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亲密感建立
社会关系变化
职业适应
人格变化
自我意识发展
人格变化
职业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退休前后生活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人格变化
死亡来临
生理卫生
①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②关注婴儿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母婴依恋
③针对不同类型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
④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
①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
②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③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老年期
60岁以上
感知觉退行性
在各种感觉中,老化最明显的,是对人的认知活动作用最大的视觉和听觉,其次是味觉、痛觉等其他感觉。
记忆年老变化
①老年期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②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减退或下降
③关于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两种解释:
思维发展
①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②特点是:主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和语言开始联系。
言语发展
①语音的发展:语音感知和发声 ②词汇的发展 ③语法的发展: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复杂句、完整句
幼儿期
3-6岁
言语发展
①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词类的扩展。
青年期
17.18-35
一般
特征
①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②进入成年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③生活空间扩大 ④ 开始恋爱结婚
中年期
35.40-60.65岁
生理
变化
①身体变化
②更年期
老年期
60岁以上
衰退,没有发展。主要依据是:把人看作是生物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认为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
年龄阶段
社会化特点
具 体 内 容
童年期
7-12岁
自我意识
①自我概念:自我描述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特征。
②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批评性有一定提高;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③自我评价的总体趋势:从具体到抽象、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
*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序列化
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图式(二)
年龄阶段
认知特点
具 体 内 容
青春期
11.12—15.16岁
记忆发展
①记忆容量的发展:超出了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达到11.04±0.4
②记忆的特征:自觉运用意义记忆,有效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③记忆策略的形成: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
思维发展
①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
②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③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提问类型从是什么模式向为什么模式变化、幼儿末期能按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
②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宜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经验中学到的社会性的哭。
③恐惧的发展:本能恐惧(反射性反应)、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开水烫)、怕生、预测性恐惧(黑暗)
气 质
托马斯和切斯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等表现,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
②语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③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自语发展、从情境句向连贯句发展。
记忆发展
①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短时记忆的发展趋势是向快后慢
②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无意记忆占主导、容易运用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④培养其独立性
①学会学习
②培养良好品质
①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②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反抗期
③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①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
②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③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①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童年期
7-12岁
记忆发展
①记忆容量的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②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意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③记忆策略的发展特征:复述和组织(归类、系列化)
④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记忆监控
②美国心理学家帕瑞把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③美国心理学家拉勃维维夫把成人的思维看作是一种实用性思维,并不严格按逻辑法则进行
中年期
35.40-60.65岁
感知觉变化
①40岁以后,视敏度和视觉感受性逐步下降,听觉阈限逐步提高
②视觉和听觉处理信息的过程随着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
思维发展
①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脱离具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
②具体特征: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分离
青年期
17.18-35
智力发展
青年期以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趋势,晶体智力呈上升趋势
思维发展
①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运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的思维形式
②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友谊发展
①友谊认识的发展:短期游戏伙伴(3-5岁)单向帮助关系(6-9岁);双向帮助关系(9-12岁)亲密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智力发展
思维发展
感知觉变化
记忆发展变化
创造力发展
感知觉退行性
记忆年老变化
思维年老变化
社会性发展
情 绪
气 质
社会性依恋
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
道德行为
性别角色
同伴期
第一反抗期
自我意识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友谊发展
欺负与被欺负
自我意识
情绪变化
第二反抗期
人际关系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人生价值观确立
②学习兴趣的发展:从对外部活动的兴趣转向学习内容的兴趣;从兴趣的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游戏兴趣的作用逐渐降低。
青春期
11.12—15.16岁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①生理发育高峰:身体外型的变化(身高、体重、头面部)、生理机能变化、性发育和成熟(性器官发育、第二性特征出现、性机能成熟)
②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年 龄
0-3岁
3-6岁
7-12岁
11.12—15.16岁
17.18-35岁
35.40-60.65岁
60岁以上
总特征
动作发展
游戏
学习
生理和心理矛盾
一般特征
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观
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言语发展
言语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
①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基本特征是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②思维形式的发展:
*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②毕生发展观:德国巴尔特斯提出,主要观点是: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发展早的,衰退也早;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为成熟、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时间。
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图式(一)
年龄阶段
认知特点
具 体 内 容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总特征
主 要 观 点
婴儿期
0-3岁
动作
发展
①婴儿动作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无条件发射。
②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近远、大小)
②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道德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②攻击行为:工具型攻击(抢夺、推搡等)、敌意型攻击(嘲笑、骂人等)
③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改善环境、教给孩子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认识、发挥榜样作用。
性别角色
注意男孩不要有“娘娘腔”,女孩“假小子”
*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
*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思维年老变化
①老年人思维能力显示出普遍下降的趋势。
②老年人比年轻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