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梁赞诺夫
艾利达尔·亚历山大洛维奇·梁赞诺夫是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大师。

迄今他共导演了21部电影,并参与了几乎每一部影片的编剧。

作为一位电影导演,梁赞诺夫在俄罗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

梁赞诺夫也是我国观众比较熟悉的一位前苏联导演,他执导的喜剧片《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残酷的罗曼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都曾在国内上映,影片流露出的社会主义气息曾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他因拍摄了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春天的声音》脱颖而出。

之后,梁赞诺夫受邀执导了他的成名作《狂欢之夜》(1956)。

《狂欢之夜》是一部抒情音乐喜剧片,讽刺了一个文化宫的官僚,他常在审查节目时,以极其陈旧的观点,否定那些具有现实主义的好作品。

影片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性很强。

苏联电影与俄罗斯文学有着渊源流长的关系,这使得苏联电影和苏俄文学一样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前苏联曾拍摄过许多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影片。

梁赞诺夫酷爱文学,普希金、帕斯捷尔纳克、杰克·伦敦、莫泊桑都是他喜爱的作家,他曾出版过诗集和中短篇小说集,也拍摄过一些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

如1984年,他把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没有陪嫁的新娘》改编成电影《残酷的罗曼史》;
当然,梁赞诺夫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还是喜剧。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梁赞诺夫与编剧布拉金斯基合作,拍摄了16部喜剧影
片,凭借轻松的幽默讽刺和针砭时弊的深刻内涵赢得了广大的观众。

布拉金斯基在2000年去世,他的最后一部剧作《静潭》也是由梁赞诺夫搬上银幕的。

梁赞诺夫的喜剧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喜剧,如《狂欢之夜》(1956)、《没有地址的姑娘》(1958)、《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1973)等。

另一类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悲喜剧。

此类影片通过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出乎意料的情节变化,让人们瞥见喜剧背后生活的苦涩和忧郁,发现自身生存境况的荒谬与可笑,让人笑中带泪,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真实。

比如《被遗忘的长笛曲》(1987)、《你好,小傻瓜!》(1996)、《老马》(2000),以及梁赞诺夫七、八十年代拍摄的《命运的捉弄》(1974)、《办公室的故事》(1977年)和《两个人的车站》(1982),这三部电影被苏联观众誉为“激动人心的爱情三部曲”。

其中前两部改编自当时上映的舞台剧。

梁赞诺夫的喜剧电影特征之一是多种影片样式的结合。

如《狂欢之夜》便是音乐片和抒情喜剧的结合。

梁赞诺夫认为:喜剧与其他影片样式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有利于更全面、更令人信服和更有成效地去反映生活的多样性,更深刻地去思考并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梁赞诺夫的喜剧观念源自对生活的理解。

他说:“我在生活中发现了它,并把它搬上银幕。

”因此,梁赞诺夫的喜剧片非常注重社会环境的真实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他总是在最真实的生活中
寻找喜剧性的因素。

他的喜剧片虽然也讲究情节和巧合,但是,他不象传统喜剧中的那些极尽巧合之能事,将故事建筑在情节编造、夸张、怪诞和动作设计上,他的喜剧片往往没有什么怪诞的细节和噱头,也没有漫画式的人物。

相反,梁赞诺夫尽可能地使他的人物贴近现实生活,尽力使人物性格基调平凡化,使人物性格有较复杂的层次,以增强他们的现实性和可信性。

梁赞诺夫喜剧片的喜剧效果不是依靠误会和不协调,而是把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笑料。

梁赞诺夫常常把主人公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淡化经典喜剧所具有的假定性,使他遇到一系列难以置信但在生活中真的可能遇到的事情,从而挖掘出主人公隐藏在喜剧背后的真实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使主人公发生了奇妙的又令人信服的性格变化。

《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中男女主人公由争吵、敌意到理解、相爱的过程,那看似不可能的爱情故事,都是这种奇妙的性格变化的具体体现。

总之,真实性与假定性结合,产生了梁赞诺夫独特的喜剧样式。

有人称他的喜剧为“不纯的喜剧”或“生活戏剧”。

梁赞诺夫喜剧片的特征之二是鲜明的讽刺批判精神。

面对传统保守的机制,他从不回避尖锐的社会问题,而是大胆针砭时弊,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反映社会弊端和阴暗面。

梁赞诺夫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摘取那些具有时代气息和广泛社会批判意义的细节。

比如,《老马》中对政府拖欠退休金和社会治安混乱的揭露;《你好,小傻瓜!》里对“俄罗斯新贵”现象的展示;《狂欢之夜》里对官僚作风无情的讽
刺;《残酷的罗曼史》中对人性虚伪的鞭挞;《两个人的车站》中的倒买倒卖的列车员、黑市上投机倒把的暴发户、餐厅的服务问题等等。

这是梁赞诺夫喜剧片具有强烈现实感的原因之一。

梁赞诺夫喜剧电影的特征之三是深刻的人文关怀。

梁赞诺夫一向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具有鲜明的平民化倾向。

他的影片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他们往往地位卑微,身处社会底层,为生计挣扎奔波,人生不如意或遭受着厄运,但又常常具有善良而热情的秉性,为了尊严不惜牺牲所有。

梁赞诺夫曾说:“我所喜爱的喜剧主人公是正面人物。

无私和天真是这个人固有的品质。

他依照道德规范而生活,这些道德规范对他来说,就象空气那样自然。

”《命运的捉弄》(1974)、《办公室的故事》(1977年)和《两个人的车站》的主人公都是这类普通而美好的人。

观众是如此的熟悉这些人物,他就象是我们的邻居、朋友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他所经历的生活也正是我们所经历的。

因此,观众观看银幕上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

梁赞诺夫从这些每天流经我们身边的生活里发现那些被我们忽视了的东西,指给我们看,使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周围的生活竟有这么多可笑可叹的东西,值得深入思考。

从梁赞诺夫的电影中,观众看到自身生活,深切感受到可贵的人文关怀。

梁赞诺夫善于通过平庸繁琐的日常生活挖掘出普通人身上善良和坚毅的品质,表现出他们热情乐观的一面。

观众随着这些普通人的命运波折唏嘘不已。

梁赞诺夫擅于在悲哀的现实中传达美与向善的力量。

他的喜剧片时而让人发笑,时而又催人泪下,属于悲喜剧。

但是,他的影片并不悲观和绝望,总能让人触摸到那隐隐的希望,在面对艰难人生甚至一无所有的时候,鼓励着人们用笑来战胜忧伤。

《命运的作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是梁赞诺夫的代表作。

这些电影的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往往地位悬殊,两人之间的爱情看似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故事总是从冲突中开始,然后从彼此理解到最后爱情的爆发,在幽默和平淡之中,两人最后走到一起。

这种故事和人物设计的模式,有些类似好莱坞的“神经喜剧”,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好莱坞“神经喜剧”营造的是梦幻的爱情故事,结尾是脱离现实的大团圆,梁赞诺夫描写的爱情故事却是植根于真实的生活。

梁赞诺夫的结局都是含蓄的开放性的,他给予生活中孤独的中年男女善良美好的祝福,影片在幽默诙谐中含有深深的寓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梁赞诺夫喜剧电影的精彩绝伦的对话,处处流露出诙谐、机智和幽默。

它们既揭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又极富个性色彩。

尤其是隽永含蓄的潜台词,更耐人寻味。

幽默的台词令我们发笑,但在笑声里,我们体味到人生的苦涩。

由于社会体制的差异和局限,梁赞诺夫的电影中难免带有特定时代的标记。

但是,他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对人性的挖掘和认识、对个人幸福的关注、对爱情的歌颂等等永恒的主题,非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被过时,反而因岁月的洗礼而益久弥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