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哲学与趣味人生

西方哲学与趣味人生

西方哲学与趣味人生
问题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关于世界观的学科。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总结。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主要研究两大问题‚1是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根据意识和物质何者优先可以把哲学家
分为两大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先于意识并且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刚好将这两者关系颠倒。

2是思维和存在问题,关于这点大多数哲学家(不管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但他们的答案却大相径庭,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唯心主义却认为物质世界是思维和精神的产物,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问题二:西方哲学的历史从何处起?
西方哲学分为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

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主要研究宇宙本源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

公元前5世纪,哲学家的研究对象由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阶段,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现实存在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真实的理念世界。

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不完善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主张,他提出理念是一种形式,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存在,而理念是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内。

中世纪时,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领域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为信仰提供理性的解释。

近代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我觉醒而产生的,宗教对人类的禁锢开始解冻,人类从神学转向尘世,开始追求知识和自由。

问题三:苏格拉底的哲学观是什么?
苏格拉底时期中学已经开始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但是当时的智者还只是停留在感性阶段,苏格拉底直接认为哲学应该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从而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

世界常变所以知识是不确定的。

要想获得一种永恒的真理,就不能诉诸于外在自然而必须诉诸于自己。

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就开始完全分开了。

人不再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成为脱离自然之外的一种独特的实体。

苏格拉底对于灵魂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

但是哲学家们对于灵魂的概念还是很模糊,有些哲学家仍然把灵魂看作最精细的物质,因此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苏格拉底认为灵魂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东西,事物的存在与消亡,不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从而奠定了唯心主义的基础。

苏格拉底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他认为意见是各种各样的,但是真理却只能有一个。

意见可以随着人和其他条件而变化,但是真理却是永恒不变的。

问题四:著名的哲学言论是怎样的?
柏拉图曾说,惊奇是哲学的开端。

哲学由惊奇而产生。

在其注目之下,世间的所有事物都除去了尘世的遮蔽。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到求知是一个人的本性,进而开始哲学思维。

一开始是对身旁的事物产生惊奇,进而对重大的事情开始探索。

比如日月星辰的运转,月相的变化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