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财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东财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企业发展战略中采用相关多元化战略是指()。

A: 向与本企业原有产业完全不相关的产业扩张B: 向具有相关的技术或相关市场的领域扩张C: 向产业价值链连续的不同阶段方向扩张D: 向产业价值链相同阶段方向扩张答案: B【2】波特教授在1990 年从企业竞争力的微观角度,提出了钻石模型,从四个方面研究产业集聚。

四要素中不包括()。

A: 需求条件B: 政府政策C: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D: 生产要素答案: B【3】SWOT分析是()。

A: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一种投资组合分析方法,又称行业吸引力矩阵B: 把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品或业务的组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常用来分析企业相关经营业务之间现金流量的平衡问题C: 研究企业产品、市场扩张方向的基本框架,又称“产品——市场战略组合”矩阵D: 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答案: D【4】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引入的“价值链”的概念,其中“支持活动”是指()。

A: 生产经营的实质性活动B: 计划、控制、协调等职能活动C: 产业的群体活动D: 用以支持基本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答案: D【5】蓝海战略是指()。

A: 立足当前业已存在的行业和市场,采取常规的竞争方式与同行业中的企业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的战略B: 企业通过挖掘内部资源,谋求发展的战略C: 企业通过购并、战略联盟等形式谋求发展的战略D: 不局限于现有产业边界,而是极力打破这样的边界条件,通过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开辟并占领新的市场空间的战略答案: D【6】产业的发展障碍不包括()。

A: 激烈的竞争B: 顾客的困惑与等待观望C: 被替代产品的反应D: 原材料、零部件、资金与其他供给的不足答案: A【7】关于“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以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任何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在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作用下而发生的B: 认为发达国家的劳动中可能含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人力资本因素,发达国家国家的资本边际报酬仍有可能高于发展中国家C: 即“垄断优势理论”D: 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具有十分特殊的性质,这种优势是投资企业母国市场环境的反映答案: A【8】如果用合作性和坚定性两维坐标来描述企业某一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战略决策与实施过程中的行为模式,“折衷”是()。

A: 中等程度的坚定性和中等程度的合作性行为的组合B: 坚定与合作行为的组合C: 不坚定行为与合作行为的组合D: 坚定行为和不合作行为的组合答案: A【9】PEST分析中的“PEST”是指()。

A: 内部条件分析的优势和劣势B: 外部环境分析的机会和威胁C: 外部环境分析中的主要威胁D: 宏观环境分析的主要因素答案: D【10】在安索夫(H. I. Ansoff)的“产品——市场战略组合”矩阵中,“市场开发”战略是()。

A: “现有市场”与“现有产品”的组合,这种战略强调发展单一产品,试图通过更强的营销手段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B: “新市场”与“新产品”的组合,又可分为相关多样化和不相关多样化C: “现有市场”与“新产品”的组合,这种战略是在原有市场上,通过技术改进与开发研制新产品D: “新市场”与“现有产品”的组合,这种战略是将企业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打入一个新的市场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11】查尔斯?汉迪在1976 年将文化类型从理论上进行分类,包括()。

A: 人员导向型文化B: 权力导向型文化C: 任务导向型文化D: 角色导向型文化E: 政治导向型文化答案: A B C D【12】PEST分析()。

A: 是指微观环境分析的主要因素B: 是指外部环境分析中的主要威胁C: 包括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自然环境,技术环境D: 是指宏观环境分析的主要因素E: 是指内部条件分析的优势和劣势答案: C D【13】企业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方式()。

A: 对外证券投资B: 许可证贸易C: 对外直接投资D: 出口E: 非股权安排答案: A B C D E【14】购并战略是指()。

A: 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实体之间为了达到某种战略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B: 企业通过挖掘内部资源谋求发展的战略C: 包括收购与合并。

收购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现有企业的股权而接管该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联合成为单个的经济实体D: 建立一个新的企业E: 企业通过取得外部经营资源谋求发展的战略答案: C E【15】关于“产业集群”,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指产业之间纵向或横向联系所形成的结合体B: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实体之间为了达到某种战略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C: 是指一个产业中的战略联盟D: 波特教授在1990 年提出了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E: 是指一个产业中的战略群体答案: A D【16】造成产业零散的原因包括()。

A: 市场需求多样导致高度产品差异化B: 不存在规模经济或难以达到经济规模C: 进入障碍低D: 进入障碍高E: 市场垄断答案: A B C【17】关于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1977—1986 年起草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对“跨国公司”的定义,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对企业的规模、跨越国界的程度、所有权及全球战略等都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较大限度地囊括“跨国经营”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B: 以地区分布为标准,必须在 6 个以上国家设有子公司的,才算跨国公司C: 充分吸收了其他国际机构有关文件中的说法,并以此为基础作了综合、补充和完善D: 以企业规模为标准,美国跨国公司应是年销售额 1 亿美元以上的企业;美国以外的欧洲和日本跨国公司应是年销售额超过 4 亿美元以上的企业E: 可以直接利用现成的多数国家政府公布的有关资料答案: A C E【18】集中战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包括()。

A: 以较宽的市场为目标的竞争对手采取同样的集中战略;或者竞争对手从企业的目标市场中找到了可以再细分市场,并以此为目标来实施集中战略,从而使原来实施集中战略的企业失去了优势B: 由于狭小的目标市场难以支撑必要的生产规模,所以集中战略可能带来高成本的风险,从而又会导致在较宽范围经营的竞争对手与采取集中战略的企业之间在成本差别上日益扩大,抵消了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使企业集中战略失败C: 顾客需求从注重价格转向注重产品的品牌形象,使得企业原有的优势变为劣势D: 由于技术进步、替代品的出现、价值观念更新、消费偏好变化等多方面的原因,目标市场与总体市场之间在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上差别变小,企业原来赖以形成集中战略的基础也就失掉了E: 为降低成本而采用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和设备过于专一化,适应性差答案: A B D【19】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

A: 公司在特定市场获得盈利必须拥有的技能和资产B: 产业的成功关键因素C: 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D: 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力E: 企业所具有的在本行业独树一帜的、难以复制模仿的能力,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最具影响的竞争力答案: C D E【20】查尔斯?汉迪在1976 年将文化类型从理论上进行分类,包括()。

A: 权力导向型文化B: 任务导向型文化C: 角色导向型文化D: 政治导向型文化E: 人员导向型文化答案: A B C E三、名词解释【21】差异化战略答案: 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产业范围内独具特色,这种特色可以给产品带来额外的加价,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溢出价格超过因其独特性所增加的成本,那么,拥有这种差异化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

【22】产业寿命周期答案: 由于产业是用产出来定义,产品的寿命周期阶段就是产业的寿命周期阶段。

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23】战略问题答案: 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企业实现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即将出现的问题。

它们可以是企业外部环境中新出现的机会或威胁;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可以开发的优势或足以危害企业绩效以至生存的劣势。

【24】新兴产业答案: 是新形成的或重新形成的产业。

其形成的原因是技术创新、消费者新需求的出现、或其他经济和社会变化将某个产品或服务提高到一种潜在可行的商业机会的水平。

【25】对外直接投资答案: 企业将管理、技术、营销、资金等资源以自己控制企业的形式转移到目标国家(地区),以便能够在目标市场更充分地发挥竞争优势。

【26】战略群体答案: 指某一个产业中在某一战略方面采用相同或相似战略,或具有相同战略特征的各公司组成的集团。

四、论述题【27】如何运用战略群体分析在产业中企业的战略地位以及公司可能的战略变化。

答案: 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运用价值链分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状况要明确以下几点:(1)确认那些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活动。

虽然价值链的每项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都是企业成功所必经的环节,但是,这些活动对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关键价值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和强化这种优势很可能获得成功。

(2)明确价值链内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

价值链中基本活动之间、基本活动与支持活动之间以及支持活动之间存在各种联系,选择或构筑最佳的联系方式对于提高价值创造和战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明确价值系统内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

价值活动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与企业的价值链之间。

价值系统内包括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在内的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有许多联系。

【28】阐述企业战略的两类定义及其两种属性。

答案: 对企业战略的定义有多种表述。

一些学者将战略的概念用传统概念(或广义定义)和现代概念(或狭义定义)来分类。

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教授对战略的定义堪称为企业战略传统定义的典型代表。

他认为,“,,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

”波特的定义概括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对企业战略的普遍认识。

它强调企业战略的一方面属性--计划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80 年代以来,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使得以计划为基点的广义定义受到不少批评,于是战略的现代概念受到广泛的重视。

明兹伯格在1989 年提出,以计划为基点将企业战略视为理性计划的产物是不完整的,企业中许多成功战略是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产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