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吴门四家是明代中期出现于( )的画派。
A.浙江B.金陵C.苏州D.扬州2.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属于( )。
A.松江派B.华亭派C.云间派D.吴派3.金农属于( )。
A.扬州画派B.娄东派C.清六家D.海上画派4.19世纪末,后印象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凡•高和( )。
A.马蒂斯B.莫罗C.修拉D.高更5.艺术中的“模仿说”最先是由( )提出的。
A.法国美学家B.古希腊哲学家C.俄国文学家D.意大利艺术家6.英国诗人雪莱和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关于艺术理论的学说是( )。
A.劳动说B.游戏说C.表现说D.巫术说7.下列不属于美术接受内在过程初级阶段的是( )。
A.完形与弥散B.错觉C.差异原理D.误解8. 以下属于帛画的有( )。
A.《松岩楼阁图》B.《步辇图》C.《人物御龙图》D.《消夏图》9.《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是( )画家。
A.南唐B.西蜀C.北宋D.唐代10.保存有大量元代壁画的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的( )。
A.太原B.芮城C.稷山D.永济11.下列属于明代后期花鸟画的代表人物的是( )。
A.陈洪绶B.崔子忠C.陈淳D.徐渭12.吴道子与张僧繇的绘画风格被并称为( )。
A.密体B.疏体C.繁体D.简体13.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是( )。
A.《幽谷图》B.《清明上河图》C.《西园雅集图》D.《秋山行旅图》14.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是( )。
A.技能和技法的改革B.教学目标的改革C.教学过程的改革D.教学方法的改革15.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 )。
A.美术课程标准B.学生作业C.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D.学生学习的兴趣16.具有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的课程是( )。
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C.艺术课程D.美术课程17.美术课程倡导( ),促进学生发展。
A.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B.发展评价和个性评价C.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D.全面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18.美术教师要使美术学习成为培养学生( )的能力,培育高品位的审美价值观的过程。
A.发现美、欣赏美B.欣赏美、表现美C.发现美、表现美D.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19.在学习过程中投人情感,获得内在动力支持,并有情感体验,具有这样特征的学习方法是( )。
A.合作学习B.自主学习C.探究性学习D.创新性学习20.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 )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A.三维空间B.二维平面C.二维空间D.多维空间21.中国联通公司标志的创意源于( )。
A.中国结B.双钱C.方胜D.太极图22.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 )。
A.共鸣B.评价C.想象D.欣赏23.一件好的实用工艺品必须具备( )。
A.功能性与实用性B.功能性与耐用性C.功能性与审美性D.实用性与灵活性24.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 )。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C.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D.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25.下列教学方法中,属新的教学方法的是( )。
A.谈话法B.参观法C.情境教学法D.欣赏法26.在美术教学中,认识的主体是( )。
A.教师B.教科书C.学生D.教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27.简述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
27.【参考答案】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28.画面构图方法的三个要点是什么?28.【参考答案】画面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2)非主题图影的位置及其与主题图形的关系;(3)画面底形的位置及其与图形的关系。
29.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29.【参考答案】(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迭和赏玩。
30.风景速写的表现技法基本有哪三种?30.【参考答案】(1)勾线法近似中国画的白描画法。
画面的色调层次用线条的疏密体现,一般只重形象本身的结构组成关系,不重其明暗变化,适合表现明媚秀丽的景色与情调。
用钢笔画这种速写,线条清晰,效果更好。
(2)水墨画法利用墨色的干湿浓淡、虚实相间,表现出云雾缭绕或空间宽广深远的山水及街景等。
这种画法可使速写充满含蓄、神秘、意境浓厚的大气魄。
(3)线条和色调并重的画法这种画法,线条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有刚有柔,形成深浅层次和明暗韵味,可以反映不同形象的质感、美感及作者的激情。
这种速写的特点是生动活泼,体现整体气氛而不拘泥于形象的某些细节,适于表现某些热闹的、动感很强的风景,如热火朝天的工地、喧闹的街景等。
风景速写要准确,但更要体现生动性和某种气氛、意境的美感,不能只追求简单的所谓准确。
例如画一座楼房,如果像画建筑图那样用尺子打格画成,可能画得十分准确合理,但却毫无生气,缺乏艺术性。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1.以下是针对《陶瓷艺术》一课拟定的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请参照第一种思路的分析方法分别对第二种、第三种思路的优缺点进行简短分析。
例子:第一种思路:具有“课堂化”特色的思路。
在教室里进行欣赏、评述、交流、讨论。
教师最好能准备有特色的陶瓷器皿和其他用品,既有助于教学评述,也能丰富课堂视觉效果,营造好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气氛。
由谈话、提问方式导入,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答:第一种思路的优点在于有专门的教师,师生可以方便、充分地传授、交流、讨论等,缺点是资源、资料有限,学生的直接观察、感受不足。
问题:第二种思路:具有“现场感”特色的思路。
从参观陶瓷商场、了解陶瓷市场入手。
让学生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展台上直接感受到陶瓷工艺之美,现场及时交流,还可以拍照、画速写、写短文等,加深感受、提高认识。
第三种思路:具有“虚拟性”特色的思路。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或者网页,可以与相关网站建立超链接。
可建立聊天室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讨论。
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将网上搜集的资料做成网页。
32.我们都知道艺术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同时,艺术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更希望学生能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问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对本课内容的表述,写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33.请你给初中美术《标志设计》一课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教材内容为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活动一《设计标志》,具体内容略]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中公教育解析】自元朝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
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形成一个强大的画派。
苏州史称“吴门”,因此作为有共同地区特征的画家群形成了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沈周和他的学生文徵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2.B【中公教育解析】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
他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3.A【中公教育解析】“扬州画派”是清代中国画派之一,又称“扬州八怪”,它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
其中较有名的有: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等。
金农,人称“八怪”之首,博学多才,50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
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
他的画造型古拙朴素,布局讲究,构思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
4.D【中公教育解析】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主要指以塞尚、凡•高和高更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
他们最初都是学习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
凡•高虽然设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也一直以印象主义者自居。
后来这三人。
都在艺术探索之路上取得了较离成就,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在艺术成熟期各自树立了鲜明的艺术个性。
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起源。
5.B【中公教育解析】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
“模仿既”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是从古希腊时期审美活动“和谐说”发展而来的。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模仿。
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
继希腊哲学家之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模仿说”。
这种理论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6.C【中公教育解析】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学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在他们看来,原始人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说人类的科学主要是与理性、认知相联系的话,人类的艺术就更多的是和感性、情感等联系在一起。
7.D【中公教育解析】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包括:(1)准备阶段:在主体的综合修养、审美经验及美术世界影响的基础上形成接受定向与期待及审美态度。
(2)初级阶段:知觉的完形和弥散、错觉、差异和陌生化。
(3)高级阶段:理解(前理解、理解的循环、还原和误解)、体验(直觉与理性的统一,对作品深刻内涵的把握,与作品及创作者的共鸣)和回味(检验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试金石,也是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
8.C【中公教育解析】略。
9.A【中公教育解析】顾闳中,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