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德文:SozialdemokratischeParteiDeutschlands;简写为SPD;简称社民党)是德国现存的最古老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政党之一。

始建于1863年,是德国两大社会政党之一。

社民党来源于工人运动,起初更加明确社会主义性质(现在依然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党);在保持致力于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它接受了一些新自由主义的思想。

现任主席西格玛尔·加布里尔,副主席奥拉夫·朔尔茨。

总述德国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前身为1863年5月23日于莱比锡创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

1869年8月,社会民主工人党成立。

1875年5月前两者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党,并于1891年10月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

1878-1890年间遭俾斯麦禁止,一次大战期间则严重分裂。

至二战时则转为地下组织。

二战后德国西占区与柏林之社会民主党代表于汉诺威召开党代表大会,宣布重建社民党,并沿用1925年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的海德堡纲领。

1959年制定哥德斯堡纲领,扬弃了马克思主义,改为主张社会市场经济。

1966年,社民党与基民盟合组大联合政府。

一直到1969年联邦众议院大选才与自由民主党结盟击败基民/基社盟首度取得执政权,由勃兰特(WillyBrandt)出任总理。

1982年基民联盟再度对社会民主党籍总理施密特(HelmutSchmidt)提出建设性不信任案,施密特因此下台,基民盟科尔获选为新任联邦总理。

1998年社会民主党与绿党结盟,击败了持续执政17年的基民盟,施罗德(GerhardSchroder)出任联邦总理;至2005年社会民主党接连在各邦议会选举失利,施罗德向联邦众议院提出信任案未通过,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重新选举后以些微差距败给基民盟,经协商后与基民/基社盟共组大联合政府。

1869年,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爱森纳赫派)创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SDAP),并在1875年5月两党在马克思的调和下,合并拉萨尔派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合(ADAV),完成整合成为今天的社民党。

因为德国社会民主党赞成革命反对君主立宪,俾斯麦宣布该党非法,但是1892年又被恢复合法地位。

反法历程德国社会民主党没有准确的建党时间,一般认为全德工人联合会(ADA V:德语:AllgemeinenDeutschenArbeitervereins,建立于1863年5月23日,莱比锡)的建立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的标志。

有时,1875年5月22日到27日,全德工人协会(ADA V)和社会民主工党(SDAP,SozialdemokratischenArbeiterpartei,由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爱森纳赫派)于1869年建立于爱森纳赫)合并成德国社会工人党(SAP,SozialistischenArbeiterparteiDeutschlands)也被认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的标志。

由于1890年秋天开始实施的反社会主义法,德国社会工人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社会民主党)。

一年后,在艾尔福特通过了艾尔福特宣言(德文:ParteitaginErfurt)。

由卡尔·考茨基(KarlKautsky)和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Bernstein)撰写的党纲拒绝了改革主义,并且向马克思主义倾斜。

早期的Spd经常站在工会一边,并且和19世纪欧洲大多数社会主义党派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派一样,墨守成规的引导着马克思主义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德华·伯恩斯坦发表了他的修正主义理论,以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占主流的革命理论。

他的修正主义理论一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贯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在本质上,他的理论认为:在德国可以通过一次民主的,合法的选举,进行一次政府更替,从而实现德国的社会主义变革。

这个历史性的社会民主主义变革(遭到帝国首相俾斯麦(OttovonBismarcks)强烈反对和镇压,见反社会主义法(德文:Sozialistengesetze))导致的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党派结构的高速发展,并拥有极高的工作效率。

在此期间,被认为是国家力量带言人的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AlfredGrafvonWaldersee)多次要求对社会民主人士进行暴力镇压。

但是,庞大的工人阶级在最紧要的关头觉醒,并且使德国社会民主党很快成为了德国最大的党派。

虽然在俾斯麦时代德国社会民主党被残酷镇压,由于工会的支持,德国社会民主党总是能够在帝国议会(德文:Reichstag)内外扩大它们在工人中的影响。

189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已经占据了27.2%的席位,1912年,提高到了34.8%。

1913年倍倍尔死后,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Ebert)和胡戈哈泽(HugoHaase)共同领导SDP。

十一月革命党分裂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社会民主党支持战争公债(德文:Kriegskrediten)的发行。

只有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威廉·李卜克内西之子)和奥托·鲁尔(Otto Rühle)两位德国社会民主党议员反对1915年的战争公债。

在一次反战游行之后,卡尔·李卜克内西在1916年被捕,并判处监禁。

但出于不明原因,他在战争结束前被释放。

在战争中,很多议员不赞同德国社会民主党越来越低贱的姿态,他们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之外另外组建了一个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没有关系的党派德国社会民主党。

1916年卡尔利布克那西特出狱后,他和罗莎·卢森堡(RosaLuxemburg)一同组织了左派的斯巴达克同盟,他们又称为国际派。

由于对战争的不安,他们又停止的U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建立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

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不但有左派的反修正主义者罗萨卢森堡,还有《新时代》(DieNeueZeit)的发行人,卡尔考茨基,以及修正主义之父,理论家爱德华伯恩斯坦。

从1915年起,一个叫Lensch-Cunow-Hnisch-Gruppe的,和德国-俄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山大巴伏斯(AlexanderParvus)很亲近的组织,取代卡尔考茨基和爱德华伯恩斯坦,开始影响反修正主义联盟。

他们期待德国能在一战获胜,能够在欧洲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在沙皇统治下的人民。

海恩里希库诺(HeinrichCunow,人种学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党校讲师)在1917年取代了卡尔考茨基,成为《新时代》的发行人,也成为了后来的《Golitzer宣言》和《Heidelberger 宣言》的撰写人之一。

从1917年开始,当大多社会民主党人开始觉得,战争将以失败告终,该组织的影响力也开始随之开始衰退。

1918年,战争的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在维尔赫尔姆斯哈芬和基尔的水兵开始起义,也就是历史上的德国革命,又称十一月革命。

革命使德国皇帝退位,最后逃到了荷兰。

在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Ebert)领导下的M德国社会民主党(MehrheitssozialdemokratischeParteiDeutschlands)为政府更替做好了准备,同时马克思冯巴登王子也将政权移交给了社会民主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斯巴达克联盟和部分U德国社会民主党支持仿照年前在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在德国建立一个苏维埃政权(德语:Rterepublik)。

但是革命的士兵和工人并没有过多把俄国的十月革命做为榜样,他们大多都在为结束战争和推翻军政奔走。

在此目标下M德国社会民主党和U德国社会民主党再度合并。

这个在艾伯特和哈择领导下的,由M德国社会民主党和U 德国社会民主党平等组成的革命政府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政府,它只是作为不久后举行全民大选最终产生国民议会做准备。

在1918年末,多数社会明主党人和少数时候民主党人开始在联合政府中为军事镇压起义的水兵争论不休。

M德国社会民主党觉得没有授权的行动是违背工人运动民主原则的,他们尝试建立义务警察系统(德语:V olkswehr)和多数社会民主的自由团体。

1919年1月,斯巴达克同盟发动第二股革命浪潮,让它横扫德国。

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聘用自由军团镇压起义。

由古斯塔夫诺斯克(GustavNoske)征召的右派民族主义自由军团在多数社会民主党的支持下,对斯巴达克同盟起义(德文:Spartakusaufstand)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德文:MnchnerRterepublik)进行了血腥的镇压。

由此,古斯塔夫诺斯克也成了魏玛共和的第一任国防部长,同时他也被冠以了“血手“的称号。

他应该为众多的,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自由军团对革命者的谋杀负责。

罗萨卢森堡和卡尔利布克那西特在1919年1月15日也未幸免于难。

艾伯特和诺斯克在十一月革命,以及对其的镇压中的觉色,被当时的议会内外的左翼团体和政党的攻击,被职责未“革命的叛徒“。

斯巴达克联盟和其他左派革命者联盟在1919年1月1日建立了德国共产党(德语:KommunistischeParteiDeutschlands)。

这也是革命社会民主和改革社会民主分道扬镳的标志。

魏玛共和从1919年到1925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一直担任年轻的魏玛共和国总理,德国社会民主党也主导政府的各个部门。

1922年,左派开始崛起,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残余的U德国社会民主党再一次合并,从那以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他们分担了政府部门的主导权,最后在1928年到1930年组成了以海尔曼米勒(Hermannmller)为首的米勒II内阁大联合政府。

奥托布朗(OttoBraun)在普鲁士从1920到1932也一直担任普鲁士总理。

由于一些工人阶级选民投向了德国共产党,德国社会民主党一直试图作为反对党来保持在帝国内部政治的影响以减少选票的流失。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基础在魏玛共和国期间以工会组织的专业工人队伍为主。

虽然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纳粹党,NSDAP)开始逐渐崛起,德国社会民主党还是保持了它的选民群体。

纳粹党依靠年轻选民甚至非选民赢得了选举,但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并没有太多的反对。

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结构上的症结,它不愿意和被德国社会民主党称为社会法西斯的德国共产党(KPD)合作,同时其他边缘化的公民党也不是对抗纳粹的好伙伴。

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议员采取的妥协政策导致了在布吕宁政府(RegierungBrning1930-1932)中一部分年轻党员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越来越多的责备。

1931年一部分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再度组成了SAP (SozialistischeArbeiterparteiDeutschland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