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分析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数据分析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详解】
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8;
由统计表可知,处于20,21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
故选:D.
【点睛】
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8B.9C.10D.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6.回忆位中数和众数的概念;
7.在去年的体育中考中,某校6名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下表:
成绩
17
18
20
人数
2
3
1
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众数是18B.中位数是18C.平均数是18D.方差是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9.某实验学校女子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众数、平均数分别是()
【详解】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都是85,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5;
在这一组数据中85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85;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
∵数据a,b,c的方差为4,
∴ [(a-5)2+(b-5)2+(c-5)2]=4,
∴a-2,b-2,c-2的方差= [(a-2-3)2+(b-2-3)2+(c--2-3)2]
= [(a-5)2+(b-5)2+(c-5)2]=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故B正确;
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不一定是10元,故C错误;
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数据统计中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1.为了迎接2022年的冬奥会,中小学都积极开展冰上运动,小乙和小丁进行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他们的五次成绩(单位:秒)如表所示:
1
2
3
4
5
小乙
45
63
55
52
60
小丁
51
53
58
56
57
设两人的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依次为 , ,成绩的方差一次为 ,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去判断①;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去判断②;根据方差的意义去判断③;根据圆内接正多边形的相关角度去计算④.
【详解】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也有可能是等腰梯形,①错误;必然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遇到红灯是随机事件,②错误;方差越大越不稳定,越小越稳定,乙比甲更稳定,③错误;正六边形的边所对的圆心角是 ,所以构成等边三角形,④结论正确.所以正确1个,答案选A.
4.下列说法: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是必然事件;③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 ,乙组数据的方差是 ,则甲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④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这个圆的半径,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 个B. 个C. 个D. 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答案】D
【解析】
A、由于涉及范围太广,故不宜采取普查方式,故A选项错误;
B、数据3,4,4,6,8,5的众数是4,中位数是4.5,故B选项错误;
C、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是50%,故C选项错误;
D、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A.15岁,14岁B.15岁,15岁
C.15岁, 岁D.14岁,15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平均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即可.
【详解】
观察图表可知:人数最多的是5人,年龄是15岁,故众数是15.
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平均数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平均数,熟练掌握众数、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8.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
【详解】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方差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
15.在趣味运动会“定点投篮”项目中,我校七年级八个班的投篮成绩(单位:个)分别为:24,20,19,20,22,23,20,22.则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2个、20个B.22个、21个C.20个、21个D.20个、22个
14.5、2.4、2.4、2.4、2.3的中位数是2.4,选项C不符合题意.
×[(2.3﹣2.4)2+(2.4﹣2.4)2+(2.5﹣2.4)2+(2.4﹣2.4)2+(2.4﹣2.4)2]
= ×(0.01+0+0.01+0+0)
= ×0.02
=0.004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0.004,
∴选项D不符合题意.
A、这组数据中18出现了3次,次数最多,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B、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8+18)÷2=18,则中位数是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7×2+18×3+20)÷6=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2×(17﹣18)2+3×(18﹣18)2+(20﹣18)2]=1.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总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 ,则方差S2= [(x1- )2+(x2- )2+…+(xn- )2].
原来数据的方差= ,
增加数据5后的平均数= (平均数没变化),
增加数据5后的方差=

比较 ,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 >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பைடு நூலகம்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
A.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B.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
C.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一定是10元D.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依次判断.
【详解】
∵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故A正确;
【点睛】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常见判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的区分;掌握方差的意义;会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相关.
5.某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如表所示:
人数(人)
3
17
13
7
时间(小时)
7
8
9
10
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17,8.5B.17,9C.8,9D.8,8.5
16.为考察两名实习工人的工作情况,质检部将他们工作第一周每天生产合格产品的个数整理成甲,乙两组数据,如下表:

2
6
7
7
8

2
3
4
8
8
关于以上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