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影响
徐珊1 , 郭军堂2
(1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本科2012级5班, 山东潍坊261053;2潍坊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山东潍坊261053)
[摘要] 目的:掌握家兔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的复制方法;了解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并熟悉肝性脑病的主要表现及抢救措施。
方法:通过结扎肝叶、十二指肠插管向肠腔内注入复方氯化铵,导致血氨升高复制家兔肝性脑病模型,记录家兔一般情况、呼吸频率及深度,角膜反射及对刺激的反应。
结果:家兔血氨迅速升高,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变急促,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甚至出现抽搐、角弓反张至昏迷等类似肝性脑病症状。
结论:肝脏受损后,鸟氨酸循环酶系统严重受损,尿素代谢障碍致血氨升高,损伤脑功能,引起肝性脑病。
[关键词]家兔氨中毒;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下,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1],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抽搐和昏迷。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不明确,一般认为其病理生理基础是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侧支分流,造成内毒素未被肝解毒和清除,经侧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至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
多数肝脏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可引起肝性脑病,而且多有诱因伴发。
其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明了,但目前主要有氨中毒、氨基酸失衡、假性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学说等,其中以氨中毒理论的研究最多,最确实有据。
[2]
本实验通过复制家兔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使血氨升高,引起与肝性脑病相关的症状,从而对氨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1%普鲁卡因、复方氯化铵溶液
1.2主要仪器设备兔手术台、婴儿秤、手术器械一套、注射器(5 ml,20 ml)、细导尿管、搪瓷圆盆、粗棉线、细丝线、纱布
1.3实验动物家兔
2 方法
首先对该只家兔进行称重,并仰卧固定于兔台上,在腹部正中剪毛,上腹部正中用1%普鲁卡因局麻。
接着在胸骨剑突起作正中切口(约5~6 cm),打开腹腔后,并用手轻轻向下压肝脏,切断肝与横膈之间的镰状韧带。
然后将肝脏各叶向上翻,除右外叶及与胃连接紧密的肝尾叶外,用粗棉线自根部将其余各叶结扎。
再顺着胃幽门部找出十二指肠,用眼科剪剪一小口,插入导尿管,结扎固定,然后关闭腹腔,观察家兔的呼吸状况、角膜反射以及对刺激的反应。
最后制备肝性脑病模型,通过十二指肠插管向肠腔内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5 ml/kg/5 min),仔细观察家兔情况,直至出现全身性大抽搐为止,并记录从给药开始到痉挛抽搐发作时间及用药总量。
结果
如表1所示
肝性脑病的实验观察记录
类型呼吸频率(次 /min)角膜反射对刺激反应死亡时间用药总量注射前 96 有有 / / 注射后 133 无无 32min 60ml
讨论
1结扎肝脏后,造成家兔肝功能不全,肝解毒功能急剧下降,大量氯化铵进入肠道后分解成氨,并经肠道吸收进入血,使血氨增高。
由于肝功能减退,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减弱,氨直接进入体循环,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系统。
2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并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血氨过高可以抑制大脑的三羧酸循环,消耗大量能量,最终导致大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代谢紊乱,出现震颤、抽搐、昏迷等类似肝性脑病症状。
随着实验的进行家兔的肌紧张加剧,以至于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现象。
3家兔呼吸加深加快。
血氨浓度升高,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使线粒体肿胀,发生功能性损伤,导致组织性缺氧,同时使肺牵张反射增强,呼吸加深加快。
[参考文献]
[1] 张义年主编.机能实验学 . 第二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171~172
[2] 石增立,张建龙.2010. 病理生理学 . 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153~158
[3] 石增立,张建龙.2010. 病理生理学 . 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14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