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第1课时生活在民主国家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主制度的探索,认同民主制度的建设是一个过程。
2.感受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追求。
二、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中国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的差异。
2.能够通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典型事件,概括新型民主的本质。
三、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知道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特点,知道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3.能够举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作用。
重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难点: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如果我们班需要选举两名班干部协助老师工作,你认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最能够体现民主?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班干部要通过投票的方式产生,才能够体现民主的力量和价值。
那么,我们国家的民主是如何发展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民主的足音1.活动一:阅读教材P30-P32内容,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是什么?民主价值的实现靠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艰辛历程。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近代探索民主没有成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成功中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提示:(1)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
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3)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阅读教材P32“探究与分享”,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宪法保障?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一个国家民主的内容和进程,无不通过宪法得以体现和反映。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3.齐读教材P33第一自然段,回答: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答案提示: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新型的民主1.阅读教材P33“探究与分享”,回答:(1)为什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2)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哪些特点?答案提示:(1)人大代表是由人民行使选举权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正是人民意愿的充分反映。
(2)每年3月份的两会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活动二: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讨论:近年来,广场舞火遍了大江南北。
不过随着广场舞群体的壮大,问题也日渐凸显,如噪音扰民、争占场地、非法敛财等,一时间广场舞这项运动与群体备受关注与热议,特别是广场舞扰民问题一直都是社会舆论的热点,许多居民深受其扰。
你认为广场舞扰民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可通过协商解决。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实施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阅读教材P35内容,思考:我国有哪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制度?教师总结: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课堂小结】本课时重点讲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管用的民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的两种重要形式。
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本课时内容多,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
本课时要结合具体案例,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这样有利于对民主的发展有全景式的把握;对于新型的民主,可从三个方面来学习,即新型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的形式、新型民主制度,三个部分都要选取恰当的典型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认识。
第2课时参与民主生活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主动参与民主生活,培育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
二、能力目标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确认平等参与、尊重多元、学会协商、守法负责是民主意识的表现。
重点:民主权利的实现方式。
难点: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某中学门前的马路两侧,挤满了卖菜、卖小吃、卖水果、卖小玩具的摊位,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不仅给学生进出校园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没做好。
小明同学认为,对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我们无权过问,也没有办法过问。
小明同学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明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当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参与民主生活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一、行使民主权利1.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回答:(1)你怎样看待小泽拨打市长热线电话的行为?(2)小泽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反映问题?答案提示:(1)①小泽的行为是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表现;②小泽的行为是积极参加民主生活的表现;③小泽的行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④小泽的行为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等等。
(2)①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如:电视问政;②向人大代表反映意见和要求;③给国家机关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举报投诉;等等。
教师总结: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阅读教材P38“相关链接”,说说图片中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民主权利。
答案提示:图片一:民主选举;图片二、三:民主决策;图片四:民主监督。
3.活动一:阅读教材P39上“探究与分享”,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在“投谁一票”的问题上与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主要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民主选举要求公民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
4.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思考:2018年2月23日上午,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为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由目前早7:10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早8:00,高中生由目前早6:30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早7:30。
调整学生早上的上学时间,属于公共决策,不应由教育部门单方面决策,而应当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
参与民主决策是在行使民主权利吗?答案提示: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是在行使民主权利。
教师总结: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5.阅读教材P40“相关链接”,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主动公开和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能够保证公民的哪些权利?(2)实行民主监督有哪些重要作用?答案提示:(1)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二、增强民主意识1.阅读教材P41“探究与分享”,写下你的做法,并说说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提示:①尊重多数派的意见,但对自己的意见经过理性分析后认为有道理的,应该冷静客观阐述自己的意见并保留;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做双方的工作,协调好双方关系,化解分歧,寻求集体利益最大化;③理性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集体要求,是否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是自己的做错了要主动认错,是正确的要坚持原则;④认真倾听,冷静分析,学会尊重,坚持原则。
教师总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活动二:小组讨论:现在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民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看待?怎样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课堂小结】本课时我们一起学习探究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相关知识,从行使民主权利和增强民主意识两个方面,知道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三种方式,以及增强民主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学习,老师希望你们在自己心中能播下民主的种子,从小培养自己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做准备。
本课时内容有条理,脉络清晰,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一个是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其中行使民主权利的做法是本课的重点,要结合现实生活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