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
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引导学院本科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探索有财经特色的实践教育教学新形式和新途径,根据《据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一、第二课堂活动认定范围及内容
(一)第二课堂的范围包括以下六方面:
1、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及在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要表现。
2、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公益性劳动和活动,完成教学实践和实习任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4、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类:学生参与的文体艺术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其它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5、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的社会工作。
6、技能培训及其它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资格考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以及未能被上述所包括的其它重要经历或成果。
(二)第二课堂的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国际、国家、省部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或项目;
2. 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或项目;
3. 学院、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或项目。
具体的活动内容表现形式为:
1. 校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
2. 学校立项的本科生科研课题研究;
3. 校级及以上各类文体竞赛和艺术活动;
4. 学校各类科技、学术活动和文化节(周);
5. 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
6. 论文、征文和其他作品;
7. 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其他活动或项目;
8、学院根据本单位人才培养需要认为学生必须参加的其他形式活动。
二、学分修读规定与要求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内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环节学分外,还须修读第二课堂学分,并获取4个第二课堂学分后方能毕业。
学生应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能力,根据第二课堂认定范围的6方面, 合理选择地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完成至少3个方面的内容,以获取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
其中“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活动为必修,且不得低于每学期限制所修学最低分课时数30% 。
三、第二课堂学分分配方案:
第1-6学期每学期须完成综合0.5学分,前三学年共完成3学分,另外1学分用于完成科研、社会实践或创新活动。
注:第二课堂学分分配方案主要是与学校评优秀、评奖方案配套,学生每学
期须完成规定的最低学分数,如未完成,则不能参与当年各类评优评奖;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项活动,多完成学分不限,即每学期学分设下限不设上限。
四、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与组织管理
1.第二课堂按内容分类进行课时学分量化,按照每30课时计1学分计算,第二课堂共120课时。
2.学院成立以学院党总支负责人、各班级辅导员、学生代表为主体的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各班成立以学生班委干部(建议3人)、同学代表(建议4人)为主体的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以及由学生班委干部(建议1人),同学代表(建议4人)为主体的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监督小组。
2.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负责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凡涉及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由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进行认定;各类班级活动,由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认定,班级认定小组无法认定的类别,提交学院认定小组。
3.学生凭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向所在班级申报,由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学院审核后认定其分值并公示。
4.未列入本细则的课外活动内容及其学分认定,可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审核认定后计入第二课堂学分。
5.本暂行办法从2010年3月起开始试行, 2006级本科学生参照本办法执行。
6.本办法由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负责解释。
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
二00九年十一月
第一章第二课堂学分所修课时数的具体认定
每学期需在以下六方面中至少任选三方面修学第二课堂学分,其中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为必修,且不得低于每学期限制所修学最低分课时数30%(每学期至少修读4.5课时)。
修够15课时即可获得第二课堂的0.5学分,所修课时数不设上限。
下面为第二课堂活动计入课时数的具体设置:
一、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
1、思想素质分: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班集体,遵纪守法;无违规违纪现象等
计3课时。
2、团日观摩、党总支生活会等党团活动、班会(需提前上报至本班辅导员处审
批并备案)每次1.5课时上限为6课时
3、先进事迹被相关媒体(党、政、军)报道
院级:2课时校级:3课时市级:4课时省级:5课时国家级:6课时
二、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
1、讲座加分上限5课时以学院统计的讲座记录卡为准,讲座记录卡统计结果
每学期期中、期末各公示一次,第二学期期初第二课堂学分测评时发回到各班级。
(未填讲座记录卡,实行班级签到制的讲座,需在讲座结束的第二天将统计结果上交至各班导员处)
2. 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比赛
(1)如挑战杯、管理咨询大赛、WSU-SWUFE全球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
赛、市场调研大赛、营销文化艺术节、SPSS统计大赛等比赛及其他经学院认定小组认定通过的比赛:
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课时认定降级处理。
如设有特等奖的奖项,一等奖、二等奖依次降级处理。
(2)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立项:
立项:校级记1课时,国家级记2课时;
中期考核:校级记1.5课时,国家级记3课时;
结项:校级记1.5课时,国家级记3课时。
(3)本科生科研立项
立项记1.5课时,结项记2.5课时。
2、在期刊、报纸上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只有一个作者时
(2)有两个作者时
(3)有三个作者时
三、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
1.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2、加入学院青协、红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0.5—2课时(由学院青协、红会及帮扶部门通过本学期志愿者表现情况共同给予分数认定);其他社会公益活动:一次0.25课时,上限1课时(需由本人出示相关证明)。
3、加入学校、学院礼仪队,根据具体出礼仪的次数计课时数。
一次0.5课时上限2课时
4、寝室评比:获“优秀寝室”(连续4次卫生检查中获90分以上的寝室称号),
寝室成员计0.5课时;获院级“寝室之星”称号计1.5课时,校
级计2课时。
5、社会实践:假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实践单位出示证明(实践时间需超过
一个月)且撰写合格的实践报告者,记3课时。
6、辅导员助理每学期记3课时(需由相应导员出示合格证明)。
四、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类
(一)体育活动
1.国家级体育比赛(如CUBA、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等赛事)
2. 四川省大学生运动会
3. 校运动会
4. “光华杯”系列比赛(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台球赛、辩论赛等)
5. “光华杯”趣味比赛(投篮比赛、上篮接力、趣味颠球、中场射门等)
6. “工商杯”系列比赛(篮球赛、足球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
7、校级文体比赛(团体赛)取得突出进步(取得3名及以上的进步)计1课时,
可累计加分。
8、各项文体活动啦啦队成员一次0.25课时上限1.5课时
(二)文艺活动
1. 参加校级大型文艺活动
五月艺术节(五月诗存、合唱比赛)、健康舞大赛、英语短剧大赛、征文大赛等
2. 校团委海报大赛
参加校艺术团、校报记者团、校辩论队、财大之声广播站、光华园,考核合格:2课时
参加学院艺术团、记者团、辩论队,考核合格:2课时
注:同类团体校级、院级不累加
5.宣传稿件发表
(注:学生会工作人员不计在内;校报编辑发表于校报,计0. 5课时/篇。
)
6. 组织元旦、五一、国庆游园活动:2课时/次
五、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
1、社团负责人 2课时社团机构成员 1课时 (需自行提供相关证明)
2、班级班委 1—3课时(班级内部测评上报制:班长、团支书2—3课时;其
他班委1—2课时)
3、寝室长0.25—1课时 ( 获校级“寝室之星”称号寝室的寝室长比寝室其他成
员多记1课时,获院级“寝室之星”称号寝室的寝室长比寝室其他成员多记
0.8课时,获院级“优秀寝室”称号寝室的寝室长比寝室其他成员多记0.5
课时,普通寝室长记0.25课时)
4、学生会干部
主席团 4课时部长 3课时副部长2课时优秀部员 1.5课时部员 1课时
六、技能培训及其它类:
评比学期内获得的资格证书(金融英语证书、物流师证书、导游资格证书、产权评估师、会计职业资格从业证、银行从业证、证券从业证、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证书等) 2课时/个
第二章其他规定
1.周末晚点无故未到者扣除课时规定:1课时/次。
2.学校通报的寝室卫生检查结果,得分在8.5分以下的,寝室普通成员每人扣除0.5课时/次,寝室长扣除1课时/次;得分在8分以下的,寝室普通成员每人扣除1课时/次,寝室长扣除2课时/次。
3.发现寝室私接电线,出现违章用电情况,寝室普通成员每人扣除2课时/次,寝室长扣除3课时/次。
(注:以上所有项目的名单均以相关负责部门出示的名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