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讲解学习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讲解学习

剂量选择:以1/5 LD50为最高剂量组,下设3-4个剂量组,同时设阳 性和阴性对照。
染毒途径:经口、经皮、经呼吸道、注射。
染毒次数:多次染毒法(每天染毒一次,连续4天,第五天取样) 两次染毒法(第一次染毒24h后进行第二次染毒,6h取样)
五、操作步骤
本次实验染毒处理: 环磷酰胺
剂量:0.8mg/10g 每次染毒(腹腔注射) 次数:多次染毒法(4次)----最佳浓度及作用时间
五、操作步骤
骨髓液制备 ↓
涂片 ↓
染色 ↓
观察与计数
五、操作步骤
骨髓液制备及涂片 猝死:颈椎脱臼、麻醉 取组织:胸骨、股骨 获取骨髓液:在胎牛血清中迅速制取骨髓液 涂片:均匀
五、操作步骤
染色 涂片充分晾干后 染色:1. 平置涂片于染色架上,滴加试剂一5滴,
迅速均匀盖满涂片,染色1.5 min 2. 不要丢弃试剂一,直接滴加试剂二10滴, 轻轻均匀摇晃涂片使染液均匀覆盖涂片,染色8 min 3. 水洗涂片30s, 待干后镜检
到严重抑制,实验结果不可靠
2. 微核率:含有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以千分率(‰)表 示
(若一个PCE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微核,仍按有一个微核细胞计数)
3.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根据实 验对象的不同,应与相关文献报道或研究历史数 据相一致。
4.统计分析(Poinsson分布、二项分布、X2检验等)
试验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时, 可认为受试物为具有遗传毒性。
骨髓微核观察的步骤
取胸骨
擦净血污,剔去肌肉
剪去骨骺端
小牛血清
混匀、推片
晾干
Giemsa应用液 反面冲洗、晾干 细胞计数
六、注意事项
骨髓液制备:迅速。在胎牛血清中迅速制取骨 髓液。
涂片及染色:涂片均匀,防止细胞重叠 染色层次分明(染液新鲜配制、pH、染色时间)
四、器材及试剂
器材:手术剪、无齿镊、小型弯止血钳、干净纱 布、带橡皮头吸管、晾片架、玻璃蜡笔、玻璃染 色缸、载玻片及推片、定时钟、带油镜头显微镜、 细胞计数器
试剂:小牛血清、生理盐水、Giemsa贮备液
五、操作步骤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处理
动物选择:大、小鼠,小鼠最常用,18-20g,7~12周龄, 每组10只,雌雄各半。
五、操作步骤
观察 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细胞群 高倍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 油镜:细胞形态、微核
五、操作步骤
观察
镜下有3种细胞:
PCE:
灰蓝色
NCE: 橘黄色
有核细胞:蓝紫色
微核:蓝紫色、 圆形、 边缘则五、操作步骤计数及结果分析
1. 总共200个细胞中,计数PCE与NCE的比值 正常范围 0.6-1.2 PCE/NCE评价细胞毒性的指标 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受试化学物剂量过大,PCE形成受
植物细胞微核实验(蚕豆根尖) 淋巴细胞微核实验 双核微核实验 小鼠骨髓微核实验
嗜多染红细胞(PCE)
嗜多染红细胞是分裂后期的红细胞,由幼年发 展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阶段
特点: 1.无主核、易识别微核(有核细胞中微核与正常核
叶及核的突起难以鉴别) 2.胞内含核糖体,染色后成灰蓝色(区别于成熟红
细胞,其无核糖体、染色呈淡橘红色) 3.骨髓中PCE数量充足,满足实验计数的要求
三、意义及应用
检测化学毒物或物理因素诱导产生的染色体 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传学 终点。
检测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和纺锤 体联结损伤的化学物(DNA断裂剂和非整倍 体诱变剂)。
辐射损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 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镜下观察:认真识别PCE和NCE 正确区分微核和涂片上的杂物
显微镜:油镜观察(松柏油、二甲苯)
镜下观察
正染红 细胞
微核
有核 细胞
嗜多染 红细胞
镜下观察
有核 细胞
正染红 细胞
有微核的 嗜多染红
细胞
镜下观察
有微核嗜 多染红细

正染红 细胞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二、实验原理
微核( micronucleus) 细胞主核之外,大小为细胞直径1/20-1/5 圆形或杏仁形,边缘光滑整齐 染色与主核一致 一个细胞内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微核
二、实验原理
微核成因 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断片 纺锤丝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
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胞质中,单独形成规则的次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