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沥青混合料SMA中
添加玄武岩纤维和木质素纤维作用的简单分析
前言
SMA混合料可以认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粗细料构成的空间骨架结构;二是由沥青、矿粉、纤维构成的玛蹄脂。
玛蹄脂填充骨架的空隙,形成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
因此,SMA必须使用纤维材料作为沥青稳定剂。
相对SMA来说,普通沥青混合料(AC)对沥青稳定剂无要求,但随着路面的荷载持续增大,改性沥青逐步形成路面的标准配备,相应的沥青稳定剂——纤维也被赋予更多的作用特点。
1、纤维的分类
纤维种类很多,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有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
SMA应用初期主要使用石棉纤维,出于对人体健康的考虑,石棉纤维在许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
现在许多新型的纤维材料代替了石棉纤维,在各种路面上应用广泛。
1.1木质素纤维
木质素纤维是植物纤维,植物在加工成纸浆和纤维浆液过程中,通过物理、化学处理,形成棉絮状木质素纤维。
颗粒状纤维是将木质素纤维与沥青按2:1或4:1质量比拌制而成。
木质素纤维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在我国使用广泛。
其缺点是:易吸水腐烂、耐热耐磨性较差。
典型的国产絮状木质素纤维技术性质如表。
表絮状木质素纤维技术性质
1.2聚酯纤维
在聚合物化学纤维中,聚酯纤维(涤纶)和聚丙烯腈纤维(腈纶)是最通用的纤维品种。
一般而言,聚酯纤维是人工有机合成纤维,按生产厂家介绍:其分子链长、强度高、在溶剂中不溶胀、吸油率高、耐温性强、分散性好、强度高,能有效改善沥青胶体结构,形成三维分散状态,起到加筋作用,并且能使沥青、矿粉等组分在沥青混合料中均匀分散,可有效地防止胶团和泛油。
国内聚酯纤维生产厂家较多,典型的技术性质如表。
表聚酯纤维技术性质
1.3聚丙烯腈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和聚酯纤维一样,同属于人工有机合成聚合物纤维。
国内很多文献均指出:它拥有高抗拉强度、良好的吸油性、耐高温、不溶胀、吸附性强、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
在沥青混合料中,不仅能充当稳定添加剂,更能改善胶体的结构,起到加筋的作用。
典型的技术参数如表。
表几种聚丙烯腈纤维技术参数表
1.4矿物纤维
矿物纤维是由岩石为原料,通过高温抽丝而成,与其它纤维相比,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抗老化性能好,高温稳定性尤为出色。
在美国,较为推崇使用矿物纤维。
许多矿物纤维公司研究人员对木质素纤维吸收沥青这一点有质疑。
他们认为:木质素纤维本身有吸收沥青的作用,需要多加~%的沥青,通常要比矿物纤维多用%的沥青,这些沥青吸收在木质素的中空管中,而被吸入纤维内部的沥青既不增加沥青油膜的厚度,也不提高路面的强度,相反使沥青用量增加,成本提高,所以吸收沥青是优点,也是缺点。
另外,木质素纤维受潮后,会影响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强度。
也有研究认为矿物纤维与集料(纤维主要是玄武岩)属同一种材料,耐老化,特别有利于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玄武岩矿物纤维。
其以玄武岩为原料,在1600℃高温下熔融提炼抽丝而成。
据介绍它拥有极好的抗拉强度、良好的抗老化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大范围的工作温度,可以适用于各种沥青混合料。
此外,还有矿渣纤维、玻璃纤维、钢渣纤维、钢纤维等等。
目前名气较响的福倍安道路专用矿物纤维,性能指标见表。
表福倍安道路专用矿物纤维性能指标
2、纤维拌合情况对比
就以下不同纤维的表面情况和使用特点列于表中。
表纤维的技术指标与使用情况对比
一、原材料及矿料级配
沥青结合料使用中海产SBS改性沥青,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石料,石屑采用卵石加工料,矿粉为石灰岩矿粉。
矿料级配采用热料仓4#:3#:2#:1#:矿粉=33:38:6:13:10
二、不同木质纤维混合料性能比较
三、试验数据显示
1、同一油石比时,采用玄武岩纤维的SMA混合料稳定度,流值均大于采用木质纤维的SMA混合料,而空隙率则偏小。
但是玄武岩纤维混合料的粒料间空隙率、饱和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2、从试验过程中发现玄武岩纤维吸油能力较差,混合料显得富油,不易于施工。
3、本次试用的玄武岩纤维,在%的用量下,基本无法形成网络骨架,其加筋作用基本无体现。
吸附沥青的作用使其在AC级配中可使用更多的沥青,使裹覆更完整,强度更高;在SMA中,由于吸附沥青作用相对木质素纤维较差,因此建议增加玄武岩纤维的用量或使用木质素纤维。
若使用%以上的用量,则纤维将形成一定的网络彼此搭接,这将大大提高吸附沥青的性能,并且可赋予混合料一定的抗开裂、抗疲劳性能,但由于矿物纤维刚性较大,因此在同体积下,抗开裂、抗疲劳
的加筋效果必不及聚酯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
建议在沥青混合料中使用%以上的此类纤维。
综上所述,本次试用的玄武岩纤维具有一定的玻纤的特点,添加后会使沥青混合料性能有所提高,但在吸附沥青作用上不及木质素纤维,在加筋作用上不及聚合物纤维。
若价格合适,可在AC混合料中添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