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60岁及以后

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60岁及以后

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60岁及以后)
第一单元老化的原因
第二单元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第三单元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第四单元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第五单元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
第二单元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一、老年丧失期观
老年期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即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的丧失。

第二单元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肯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基本常规,但
过于注重生物机体和年龄因素对心理变化
的影响。

二、毕生发展观
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贯穿人的一生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方向、形式和速率各有不同
心理发展过程既有增长也有衰退
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共同决定的,但各个子系统对不同发展时期的影响强度有明显区别:成熟因素对儿童期影响强度最大、社会文化因素对成熟期影响强度最大、个人因素(个性)的影响强度逐渐增加,在老年期最大。

第三单元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1、老年期视觉减退
视觉敏锐度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暗适应所需时间延长。

2、老年期听觉减退
近65%老年人听力减退,听觉敏锐度逐渐丧失,高音听力减弱更明显。

50-60是听
力减退的转折期,60岁以后逐渐下降,80岁以后下降尤为明显。

3、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
50岁以后,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60岁以后,越来越明显。

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1、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
70岁是衰退关键期,此后更加明显。

2、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
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较之为慢。

再认能力逐渐老化,但比回忆保持较好。

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

3、老年人主要的记忆障碍
信息提取困难
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老年人较少主动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文化因素对记忆的影响
4、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
加工速度理论:加工速度减慢
工作记忆理论:缺乏信息加工资源
5、老年人记忆衰退的缓解和弥补
利用多种感觉器官
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秩序
放缓学习和做事情的步调
有意识地改善记忆训练,运用记忆策略
增强信心
第四单元老年人的人格特质
人格特征变化
不安全感(失去健康、经济保障)
孤独感(家庭、工作)
适应性差(不容易适应新环境,不容易接受新东西)
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喋喋不休,爱发牢骚)
回忆往事(满足感—失落感)
死亡的来临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老年人——老当益壮
动:“生命在于运动。

”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

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

“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

(包容、不攀比、不摆阔)
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

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

”要“活到老,学到老”。

智慧地看待人生
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