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docx
(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docx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智力发展 思维发展
感知觉变化 记忆发展变化
创造力发展
感知觉退行性 记忆年老变化 思维年老变化
社会性发展
情 绪 气 质 社会性依恋 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 道德行为 性别角色 同伴期 第一反抗期
自我意识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友谊发展 欺负与被欺 负
自我意识
情绪变化 第二反抗期 人际关系发展
②语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③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自语发展、从情境句向连贯句发展。
记忆发展
①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短时记忆的发展趋势是向快后慢
②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无意记忆占主导、容易运用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②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青年期
17.18-35
一般 特征
①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②进入成年社会,承担社会义务③生活空间扩大 ④ 开始恋爱结婚
中年期
35.40-60.6 5岁
生理 变化
①身体变化
②更年期
老年期
60岁以 上
心理变 化观
①老年丧失期观:把老年的心理变化描写成不断老化和衰退,没有发展。主要依据是:把人看作是生物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认为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
②毕生发展观:德国巴尔特斯提出,主要观点是: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发展早的,衰退也早;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为成熟、社会历史文化、 非规范时间。
主 要 观 点
婴儿期
0-3岁
动作 发展
①婴儿动作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无条件发射。
②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近远、大小) ③婴儿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手的抓握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独立行走的意义在于:使活动具有主动性、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②增强择业意识的 自主性,促进职业 生涯的顺利发展
③提高人际交往能 力,积极适应社会 变化
①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 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 工作关系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 生活准备②生命不息,活动不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总特 征
①组织多种形 式的游戏 ②鼓励孩子与 同伴交往 ③培养良好的 生活行为习惯 ④培养其独立 性
①学会学习
②培养良好品 质
①进行青春期性教 育,做好知识准备 和心理准备
②尊重少年儿童的 独立意识,帮助他 们顺利渡过反抗期
③教给青春期少年 儿童情绪调控方 法,消除不良情绪
①树立正确的择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②特点是:主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和语言开始联系。
言语发展
①语音的发展:语音感知和发声②词汇的发展③语法的发展: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复杂句、完整句
幼儿期
3-6岁
言语发展
①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词类的扩展。
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图式(一)
年龄阶段
认知特点
具 体 内 容
婴儿期
0-3岁
感知觉发 展
①视觉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视觉、视敏度 ②听觉发展:听觉辨别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③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④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深度知觉(视崖)、方位知觉
记忆发展
①出生到3个月的记忆:可保存30天②3-6个月的记忆:长时记忆发展迅速③6-12月的记忆:长时记忆继续延长,认生现 象出现 ④12 个月以后的记忆:符号表象和延迟模仿出现。
③记忆策略的形成: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
思维发展
①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
②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③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提问类型从是什么模式向为什么模式变化、幼儿末期能按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
幼儿期
3-6岁
游戏
①关于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精神分析论;练习论;重演论;娱乐论;认知论。
②儿童游戏的发展:成人—婴儿游戏(1岁以内)、实物游戏(2岁)、模仿性游戏(婴儿末期);象征性游戏(幼儿);规则性游戏(童年) ③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独自游戏(婴儿期)、平行游戏(幼儿初期)、联合游戏(幼儿中期和末期)、合作游戏(幼儿中期) ④游戏的意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培养健全人格。
童年期
7-12岁
学习
①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②学习兴趣的发展:从对外部活动的兴趣转向学习内容的兴趣;从兴趣的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游戏兴趣的作用逐渐降低。
青春期
11.12—15.
16岁
生理发 育与心 理发展 的矛盾
①生理发育高峰:身体外型的变化(身高、体重、头面部)、生理机能变化、性发育和成熟(性器官发育、第二性特征出现、性机能成熟)
自我意识发展 人生价值观确立 亲密感建立
社会关系变化 职业适应 人格变化
自我意识发展 人格变化 职业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退休前后生活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人格变化 死亡来临
生理卫生
①保证婴儿充足 的营养和睡眠 ②关注婴儿情感 需要,建立安全 型母婴依恋
③针对不同类型 气质特点积极对 待婴儿
④促进婴儿的认 知活动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年 龄
0-3岁
3-6岁
7-12岁
11.12—15.16 岁
17.18-35岁
35.40-60.65岁
60岁以上
总特征
动作发展
游戏
学习
生理和心理矛盾
一般特征
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观
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言语发展
言语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