数135d,多年平均冻深2.5m。

④季风:年平均风速一般4m/s以上,以春季为最大,其中4~5月风速最大。

⑤日照: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一般为2755.3h,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

根据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成果,我市为松嫩平原温和半干旱区,由于受季风气候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⑷水文地质讷河市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松嫩中断坳陷带西北部。

主要地层有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甘河组上统嫩江组、新生界下第三系依安组、上第三系大安组,第四系下更新统泰组、中更新统上荒山组、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全新统冲积层。

西部季节性冻结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带分布于松嫩平原。

松嫩高平原表层为厚20m左右的黄土状土,下层为厚20m左右的粘土层,地下水埋深10m~20m,降水入渗量和潜水蒸发量都较小。

松嫩低平原上层为砂性士或黄土状土,其下为砂砾石或粉细砂层,地下水埋深2m~4m。

降水入渗和潜水蒸发条件好,江河补给和排泄并存,循环方式垂直和水平兼有,以渗入—蒸发动态类型为主,单井涌水量1 000m3/d~5 000m3/d,为重碳酸钙、钙镁、钙钠或钠钙型水,矿化度0.5g/L~0.7g/L。

⑸河流湖泊讷河市境内有一江四河,嫩江发源于大、小兴安岭之间,由北向南从我市西部过境流过,流经5个乡镇,境内长125km。

讷漠尔河是嫩江的第一大支流,发源天小兴安岭,由东向西横贯全市中部,境内长124km;老莱河由市中北部入境流入讷谟尔河,南阳河、石底河由市中东部流入讷谟尔河。

⑹土壤植被讷河市土壤类型较多,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全市有7个土类、13个亚类。

黑土土类主要分布在台地、阶地,占总面积的51.6%;黑钙土土类主要分布在沟谷地区和沿河两岸河谷漫滩,占总面积的7.5%;草甸土土类主要分布在沿江河高漫滩地和漫川谷地的低洼地段,占总面积的27.4%;泛滥土土类主要分布在讷谟尔河低漫滩局部洼地,占总面积的13.5%。

黑土和黑钙土适于发展节水灌溉。

2、社会经济状况讷河市现有11个镇、4个乡,171个行政村。

2008年全市总人口73.22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3.03万人,占总人口的17.8%,农村人口 60.19万人,占总人口的82.2%。

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72.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26亿元,在GDP中比例为33.26%;第二产业13.15亿元,在GDP中比例为18.03%;第三产业35.52亿元,在GDP 中比例为48.71%。

人均生产总值9933元。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6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0.32亿元,占66.49%,林业总产值0.76亿元,占1.25%,牧业总产值19.01亿元,占31.35%,渔业总产值0.4亿元,占0.66%。

3、农业生产情况2008年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25.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8.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旱田面积497.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4.6%。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5.8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7%。

讷河市主要粮食作物以大豆、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杂豆、马铃薯、甜菜、葵花为主,其它作物以蔬菜为主,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79%,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21%。

2008年全市粮豆薯总产量131.68万吨(其中粮食总产量102.12万吨,薯类总产量29.56万吨),全市人均占有粮食1395kg,平均亩产284kg。

2008年全市大牲畜年底数量为4.4394万头,其中:牛4.026万头,马0.2488万头,驴、骡0.1646万头;猪年底数量为11.1324万头,羊年底数量为14.8154万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4、水利工程现状⑴蓄水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市水库、塘坝总计16座(处),其中:小型水库5座,塘坝11座。

年供水量140.4万m3,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库容减少,调节能力下降,地表水调控能力只有7%。

⑵机电井全市现有机电井11937眼,其中:大井(井深>80m,管径≥273mm)668眼,中井(井深40-80m) 管径≥273mm193眼、管径<273mm914眼,小井(井深<40m)9794眼,组合井368眼。

配套机电井11578眼,配套率在97 %,年供水能力6.97亿m3。

第二节讷河市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讷河市现有耕地面积525.5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5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6%。

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现有标准化农田20万亩,其中农业开发投资改造8万亩、农委投资改造2万亩、水利部门投资改造6万亩、国土部门投资改造4万亩,尚有505.5万亩中低产田没有得到改造,改造空间十分巨大。

2、标准化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讷河市十年九春旱,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除自然灾害影响外,还受其它制约因素影响。

如在种植结构上,还始终坚持小规模多品种经营,没有更好的发挥优势,突出主栽高产、高效作物。

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环境虽经多年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得到改善。

由于前些年重眼前、轻长远,重用地、轻养地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使得耕作层变薄,犁底层坚硬,硬瘦现象比较严重。

土壤质量、土壤肥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黑土层变薄,平均以每年1cm左右的速度下降,土壤有机质以每年0.1—0.2%的速度递减,土壤理化性质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减弱。

近几年采取增施有机肥和一整套的松、翻、耙、旋耕作方法,使之有所改善,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田基本建设底子薄,旱田作物面积大,灌溉面积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春旱、伏旱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连年干旱导致农作物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波动性较大。

因此,打抗旱水源井,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抗旱能力是当务之急。

三是夏季多雨,雨量集中在7、8、9月份,易形成涝灾。

四是由于农村经济效益长期相对比较低下,致使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在农作物生产中资金、物质和科技投入上不去,使得农作物产量不高,效益较低。

五是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问题,据统计,仅市属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就达19.8万公顷,占市属土地总面积的33.2%,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3.4万公顷。

全市共有冲刷沟近1500条,面积近330公顷,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低山、丘陵地区。

全市耕地土壤侵蚀模数为40吨/年.平方公里,由于多年来盲目开发,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在江河两岸,黑土层薄,易受风、水的侵蚀,土壤沙化尤为严重,大量无组织的开垦,使草原面积迅速下降,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六是种植结构不够合理,调整难度大。

由于土地以户为单位承包经营,多年沿袭下来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种植结构不够合理,种植结构的调整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是农民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加之小块经营影响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二是小块经营地块间不同作物使用农药及灌溉互相影响;三是小块经营的土地对大型农机作业的影响。

七是农田水利设施缺乏,不能发挥规模效益。

由于投入的资金不足,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能集中配套,产生的效益不明显,水利工程设施利用率不高,不能发挥幅射带动作用。

第二章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龙江为目标,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保护性耕作,加快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