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红外光谱仪器比较

近红外光谱仪器比较

近红外光谱仪器比较 
一 基本构成 
 近红外光谱仪的光学部分由:光源、分光系统、测样附件和检测器等部分构成。

 
(1)光源
近红外光谱仪器最常用的光源是卤钨灯,性能稳定,价格也相对较低。

发光二
极管LED是一种新型光源,波长范围可以设定,线性度好,适于在线或便携式
仪器。

 
(2)测样附件:液体多使用透射式测量池,也可采用透射式光纤探头。

 
(3)检测器:可分为 单点检测器和阵列检测器 金陵石化汽油调和的是单点检测器。

在短波区域多采用Si检测器或CCD阵列检测器。

 
在长波区 多采用PbS 或 InGaAs 或其阵列检测器。

InGaAs 检测器的响应速
度快,信噪比和灵敏度高,但响应范围相对较窄,价格也较贵。

PbS 检测器的
响应范围较宽,价格约为InGaAs检测器的1/5,但其响应呈较高的非线性。


了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扩展响应范围,在使用时往往采用半导体或液氮制冷,
以保持较低的恒定温度。

 
二 光谱仪的类型 
 色散型光谱仪由于固有的缺点:扫描速度慢、分辨率低、信噪比低、重复性差。

 
 检测器的作用:检测光通过样品后的能量。

选用检测器要满足下面三点要求: 
(1)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2)快的响应速度(3)较宽的测量范围 
 按单色器分类,市场上存在的NIR光谱仪可分为:滤光片型、光栅色散型、傅里叶变换型(FT)、声光可调滤光器型(AOTF)四类。

 
 除采用 单色器 分光外,也有仪器采用多个不同波长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即 LED型近红外光谱仪。

 
1.滤光片型 
滤光片型仪器采用干涉滤光片进行分光。

光学滤光片是建立在光学薄膜干涉原理上的精密光学滤光器件,利用入射和反射之间相位差产生的干涉现象,得到带宽相当窄的单色光,其半波宽可在10nm以下,基本能达到单色器的分光质量。

 
优点:采样速度快、比较坚固、可制造现场分析的手提式仪器。

 
缺点:只能在单一或少数几个波长下测定,波长数目有限,若样品的基体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2.光栅扫描型 
原理:光源发出的复色光束,经准直后通过入射狭缝,照射到单色器(光栅)上,将复色光色散为单色光,从单色器出射的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出射角度不同,通过转动光栅按照波长顺序依次通过出射狭缝,与待测样品发生作用后,到达检测器被检测。

 
优点:结构不复杂、容易制造。

与中红外相比,由于近红外光谱仪区可采用高能量的光源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其信噪比较高。

 
缺点:仪器的分辨率较傅里叶变换型仪器稍差,波长的准确性也有所下降。

因光栅转动,不利于仪器的稳定性。

 
光栅型的新进展:基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开发出来的新型的近红外光谱仪 3.阵列检测器 
固定光路阵列检测器型仪器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仪器。

 
原理:此类仪器多采用后分光方式,即光源发出的光首先经过样品,再由光栅分光,光栅不需要转动,经过色散后的光聚焦在阵列检测器的焦面上同时被检测。

 
优点:分光系统中无可移动光学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极容易实现小型化,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好,且扫描速度快。

 
缺点:分辨率相对较低、仪器之间的一致性比光栅扫描型仪器更难保证。

(光栅扫描型的一致性不如傅立叶型) 
4.声光可调(AOTF)型 
原理:以双折射晶体为分光原件,采用声光衍射的原理对光进行色散。

AOTF 是由双折射晶体、射频辐射源、电声转换器和声波吸收器组成。

 
优点:分光系统中无可移动部件、扫描速度快。

既可以实现扫描范围内的全光谱扫描,也可以在扫描范围内任意选定一组波长进行扫描,对于固定的应用对象,可以大大节省测量时间。

仪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小型化。

 
缺点:分辨率不如光栅型与傅里叶型,价格也高,由于晶体制作等原因,仪器间的一致性(吸光度与波长的准确性)不好。

 
5.傅里叶变换型 
20世纪80年代以后,傅里叶变换型的光谱仪器已成为红外光谱仪器的主导产品。

 
优点: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波长准确性好。

但信噪比优势不明显。

其采用单色性极好的He-Ne 激光器对干涉系统进行监控,且光谱的分辨率高,使得这类仪器具有较好的波长准确性与重复性,仪器间的一致性好。

 
6.其他 
阿达玛(Hadamard)变换和MEMS可编程光栅等类型的仪器。

 
傅里叶型仪器的具体介绍,参考《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分子光谱分析技术》-褚小立 P1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