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煤气基础知识
一、 煤气基本常识
1、 煤气:是指煤或焦碳经热化学加工而产生的可做为燃料或化工原料的气
2、 、碳
3、
标立,大卡/标立。
空气中安全标准为0.01克/标立,克中毒含量0.04克/标立。
碳氢化合物CnHm —无色,有毒,在空气中含有0.08%时就会引起中毒。
氧气O2—无色无味,比空气轻1.1倍,可助燃,空气中含量21%。
氮气N2—无色无味的毒性气体,比空气轻,具有窒息作用,空气中含量79%。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比空气重1.5倍,有窒息作用。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比空气轻,热值3056大卡/标立,空气中爆炸范围12.5—75%,着火温度610C°,空气中安全浓度30mg/m3(24ppm),
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准上过工作,以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检。
并且煤气作业人员应每隔1-2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不符合要求者,不应从事煤气作业”;“凡有煤气设施的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的技术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煤气安全安全管理工作”。
1、煤气区域工作必须确保两人以上,相互监护。
煤气区域空气中的CO安全浓度不应超过24ppm,在超过安全浓度的地区工作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带煤气作业要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前要检查确认,保证空气压力28-30mpa,当压力低至5mpa或听到报警声,应立即撤出事故现场
2、CO浓度和可工作时间规定:
3
4
5
爆型。
特别是焦炉煤气大量泄漏的现场严禁使用手机。
6、进行煤气设备检修检查,必须与煤气设备设施所属单位联系。
取得允许后方可进行,工作完毕后应告知设备单位负责人。
7、进行带煤气的危险性作业,必须与焦化厂联系,请求救护人员进行现
场测定和维护,再出现事故时,能及时进行救护。
三、煤气中毒机理
(1)CO的毒性
煤气中毒有时也被称为一氧化碳中毒。
由于CO具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其与血红蛋白(Hb)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能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
70%
(3)中毒症状
(4)
A
衣服,衣扣及腰带,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2)操作方法:将病人仰卧,抢救者一手托颈部,使颈部上抬,头部充分后仰,以保证呼吸畅通,另一手紧捏其鼻(避免漏气)。
(3)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嘴紧贴病人嘴,大口吹气。
不得漏气,
直到病人胸部升起为止。
吹气约为2秒钟。
(4)吹气结束后,应放松鼻孔,让气体自然排出,并观察腹部是否复原,通常放气3秒钟。
每分钟12次,如此的反复,直到病人恢复正常呼吸为止。
B、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
(1)心跳的现场恢复,主要通过胸外心脏挤压来实现。
胸外心脏挤压法
处,压
为了好记,人们编了一段操作要领顺口溜:“人仰卧,硬地床,松领口,解衣裳,中指对凹膛,当胸一手掌,双手叠,臂伸直,掌根往下压,一秒压一次,压到寸半最为宜。
”如果病人呼吸和心跳都停止,应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如果现场仅有一人抢救,则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
先口对口人
工呼吸3次,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15次,反复进行。
四、煤气事故应急处理
《炼钢厂煤气事故应急预案》
A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
1、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管径Φ100mm以上时,通入大量
2
3
4
B
(1)
危险,5000ppm以上爆炸。
(2)混合气体的温度在最低着火温度以下,否则只能引起燃烧。
(CO的最低着火温度610°C,甲烷是530°C)。
(3)遇有足够量的火种。
上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能控制这三个条件,就可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一旦发生煤气爆炸,要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向设备内通入蒸汽或氮气,吹刷设备内的残余气体,以免再次发生爆炸。
因爆炸造成煤气大量泄露时,非抢修人员或未戴防毒面具人员迅速撤离现场,适当降低煤气压力消除泄露,如因泄露发生中毒时,按中毒事故处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