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

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

③ 首次输入中国的说法 ,田涛 《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 通过
详密考证 ,提出 1689 年中俄两国订立的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不仅内容是平等的 , 而且有关条约的写法 、 签字 、 盖章 、 交换 方式都符合当时国际实践的规范 ,但仍然没有因此而衍生出 有关近代中国的国际法观念和国际法规范 。 第三种观点与第四种观点有较多的历史渊源 。早在 20
2. 关于林则徐翻译国际法 。国际法知识是晚近西学东渐

方组织国际法翻译活动的关键人物 。1864 年组织翻译的 《万 国公法》 是晚清系统引进的第一部西方国际法著作 。随后 , 他又与中国有关人士合作翻译了 《星轺指掌》 《 、公法便览》 、 《公法会通》 《 、陆地战例新选》 《 、公法新编》 《 、邦交提要》 。此 外 ,自京师同文馆 1867 年开始设国际法课程 ,丁韪良就长期 被聘为公法教习 ,长期从事国际法知识的讲授 。对丁韪良及 其在国际法输入方面的贡献较早进行研究的当属蒋廷黻 《国
⑤ 与当代》 认为可能存在这种历史机缘 ,但是 ,迄今尚无文字
下 ,晚清国际法研究异军突起 ,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新趋向 ,尤 其在 21 世纪的最初几年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学术热潮 。晚清 国际法研究以晚清时期为考察时段 , 以国际法为研究客体 , 研究近代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 ,探讨国际法在晚清政 治、 思想 、 教育 、 外交 、 军事诸多层面的影响 。截至本文完稿 , 据笔者粗略统计 ,学术论文近 50 篇 ,学术著作有 4 本 。这些 著作包 括 : 论 文 集 1 本 , 即 丘 宏 达 著 《中 国 国 际 法 问 题 论
初次输入中国 …… 犹在中英鸦片战争之前 ; 林则徐于 1839 年 翻译瓦特尔的国际法著作较丁韪良 “尚早二十年” ; 林则徐不 仅对于国际公法已有相当认识 ,且已知用于国际交涉 。张劲
⑧ 草、 邱在珏 《论国际法之传入中国》 进一步明确观点 ,提出 “西
做出程度不同的评价 。
3. 丁韪良与国际法汉译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是晚清官
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 — 林则徐曾经学习和运用过的西方知识 。因此 ,一些学者较早 研究林则徐组织翻译国际法知识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和细节 。 关于林则徐翻译国际法的缘起 ,早在 20 世纪中叶 ,张锡彤 《早 ( 英文) ⑩曾经提出 ,1839 年伯驾 期西文政治学介绍到中国来》 写信给林则徐建议中国应当有关于外国的恰当知识 ,包括法 律和惯例 , 而且应当与外国缔结友好条约 , 以维护友谊和和 平 。这封信可能对林则徐决定翻译瓦特尔的著作的几段和请 伯驾翻译有些影响 。王维俭 《林则徐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考
⑥ 际公法输入中国之起始》 一文 ,该文对晚清第一部国际法译
著— — — 《万国公法》 的输入过程作过历史考察 。王维检 《普丹
∼ λ 大沽口船舶事件和西方国际法传入中国》 专门阐述了丁韪
良译介 《万国公法》 的相关背景 。程鹏 《清代人士关于国际法
υ µ 的评论》 则对丁韪良翻译和宣传国际法的历史活动有比较
A Survey o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La w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ZHAN G Wei2ming
( S hantou Polytechnic , S hantou , Guangdong , 515041)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 he international law in t he late Qing dynasty is a burgeoning research area which develops in recent 20 years. The study focuses on t he subjects such as t he time of t he international law introduced to China , t he translation of t he interna 2 tional law by Lin Zexu and Ding Weiliang , t 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n t he international law of intelligentsia in t he late Qing dy2 nasty , t he influence of t he international law on diplomacy in t 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so on , all of which had obtained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 his territory.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 hen and deepen t he research on t he material and t heory. Key words :late Qing Dynasty ;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 retrospect and future study
ξ λ 兼及 〈海国图志〉 的编纂》 一文着重探讨林则徐广东禁烟期
活动 ,以及国际法在同文馆的教学和考试情况 , 提出丁韪良 主持的国际法汉译和同文馆的国际法教育对近代知识 、 教 育、 思想 、 外交 、 人才产生了积极影响 。 当然 ,更多学者对此持以否定或批判的态度 。王铁崖
⑤ 《中国与国际法 — — — 历史与当代》 认为 《万国公法》 的印发和
的汉语传统方面 ,丁韪良无疑是第一人 。他的译文和语词也 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对国际法的译介 。高黎平 《中国近代国际
ϖ µ 法翻译第一人 — — — 丁韪良》 提出 ,无论从完整地翻译国际法
的时间上讲还是从翻译国际法的数量上看 ,美国在华传教士 丁韪良都堪称中国近代国际法翻译第一人 。他组织翻译了 8 部具有相当份量的国际法译著 ,这些国际法译著体现出他的 翻译动机及其翻译策略 、 方法或手段 , 并对中国近代翻译史 具有多重意义 。丁光泮 《试论北京同文馆对近代国际法的翻

目前 ,晚清国际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 。 1. 关于近代国际法传入中国的时间 。近代国际法是滥 觞于西方 、 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法律规范 。因此 , 研究国际法
收稿日期 :2006 - 06 - 20 作者简介 : 张卫明 (1981 - ) ,男 ,硕士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
第4期
张卫明 : 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
93
⑥ 世纪 30 年代 ,蒋廷黻 《国际公法输入中国之起始》 认为 “国际
| λ 张卫明 、 王黎明 《近代国际法与林则徐禁烟》 提出 ,1839 年
法之输入中国 ,以丁韪良所译之 《万国公法》 为始 。 ” 针对蒋廷 黻的提法 ,不少学者表示难以苟同 。最早提出异议的是李抱
方近代国际法之传入中国则以林则徐为始” 。这次讨论引发 了学者们对于国际法传入中国的内涵与层次的深层思考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许多学者认为 ,近代国际法系统地 、 正式 地输入中国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1864 年 ,丁韪良组织同 文馆学员翻译了 《万国公法》 一书 ,从此揭开了中国官方有组 织地正式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与法学著作的序幕 。继北京 同文馆之后 , 上海开设广方言馆 、 江南制造局 、 广学会 , 广东 开设同文馆 、 实学馆 ,福州开设船政学堂等等 ,都陆续开始翻 译各种不同文本的国际公法 ,使此类书籍的引进形成一股潮 流 。目前 ,学术界普遍赞同的观点是 ,近代国际法是在 19 世 纪 60 年代被正式 、 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 。
ϖ λ 略》 对伯驾和袁德辉的人物背景以及他们与林则徐之间的
详细的研究 。 关于如何评价丁韪良的国际法译介工作 ,学界存在两种 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挖掘其中 的积极意义 。挪威学者鲁纳 《万民法在中国 — — — 国际法的最
ξ λ 初汉译 ,兼及 〈海国图志〉 的编纂》 提出国际法的翻译
关系往来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并对伯驾和袁德辉译文进行
ω λ 比较与评估 。杨泽伟 《我国清代国际法之一瞥》 提出 1839
年林则徐托美国医生伯驾翻译瑞士瓦特尔的 《国际法》 中有 关战争 、 封锁 、 扣船部分 , 这是 “中国对西方国际法最早的翻 译” 。挪威学者鲁纳 《万民法在中国 — — — 国际法的最初汉译 ,
第4期
No. 4
西 华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2006 年 8 月 Aug. 2006
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
张卫明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汕头 515041)
① 集》 ; 专著 3 本 , 即张劲草 、 邱在珏 、 张敏著 《林则徐与国际 ② ③ 法》 、 田涛著 《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 、 戚其章著 《国际法 ④ 视角下的甲午战争》 。鉴于迄无专文对晚清国际法研究进 行回顾 ,本文试就此做一番学术史的梳理 。
资料证实 。 针对第二种观点 ,即国际法在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时

近代国际法在晚清中国的传播与运用 ,既是晚近西学东 渐的重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
20 世纪 80 年代以降 ,在改革开放与外交实践的双重推动之
输入中国的历史一般是从研究国际法何时传入开始的 。对 此 ,学术界存在四种观点 : ( 1) 认为 17 世纪 40 年代末由传教 士马丁・ 马提尼神甫 ( Martin Martini) 传入 ; ( 2 ) 认为 17 世纪 80 年代末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时传入 ; ( 3) 认为 1839 年林 则徐组织人员翻译传入 ; ( 4 ) 认为 19 世纪 60 年代由丁韪良 传入 。 第一种观点认为大约在 1648 年左右 ,马丁・ 马提尼神甫 (Martin Martini , 1614 — 1661) 曾将国际法的先驱之一苏阿 瑞兹 ( Suarez) (西班牙人) 的拉丁文国际法著作 《法律与作为 立法者的上帝》 译成中文 。王铁崖 《中国与国际法 — — — 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