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 肝性脑病 PPT
NCT A
NCT B
Digit symbol test
神经生理测定
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VEPs)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stem auditory-evoked
potentials (BAEPs) potentials (SSEPs)
GABA BZ 巴比妥类 神经传导抑制 GABA/BZ复合体 氯离子进入 突触后神经元
胺、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
肝臭
蛋氨酸
细菌 甲基硫醇
三甲基亚砜
细菌
长链脂肪 短链脂肪酸
意识障碍 肝性脑病
胺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兴奋性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乙酰胆碱、 谷氨酸和门冬氨酸 抑制性神经递质 -羟酪胺、苯乙醇胺 -羟化酶
讲授主要内容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基本概念
Hepatic encephalopathy or hepatic coma 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 昏迷 特例:porto-systemic encephalopathy, PSE ; subclinical or latent 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精神症状为主者:器质性精神病、 乙醇性脑病、肝豆状核变性 嗜睡、昏迷者:水中毒、低血糖、 高血糖相关事件、尿毒症、脑卒中、 镇静剂过量、脑部感染
Principles of Therapy
治疗原发疾病 消除诱因 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降低血氨 纠正氨基酸失衡 拮抗GABA/BZ复合受体 对症支持,防治相关并发症 肝移植
病理改变
大脑功能的生化紊乱为可逆性,罕见大 脑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急性HE脑部常无明显的解剖异常,但多 伴有脑水肿 慢性HE脑部有时可有原浆性星形细胞肥 大和增多,大脑皮质变薄、神经元及神 经纤维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脑细胞片状 坏死
Clinical Features
急性或亚急性HE 又称内源性HE,肝
PET
肝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判定
高级别的肝性脑病
意识水平低,不能合作 需要住院治疗 相当于Ⅲ级和Ⅳ级的肝性脑病 包括轻微肝性脑病、Ⅰ级和Ⅱ级肝性脑病 不需住院治疗 进一步分类是通过客观的指标,如诱发电位 和临界闪烁频率
低级别的肝性脑病
Diagnosis
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分流 智能下降或意识改变、行为失常 相关诱因的存在 明显肝损或血氨增高 肝震颤和/或典型的EEG改变
复习思考题
1.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2.肝性脑病各期的临床特点。 3.肝性脑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4.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5.氨在肝昏迷的发病中对中枢的毒性作用主要有哪些? 6.肝昏迷治疗使用乳果糖的机制是什么?
病因学
主要原因:各型肝硬化,特别是门体分 流手术和TIPSS后 慢性复发性/进行性HE 次要原因:嗜肝病毒、药物或毒物所致急性或 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HE 罕见原因: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 肪肝、严重胆道感染 急性HE
常见诱因
上消化道出血
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 高蛋白饮食
纠正水电和酸碱失衡 保护脑细胞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治脑水肿 防止出血与低血压 腹膜或血液透析纠正氮质血症
Prognosis
急性HE比慢性HE预后差 慢性HE中诱因明确且易消除者较 诱因不明显者预后好 高蛋白饮食相关的门体分流性脑 病预后可能最好 伴有腹水、黄疸和出血倾向的HE 患者预后差
减少肠内毒物生成和吸收
合理饮食:禁止或低蛋白饮食,植物蛋白 为主,但需保证热量正平衡,并尽早恢复 适量蛋白饮食 起初<20g/d,以后可每隔48hr增
加10-20g/d,直到40-60g/d
灌肠及增加肠道酸度:稀醋、乳果糖 通便、导泻:乳果糖、胆宁片、硫酸镁 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抗生素、益菌剂
伴随征象
明显黄疸 出血倾向 肝臭 感染 HRS 脑水肿
Investigations
心理智能测验:语言测试,数字连接试 验、签名试验等行为测验 血氨检测:动脉血比静脉血检测准确 诱发电位:VEP、AEP、SEP 脑电图:有诊断价值,并可判断预后
数字连接试验 Number connection test (NCT)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范建高
学时数:2学时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原则
2.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实验室检查
3.了解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中毒、氨、硫醇和短 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假神经递质及氨基酸不平 衡学说等)
摄入过多的含氮食物 低钾性碱中毒:促使NH3透过血脑屏障 低血容量与缺氧:致肾前性氮质血症,血氨增高,降 低脑对氨毒的耐受性 消化道出血:肠腔内血液分解成氨 便秘:有利于毒性产物吸收 感染:增加组织分解产氨,加重氮质血症,缺氧和高 热增加氨的毒性。肝病患者肠道细菌生长活跃、产氨 增多 低血糖:脑内去氨活性降低、氨毒性增加 其他:镇静、催眠药抑制大脑呼吸中枢造成缺氧。麻 醉和手术增加肝、脑、肾的负担。
肝性脑病的形成
HE
HE
defect
NH4+
正常情况
血液动力的原因
代谢的原因
肝硬化时肝脏的解毒功能受损
30
µmol/g fresh weight/h 3
3
150
正常肝脏 肝硬化时肝脏
20
2
2
100
10
1
1
50
0
0
尿素合成 谷氨酰氨合成
0
谷氨酰氨酶的含量
0
血氨的摄入
引起血氨升高的诱因
功能衰竭的表现突出
慢性复发性HE
诱因明显,又称外源性HE、 氮性脑病、门体分流性脑病,肝衰表现有时较轻
特殊类型 慢性永久性HE或获得性慢性肝脑变性型 HE 诱因不明显,永久性智能减退 肝硬化性脊髓病,或称痉挛性截瘫、中枢性脑干
髓鞘脱失 共济失调、阳性锥体束征、截瘫
临床分期
亚临床期:心理智能试验和/或诱发电位异常 前趋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肝震颤阳性, EEG多正常 昏迷前期: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出现 神经体征和EEG异常 昏睡期:昏睡和精神错乱、定向障碍,神经体征持 续或加重,EEG异常 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肝震颤无法引 出,EEG异常
氨的主要代谢途径---鸟氨酸循环
CPS 鸟氨酸 氨
尿素
OCT
瓜氨酸 ATP
CPS-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OCT-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精氨酸
血氨增高的原因
肝功能衰竭时,肝将氨合成尿素 的能力减退。 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 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
血氨的清除减少
当肝实质细胞严重损害及(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时,肝脏清 除氨的功能减退: 鸟氨酸循环缺乏能量供应; 催化鸟氨酸循环的关键酶活力降低; 肠腔内的氨经门-体静脉分流,不经过肝脏处理而直接进入 体循环中; 肾功能受损,清除能力低下,氨排泄减少。
纠正代谢紊乱
降低血氨:谷氨酸盐、盐酸精氨酸、苯 甲酸钠、乙酰谷酰胺、门冬氨酸钾镁 调整血氨基酸平衡:BCAA为主CoAA口服 或静滴,但需保证热量供给 拮抗GABA/BZ复合体:氟马西尼、环丙沙星 纠正假性神经递质:疗效不肯定 溴隐亭、左
旋多巴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evoked 较心理智能检测更客观 不受年龄和教育的影响 需要复杂仪器
MRS
A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 illustrating the different peaks and in particular the Glx (glutamate/glutamine) peak which is increased in the patients with 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 (NAA: N-acetyl aspartate; Cho: choline; Cr: creatine).
消除诱因
慎用麻醉药、止痛、安眠、镇静类药物,
或禁用或减道积血排出 保持大便通畅和肠道微生态平衡 合理利尿和放腹水 积极纠正水电和酸碱失衡 积极防治感染
蛋白质的摄入
以往每天少于40克的蛋白质摄入 的措施易导致负氮平衡,继发增 加的内源性蛋白质的分解 内源性蛋白质的分解与限制蛋白 摄入相比更易引起失代偿肝硬化 患者的氨基酸失衡,加重肝性脑 病。 对肝性脑病患者的营养处理的重 点不应在蛋白的限制。 应进一步寻找最耐受的蛋白质来 源来预防营养不良。 补充BCAA?
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
-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复合体学说 胺、硫醇和短链脂肪酸协同毒性作用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
氨中毒学说
氨的形成和代谢 血氨增高的原因 氨对大脑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