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营养与健康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如今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在校养成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吃饭速度太快、零食代替正餐,而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 代谢旺盛、活泼好动、运动量大, 同时学习任务繁重, 脑力和体力活动都很旺盛,致使营养总是得不到保证而严重影响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如今大学生的体质情况令人堪忧。
介绍人体必需的五大类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丰富大学生的营养知识,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高校食堂配备营养师, 平衡膳食,强化伙食管理等措施以确保大学生的营养供应。
关键词:大学生营养健康良好饮食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能够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
也正是由于现如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没有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
往往去异地上大学是他们的第一次远离父母,因而在校不能够有人管制、叮嘱,从而养成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生活不受约束,饮食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学生为数不多。
大学时期正处在青春期和壮年期的过渡阶段,脑力和体力活动旺盛,正是人生中风华正茂的时刻,也是身体发育和知识获取一个极重要的时期。
近年来,不同地区高校对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但有较好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并改进不良的饮食习惯。
1.大学生现如今的饮食健康问题
本文分析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4年至2006年发表的大学生膳食调查的文献资料,膳食查方法主要是以24小时回顾法为主,其中包含了23所大学18339名学生,具有代表性,能反映目前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
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比较,大学生膳食以粮谷类为主,蛋、肉、豆类比较丰富。
但男生膳食中蔬菜、水果、鱼虾和乳类的摄入量偏少,女生膳食中蔬菜、鱼虾和乳类摄入量偏少。
大学生能量摄入能满足机体需要,能量来源中脂肪提供能量偏高,男生为26.5%,女生为30.5%。
脂肪摄入过多会引发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应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从三餐的热能分配来看,大学生早餐能量偏低,与许多学生不吃早餐,早餐质量差有关,也与偏食挑食有关,而午餐、晚餐摄入量较高,与学生上课消耗能量大及晚自习有关。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对236名高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构成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仅两成学生坚持一日三餐
结果显示从饮食规律来看,能够保证三餐规律的仅有33.9%,只有24.2%的学生从不错过三餐中的任何一顿正餐。
其中男生的规律性比女生更差,超过半数的男生不能按时吃早餐。
男生比较喜欢运动和玩电脑,一旦沉溺很容易耽误吃饭时间。
此外,大学生饮食随意性大,六成大学生从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吃饭主要考虑简便原则,50.4%的人饮食规律受情绪好坏影响。
七成女生吃零食排解无聊
大学生中很大比例的人群喜欢吃零食,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情绪不好或没时间吃饭。
55.1%的大学生因为无聊而吃零食缓解情绪,女生更高达70.4%,这与女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其自我缓解情绪的能力差。
吃饭细嚼慢咽的大学生仅25.8%,部分大学生进餐时习惯狼吞虎咽,吃饭速度很快,男生表现得更突出。
女生则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吃饭不够专注。
近半学生习惯喝啤酒
每个月都会喝1-2次啤酒的学生占48.3%,超过3次的占19%,有的学生甚至每月喝啤酒超过10次,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还有35%的男生每月会喝1-2次白酒。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对饮食的不太重视,许多大学生已然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分别占41.9 %。
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孙建华等在2001年对上海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得出上海大学生的主食量不够,主食中偏米食的人居多,主食缺乏粗粮成分,忽视早餐和不用早餐的情况较严重。
挑食、偏食,对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较多。
女生的蛋白质摄取量较低,尤其是动物性蛋白的食用量低。
2005年辛碧芬对中南大学营养状况调查的结果是:中南大学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9%,肥胖率为26.3%,膳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2、C、钙等摄入与标准相当。
2005年邓杰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中显示:营养良好者占36.9%,营养不良者占52.6%,营养过剩者占10.5%。
为了学生的健康,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提高大学生耐受挫折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利用体育科学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教育,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与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绝不良嗜好,学会自我医务监督检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习惯。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体育文化、体育锻炼与健康的专题讲座,进行体育知识、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培训,增设大学生开展健康体育的专业指导教师。
2.如何具体保障大学生的营养及改善其健康状况
(1)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普及营养知识
资料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知识,不同大学及专业的学生各不相同,总体上, 营养知识女生优于男生, 医科院校学生优于普通院校学生。
研究还表明, 通过营养健康教育, 可以明显改善学生膳食营养。
要加强对大学生营养卫生知识的教育。
使他们懂得营养卫生。
建议高校开设有关饮食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公共选修课,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 指导并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我保健意识, 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
(2)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
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及时补充营养是一天中脑力、体力恢复的重要保证,尤其对于学生,不吃早餐将直接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滞后,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
改正饮食随意性大,吃饭太快,零食代替正餐,饮食规律受情绪好坏影响等不良饮食习惯。
(3)注重营养早餐, 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
国内外营养专家普遍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提供的能量要占全天的30 % , 质量也应达到全天营养素标准的1/ 3 。
而在高校内, 10 % 左右的学生从不吃早餐, 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早餐的质量重视不够,早餐食物品种的选择性上随意性很大。
因此, 大力推广营养早餐,对于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学生注意力都有较好的作用。
同时, 可由营养师或保健师针对学生的特点, 提供多种营养配方, 满足学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
(4)强化伙食管理工作
高校应强化学生食堂的管理工作, 延长开放时间, 对炊事人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 从而通过学校食堂向学生提供卫生且品种丰富的食品, 有利于在校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食堂应当配备有较高水平的营养师和厨师, 加强管理, 不断提高膳食营养水平、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纵观五大区高校男女大学生的营养状况, 有的营养素摄人量偏低, 更主要的是质量不高, 要注意调整改善补充。
总而言之,营养与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而作为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
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所以不论是各大高校,还是政府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每种食物都有我们需要的不同营养素,我们需要全面的摄入。
对于食品我们不仅仅是要口味好,更注重的是这些食品的营养。
更需要我们更多地了解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大学生能够意识到饮食的重要,从而逐渐改变不良的习惯,爱惜自己,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对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构成的调查报告
[2]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孙建华.陈晓,鲍茵茵.对上海市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26(2).88-91
[4]辛碧芬.中南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6):923-924.
[5]邓杰.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营养和体质状况的调查.贵州体育科
技,2005,80(3):35-37[6]李小伟.中国学生营养日提出喝牛奶保健康.中国教育报,2001-05-21
[7]上海海事大学校医院《大学生日常饮食与健康》
[8]王彦杰《浅析大学生膳食与健康》
[9]胡晋,宋春梅,马洪波.《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吉林医学报[10]李素景朱惠兰贾瑞珍张树玲《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卫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