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戏莲间—沿引导线运动动画教学设计

鱼戏莲间—沿引导线运动动画教学设计

第7课鱼戏莲间
—制作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
独山子第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武伟教学案例【设计意图】
Flash动画制作技术比较强,难于理解,而引导线动画又是Flash 学习的一个难点,作为一节新授课,我尝试解决两个问题,在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

Flash动画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以“再现生活”为整个学习的主线,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原型”,尝试利用动画自主探究再现,真正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

【教学内容分析】
《鱼戏莲间——制作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在FLASH动画制作软件中绘制图形、制作“运动补间”动画之后学习的,主要涉及修改图形的方法,如:对图形进行“水平翻转”。

添加“引导层”的方法,制作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从而为学生最终制作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作品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逐帧动画、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掌握了沿直线运动的渐变动画实现技术。

在学习运动渐变动画时,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动画对象运动的结果,而并未注意动画对象运动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直线运动的局限性,进而引出曲线运动的普遍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渐变动画的兴趣。

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有动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添加“引导层”的方法。

2.掌握引导线动画的制作要领。

3.能够恰当运用引导线动画再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情境。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任意变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添加“引导层”的方法。

3.恰当运用引导层动画再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情境。

教学难点:
制作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
【教法分析】
借助游戏纸飞机的飞行情境设置引入本课,练习设置以基础练习—巩固练习—拓展练习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

【学法分析】
探究性学习:给学生创设一个探究情境—从生活中寻找引导线动
画“原型”并重现,让他们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实现学以致用。

【简明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分析动画,体会要领
3.基础练习,初步体验
4.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5.拓展练习,拓展所学
6.作品交流,评价总结
【教具准备】图片素材flash软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Flash动画可以再现生活中有趣的情境,比如青蛙跳水,蜻蜓点水等。

(复习回顾)
情境创设
游戏:纸飞机的飞行
设问
纸飞机的飞行轨迹是怎样的?
如何利用flash再现纸飞机飞行的效果?
二、分析动画体会要领
教师演示:分析飞行动画源文件
学生演示:操作步骤
总结要领:1.图片转元件
2.添加引导层并绘制引导线
3.将飞机元件的中心点与引导线的起点终点重合
三、基础练习初步体验
学生制作:纸飞机飞行效果的动画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屏幕转播展示学生作品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展示:鱼戏莲间的动画
这个动画比飞机飞行的动画稍微难一点,想挑战码?
教师演示:分析动画源文件
出示制作提示:1.如果你觉得图片的方向不合适,你可以执行“修改”—“变形”—“水平翻转”命令。

2.如果你的图片有白色背景,你可以执行“修改”—“分离”命令,用套索工具,魔术棒将白色背景删除。

3.在设置动画效果之前,必须将图片转化为元件。

出示温馨提示:如果你在制作中遇到困难了,三种方法供你选择
1.参看书本p35-37页,操作步骤
2.可以和同桌小声交流讨论
3.举手问老师
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练习,拓展所学
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引导线动画模拟再现?(太阳东升西落、蜜蜂蝴蝶飞行、树叶落地……)
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熟悉的情境尝试用flash引导线动画再现,并上交作品。

六、作品交流评价总结
展评学生作品(原创性、技术性、艺术性)
总结引导线动画的制作要领。

七、教学反思:
引导线动画制作是Flash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生活中沿曲线运动的动画是普遍存在的,在前面我们学习的动作渐变动画就存在局限性,在教学中我引用游戏环节,让学生观察纸飞机运动的轨迹,那怎样用flash动画实现这个飞机飞行的曲线效果呢?游戏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引出引导线动画自主探索学习并制作飞机飞行的动画效果。

这个基础练习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制作沿引导线动画的要领,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随着基础练习和巩固练习的顺利完成,学生对于引导线动画的制作已经掌握了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力,我设置了拓展练习,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再现的方式,并制作出动画效果。

整堂课难度设计比较高,对于学生的参与率来说随着练习层次的递进,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不是很高,有一部分同学没能参与拓展练习,这是这节课不足之处,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更多的要考虑学生情况不能一味的拔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