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试卷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试卷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A 试卷)课程名称: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对发酵液pH 值进行调节的主要方法是 、 、 。

2.微生物的呼吸强度2O Q 与耗氧速率 r 之间的关系是: 。

3.工业发酵产物分为 、 、 。

4.通风过程中,氧传递从供氧方面来看,其主要阻力来自于 。

5.大规模工业生产常用的培养方法可分为: 培养、 培养、 培养、 培养。

6.发酵工业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一般包括: 、 和 。

7.淀粉糖酸水解的分解反应是由葡萄糖分解为 、 以及 等非糖产物。

8.在糖酵解(EMP )途径中,对磷酸果糖激酶的酶活性起抑制作用的的物质主要有 、 等。

二、选择题 供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干要求,选出将其番号填入“()”中。

(每小题3分,共15分)9.属于发酵工艺过程控制的是( )①培养基控制; ②搅拌器转速控制; ③发酵液体积控制; ④发酵液pH 值控制10.以下所列发酵产物提取精制方法中,不涉及膜分离技术的是( )①电渗析; ②薄膜蒸发浓缩; ③超滤浓缩; ④反渗;11.下列处理属机械消泡的是( )①添加高碳醇; ②添加聚硅油; ③超声波共振; ④添加植物油;12.下列因素中,不会明显影响凝胶层离法分离效果的因素是( )①洗脱液离子强度; ②样品浓度;③洗脱液流速; ④洗脱操作温度;13.影响离子交换树脂交换速度的因素是( )①溶液的体积; ②树脂的使用量; ③操作温度; ④树脂的强弱;三、解释概念 (每小题3分,共15分)14.培养基:15.化学消泡:16.淀粉水解糖制备的酸酶法:17.葡萄糖效应:18.浓差极化:四、判断正误 在叙述正确题后的“(√)”中划“”,在叙述错误题后的“()”中划“×”;(每小题1分,共5分)19.培养基灭菌中,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常用热阻来表示。

( )20.发酵过程中pH 一般不会变化。

( )21.结晶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

( )22.微生物工程分为两大部分:发酵部分和提纯部分。

( )23.从反应动力学来看,淀粉酸水解属于单分子一级反应类型。

( )五、简要回答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24.发酵过程中进行温度控制的意义?25.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原则?26.补料的意义?27.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目的?28.对发酵液进行通风搅拌的目的?六、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9.巴斯德效应的机制?30.在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精制过程中,怎样合理选择提取方法,确定提取工艺流程?《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试题(A)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氨水流加、添加碳酸钙、尿素流加法;2.xrQO⋅=2;3.酶、菌体、代谢产物;4.气膜;5.浅盘固体培养、深层固体培养、浅盘液体培养、深层液体培养等;6.预处理、提取、精制;7.5-羟甲基糠醛、乙酰丙酸、蚁酸;8.ATP、NADH(柠檬酸等);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9. ④;10. ②;11. ③;12.②;13.③;三、解释概念(每小题3分,共15分)14.培养基:用于菌体生长、发育等代谢活动的营养基质。

15.化学消泡:利用化学药剂(消泡剂)进行发酵泡沫的消除。

16.淀粉水解糖制备的酸酶法:淀粉水解过程中,同时使用酸降解和酶降解。

17.葡萄糖效应:培养基中存在的葡萄糖对菌体某些代谢活动具有抑制作用。

18.浓差极化:膜分离技术中,在膜表面由于物质被拦截,造成溶质在膜表面堆积,导致膜的分离能力下降。

四、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5分)19. √;20.×;21.×;22.√;23.√;四、简要回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4.发酵过程中进行温度控制的意义?菌体方面:不同菌体温度要求不同;同种菌体在不同的菌龄、生长环境等时不同;菌体进行不同发酵时需求不同;发酵方面:温度影响代谢产物的组成;温度影响产物的性质;25.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原则?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交换性能好;交换速度快;26.补料的意义?提供营养物质,延长发酵时间;提供诱导酶合成的底物;27.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有利于对发酵产物的提取操作的进行;28.对发酵液进行通风搅拌的目的?提供菌体所需要的氧气供应;搅拌可以混合发酵液,避免形成浓度梯度;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9.巴斯德效应的机制?巴斯德效应:好气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力下降(细胞内糖代谢降低,乙醇积累减少);好气条件下,代谢进入TCA环→柠檬酸↑、ATP↑→抑制激酶→6-P-葡萄糖↑→反馈抑制己糖激酶→抑制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葡萄糖利用降低。

同时,好气条件下,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

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也是由于磷酸果糖激酶活性降低所致。

30.在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精制过程中,怎样合理选择提取方法,确定提取工艺流程?①提取分离对象的性质;②产品质量要求;③工厂设备条件、技术管理水平等;四川理工学院试卷(B试卷)课程名称: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发酵过程的产热途径主要有、。

2.发酵的泡沫来源主要是、。

3.工业发酵产物分为、、。

4.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一般包括:、和三步骤。

5.对发酵液的pH值进行调节的主要方法是、、。

6.消泡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消泡,消泡。

7.糖蜜前处理方法主要有法,法,法。

9.影响接种菌种迟滞期长短的因素是接种物的、。

二、解释概念(每小题3分,共15分)10.葡萄糖分解反应:11.灭菌:12.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13.化学消泡:14.结晶:三、选择题供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干要求,选出将其番号填入“()”中。

(每小题3分,共15分)15.属于发酵工艺过程控制的是()①培养基控制;②搅拌器转速控制;③发酵液体积控制;④发酵液pH值控制16.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其杀灭对象是以破坏微生物的()为标准。

①营养体细胞;②孢子;③数量;④代谢物;17.抗生素属于微生物的()①营养物质;②次级代谢产物;③初级代谢产物;④结构单元;18.菌种保藏时,菌种的生理活性应该维持在()水平最合适。

①最旺盛;②旺盛;③停止;④休眠;19.在培养基连续灭菌操作中,灭菌作用是靠灭菌操作的()阶段完成的。

①预热阶段;②升温阶段;③保温阶段;④冷却降温阶段;四、简要回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0.溶氧控制的意义?21.补料的意义及内容?22.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目的?23.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原则?24.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五、论述回答题(每题10分,供20分)25. 菌种保藏的目的和原理?26. 发酵过程中主要的工艺控制条件有哪些?如何控制?《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试题(B)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发酵、搅拌。

2.微生物活动、通气搅拌。

3.菌体、酶、代谢产物。

4.预处理、提取、精制。

5.氨水流加、尿素流加、添加碳酸钙。

6.物理(机械)、化学(消泡剂)。

7.加酸通风沉淀法、加热加酸沉淀法、添加絮凝剂沉清处理法。

9.菌龄、接种量。

二、解释概念(每个3分,共15分)10.葡萄糖分解反应:葡萄糖受酸和热的影响发生分解,生成5′-羟甲基糠醛,再进一步分解成乙酰丙酸、蚁酸和有色物质。

11.灭菌:用一定方法杀灭容器、培养基中所有微生物的操作,生产上通常用湿热灭菌方法。

12.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微生物对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有最低要求,这一溶氧浓度叫临界氧浓度。

13.化学消泡:利用表面活性剂等作为消泡手段,对发酵液进行消泡处理。

14.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固体形式析出,即溶液中形成固相的过程。

三、选择题供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干要求,选出将其番号填入“()”中。

(每小题3分,共15分)15. ④;16. ②;17. ②;18. ④;19.③;四、简要回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0.溶氧控制的意义?菌体方面:不同菌体对溶氧要求不同;同种菌体在不同的菌龄、生长环境等时不同;菌体进行不同发酵时需求不同;发酵方面:影响代谢产物的组成;影响产物的性质;21.补料的意义及内容?提供营养物质,延长发酵时间;提供诱导酶合成的底物;补充氮源、碳源、无机盐、诱导酶的底物;22. 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有利于对发酵产物的提取操作的进行;23.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原则?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交换性能好;交换速度快;24.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①化学结构:固定基团,交换基团;②立体交联结构:交联剂控制交联度;③孔结构:间隙空间;五、问答题(每题10分,供20分)25. 菌种保藏的目的和原理?目的:①存活,不丢失,不污染;②防止优良性状丢失;③随时为生产、科研提供优良菌种。

原理: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地创造条件,使菌种的代谢活动处于不活泼状态。

26. 发酵过程中主要的工艺控制条件有哪些?如何控制?发酵过程中主要的工艺控制条件:①温度;②溶解氧;③pH;④CO2;⑤基质浓度;⑥泡沫;⑦发酵终点。

控制:根据菌株发酵活动特点(代谢、产物),使菌株处于最佳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