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极拳与人生

太极拳与人生







院系:张仲景国医学院
班级:11级中医本科一班
学号:z111651523
姓名:丁鸿飞
太极拳与人生
摘要:
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在强身健体,而且对人的个性修养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太极拳拳理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太极拳名家陈发科曾说过:‚为人之道,以忠实为主;处世之法,以谦和为主。

不忠实则无信用;不谦虚则难以进步;不和气则无朋友‛。

从太极中悟道,其中许多道理都可为鉴。

关键词:太极拳、阴阳、人、处世、人生、拳理、悟道、为人、立身、成功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武术文化中一支秀外慧中的拳术流派。

依据传统阴阳辩证哲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呐术,博采众家之长,具有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缠丝连绵、松活弹抖、风格独特、深具民族文化底蕴、符合人体生理与自然运转规律的太极拳后,历经社会的长期实践,演变出了许多流派。

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陈、杨、武、吴、孙、武当太极拳这六大流派。

习练太极拳,能有效地增强身体体质,提升身体素质,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已是全世界公认的养生之道。

太极拳中的各种手法、眼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动作幅度大小可调,独有的螺旋緾丝运动牵动关节多,使肌肉、韧带拉长并富有弹性,使身体的柔韧性大大提高,可很好地
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弹跳力和协调性等等,整套拳几十个动作又多起伏转折,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节奏鲜明,强度和运动量能满足身体全方面的锻炼需要,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机能。

每一动作的‚手、眼、身法、步要求与精、气、神相协调,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影响,支配各肌肉群活动的运动中枢和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系统能很好地配合工作;运动节奏的变化,增强了中枢神经系统转换的能力和兴奋与抑制交替过程的灵活性。

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仪,讲究道德,更崇尚为人处世之道。

拳如其人;性格决定命运;拳如其人。

一个善于保护自己的人,练拳的风格圆活自如,八面玲珑。

一个开拓型的人所练之拳善于表示,富有进取性。

而一个拘束严谨的人,很可能行功走架过程中,呆板涩重,放不开手脚,认真地则失去本性。

如邯郸学步。

率性而为,形意动荡起浮,吞吐收发自如,唯心胸坦荡,气贯长虹者,如将帅临阵,器宇轩昂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色,才能有包容天下的王者风范。

通过立身中正所练太和元气,养之为充盈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

因而所练的精神意志令人敬畏。

沉着(练拳、做人皆沉着)。

招式为‘着’,着也为‘招’。

着着为‘法’,招招现着。

沉着冷静为无上之法。

静胜躁、躁必败。

因此,要求,沉住气。

气能沉,脚则稳,脚下稳固,落地生根。

步步为营,坚我壁
磊。

有机可乘,乘机而上。

一失时机,敌人严防。

高手对阵,只打不化,化打之间,谁人能见?一分一利,志在必取,胜败之分,只在一瞬。

学之于龙,四海飞腾,上天下海,无所不能;学之于雀,三尺起落,墙上灶下,蓬草蒿棵,三进三出,草籽裹腹。

学之于蛙,萍上呱呱,如在井中,天也不大。

学之于虎,高山盘踞,君临天下,百兽拜伏。

大将临阵,横扫千军。

以下为我对太极拳理及个人感悟。

一、为人之道:中正安舒,不偏不倚。

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动作安舒,无有偏倚,支撑八面,上下相随,使身体各部达到完整如一。

为人之道也是如此,必须以中正为本。

中庸之道不可失,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原则,才能活的安然舒畅,心平气静,俗琐之事则不会扰其身心。

一个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人品,不为困难和压力所阻,也不卑躬屈膝,俯首权贵。

因此,我们需要坚守信念,培根固本,做一个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的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为人之道如同练太极拳一样,遵循拳理,仁义为本,和而不流,定能正直无欺,安立于世。

二、处世之道:轻灵圆活,刚柔相济。

练习太极拳要求动作轻灵圆活,起落、旋转、运化皆从圆形中来,还要求刚柔相济,蓄发互变,气沉丹田,阴阳并用。

待人接物也应遵循此理,无贪无妄,随机应变,圆转自
如,豁然贯通;柔中寓刚,随屈就伸,轻沉兼备,不丢不顶,屈中求直。

一个人无论在家庭或是在社会上,都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事应圆通,轻灵潇洒,刚柔相济。

不过,太极拳更重视以轻制重,后发先制;引劲落空,借力打力。

涉世若无此,则会有碍。

为人也应尚武崇德,淳厚处世,宽容他人。

领导的艺术、交往的学问,自立的原则都离不开轻灵圆活,刚柔相济。

三、立身之道:无过不及,自然而然。

练习太极拳还要求无过不及,自然而然,有无间一片神行。

为人处世立身之道也该如此。

要加强个性修养,万事有度,不可过也不可不及。

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才能达到天人合一。

即通过主观顺应客观,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求得天与人、外与内的和谐统一,使人的行为符合天道,返朴归真。

返本还原,无过不及,合乎自然规律顺其自然。

这就是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人生若能做到平静无极,功成名遂身退,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达此境界,必能超凡脱俗,重新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

四、成功之道;连绵不断,快慢相间。

练习太极拳要求连绵不断,滔滔不绝劲断意连,如行云流水。

学拳须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毅力,练拳更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必须谦虚好学,恭敬待人,尊师爱友,不可狂满,古今中外不管学文习武,凡是能成就伟业的,都
是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勤奋努力获得的。

另外,在争取成功的路上,还需快慢相间,进退适时、有度,注意欲速则不达。

人生的奋斗必会有坎坷和挫折,但是在逆境中,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不能动摇,要有强烈的自信心。

在不利的条件下,快而复缓,及时反省总结,校正路标,并妥协转变,在变中求生存。

时刻不忘本心,精心蓄锐,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未尽的事业,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其实对于太极拳的初学者而言,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如何练出高功夫,而是如何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要领。

无论初学者的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治病、健身、养生、长寿等),还是想练成天下第一的功夫。

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练太极拳之人根基要稳。

这个根基稳,主要根源是在步法转换上,身体只有在步法稳定时,才能出现立身中正,不偏不倚,上虚、下实的静如山岳功夫境界。

有人会问,能在太极拳运动的招式中,体会到静如山岳的功夫吗?能,如果体会不到就不是太极拳。

学好太极拳,可使人们从健身层次,提高到认识身体结构的层次,最终转变到开发身体能量的层次。

身体上的这个转变过程是一次次质的飞跃,它即简单又复杂。

简单的是;初学太极拳的人,可以在明理老师指导中,马上就能在身体松弛之中,体会到自己身体中存在静如山岳的功夫。

复杂的是;这种体会离开老师的指导,自己在身体上就体会不到了悟性差的学员认为是老师骗人,悟性一般的学员
半信半疑,悟性好的学员勤练之。

不是老师骗人,老师让学员体会时,是将学员身体的骨骼拆开了,而后按照结构力学原理,从新调整骨骼之间的间架结构,使身体之中。

即刻就能出现一种膨胀的支撑力。

对身体上的这种潜能开发,如同现实生活中盖的高楼大厦,修建的桥梁、隧道等等实物。

身体也是如此,只要是间架结构搭配的合理,就能出现一种超出寻常的承重能力。

而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不知道自己身体结构之中有这种潜能,更不知道能量的变换是在毫厘之间。

其实稳定的步法,就是腰部往下的各个关节的合理搭配。

总之,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极其丰富。

明拳理,知拳法,练拳架,加强个人文化及武德修养,尤其重视自己的精神修练,,为人处世必须洗心涤虑,修身养性,中正安舒,制怒畅怀符合太极拳拳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