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1977观后感10篇完美版

高考1977观后感10篇完美版

《高考1977观后感》高考1977观后感(一):看了《高考1977》这个电影。

看了之后,感动颇多。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

幸好邓小平同志用心提出恢复高考,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能够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

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

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

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

试想一下,如果此刻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此刻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此刻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电影里面的感情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陈琼愿意等,但是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要应对,他们应对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保守观点。

现实社会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齐就在一齐,想分就分,想要找到电影中那个年代纯真的感情,真的太难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出场。

孙海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很成熟,很有魅力。

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

周显欣,很漂亮,对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持这种新演员,期望能够走的更远啊。

期望以后这种组织看立志电影的活动能够更多,更好,让我们大学生活能够丰富些,让我们思想能够更加深入,不能再那么肤浅了。

高考1977观后感(二):高考1977观后感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一年,孩子的领悟被整整耽误了11年。

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最新高考1977观后感最新高考1977观后感。

这还不包括无法参加考试的孩子。

有些孩子,学问不少,一肚子墨水,却正因出身问题而无法考试,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图章上,这图章好比皇上赐的尚方宝剑,盖与不盖都关联着1条性命的发展和前途。

为了考试,学生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泪水,有时还有血。

电影开头的呢个场面令咱们大多数同学都难忘。

呢个被大家称为小根宝的小孩。

一副小小的身板,却参加了呢个啥玩意儿的背重高考,一人为了参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

到之后实在坚持黑白,是永恒的颜色,是时光的倒影,是岁月的痕迹,是记忆的停顿,是视觉的恍惚,黑白屏蔽了文化大革命的一切辉煌,同时黑白也拽出了高考学生匆匆的、迷失了方向的脚步,黑白使咱们与现实相隔,然而,就在这只有黑白颜色的岁月里,却也有十分感人的事迹。

感动之坚持那是一群在黑龙江农场工作的社会青年,为了赶到高考的考场,他们拼尽全力,一路赶来,但令人糟糕的是,拖拉机却半路出了故障,他们跑着冲向火车站,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次爬起他们的坚持只为了能够争取回城的名额,还有,在一个刺骨的夜晚,背三百斤重的麻袋将小根宝回城的最后一点期望压在了底线前,在倒下的那一刻,根宝失声痛苦,他单薄的身躯,羸弱的肩膀,去争取那微不足道的命运,依靠自我来改写自我的命运,他全力以赴,虽败犹荣。

这一群气血方刚的青年,为了奔赴高考考场,为了追逐自我的理想而坚持着,在北方的冰天雪地种,无数次的跌倒,无数次的爬起!从他们的那一双坚定的眼神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性命中的确有意样东西,叫坚持!感动之执着那是一青年对知识的执着。

当听到又要回复高考的消息,大家的心都动了,为了寻找复习书,于是大家商量一齐去偷书。

虽然偷书失败了,但是好心的人们还给他们留下了一套资料最新高考1977观后感读后感。

当听到广播里面传来高考改革,自愿报考,择优录取的消息,这一群在北大荒呆了整整八年的亲年们,纷纷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曙光,他们想要参加高考,但是老迟却给了他们一个严重的打击,最终他们以绝食的方式反抗老迟。

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渴望读书,渴望知识,渴望新生活。

感动之亲情人们都说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在影片中那位慈祥的父亲,被时代抛弃而踉跄地快要站不住的父亲,一个渴望用知识挽救中国的父亲,为了让女儿拥有高考的权利,他不惜私刻公章伪造出身证明,这个行为在当时要被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但再大的罪他也无所畏惧,他的一片真情打动了女儿,感动了老迟,感动了高招办的主人,同时,也深深地出动了咱们每一个观看电影的人,他有力的诠释了父爱的伟大,是用恒不变的。

在剧中,青年们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令我感动,在那时,想要读书是那么的困难,没有知识就无法改变自我的命运,无法发挥自我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我的理想!因此咱们要把握住自我的命运,抓住一切领悟的机会,刻苦领悟,丰富自我的文化知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高考1977观后感(三):高考1977观后感:爱拼才会赢高考1977是最近热播的一部电影,乍一看电影名字,以为是一部为经历过那场重大变革的人而准备的电影,但在观看过影片后,才发现他也是和咱们这样的年轻人看。

影片讲述了一群因上山下乡而被耽误了11年领悟的知青在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经历了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变革使他们燃起了要回家乡,要有完美生活的期望。

体现了那时候知青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领悟的热情。

高考1977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励志电影,那些知青们为了能够高考并且透过它而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感染了剧场里的所有人。

剧中的高潮部分,呢群知青为了追上火车发疯般的追赶那段深深感染了我。

他们追得不知是火车啊,更是梦想,更是未来,而咱们此刻这一代人生活条件好了,教育设施好了,但是咱们对领悟的热情却渐渐的缺少了。

呢种为了理想而发奋打拼的精神不正是咱们却发的吗?无论在什么时候,这份对领悟的热情都不能少啊!这次期中考试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复习是不够认真,不够专注,不够有拼劲!看了电影之后,我着实受到了教育,我决定领悟呢些知青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向着理想进发!高考1977观后感(四):昨日晚上看了电影高考1977。

1997年是高考恢复的一年,也是给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

1977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

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在那种条件下,没有任何的复习资料,但是人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

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应对高考恢复时,所发生的事。

在影片中,当人们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期望。

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务必要有推荐表才能够。

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

虽然,在这过程中小根宝不幸的死了。

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所感动。

支持所有的人去参加高考,而且在他们有困难的时侯,还帮忙他们。

虽然求学的过程是曲折的。

但是最终的结局是完美的,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此刻高考已经持续了30几年。

有许多人透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此刻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的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

然而,此刻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

我们是否就应反省一下。

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大学,再找到一分好的工作。

如果我们此刻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

所以,我们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样。

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向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五):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去看一部电影,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

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期望。

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务必要有推荐表才能够。

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

虽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根宝因为意外事故不幸死亡。

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的毅力深深地感动了。

1977年12月10日,孤独地坐在考场外的老迟等来了拿着填满考卷却没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终究会留下,而想离开的,无数像老迟这样的主任再也不会动用他们的公章设置障碍了。

最后,老迟看到了这么多人考上了大学,欣慰的笑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

此刻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

然而,此刻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

我们是否就应反省一下。

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尽量没有遗憾,少留遗憾,不是吗?如果我们此刻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

所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向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六):看了这部影片之后忽然想起自己的高三。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起来之后应对的就是慢慢课桌一大摞书本,重的连课桌的翻盖都开不出来,也有成叠的模拟卷在面前张牙舞爪,会有一把写完了的水笔笔芯,嘴里念叨的也都是些什么英语单词、语文的诗句,偶尔还会在某个脑子不太清晰的时候把某同学随口叫做AgCl,总之,高三就是在老师不动声色的说你们要在高考中体现水平,把隔壁班的打的血肉模糊这种恐怖气愤中度过。

都说高三是黑暗的,以前的我觉得亦是如此。

然而一部影片却颠覆了所有的想法。

这是一个发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农场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在农场插队的青年冲破重重阻难参加那一次另一代人都难忘的高考。

故事融合了更多的是一些暖色调的感情,比如男女主角陈琼和潘志友的感情,男青年之间那种真挚的兄弟之情,所谓右派的父亲与女儿之间的亲情,包括一向一根筋的农场长老迟也改变了对青年参加高考的态度。

看完整片电影,一个镜头一向萦绕在脑海中不肯散去。

这就是知青们拼尽全力追赶火车去高考的镜头。

他们为了参加考试,在冬日早早起床,坐着拖拉机去火车站乘坐开往县城的火车。

半路上拖拉机坏了,他们便索性去追赶即将到站的火车。

一路上翻越深山雪岭,充满艰辛,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搀扶、跌倒了再爬起来,竭尽全力、不顾一切地奔向疾驰而过的火车。

他们追赶的不仅仅仅是一列赶往目的地的火车,更是一列赶往未来赶往期望的时代列车。

因为年代的关系,也许我们不能体会到当时的知青们在应对恢复高考的时的情绪。

也许,参加高考对于他们的好处再也不用听老迟的一个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此以后就能够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付出的劳动,挥洒出的汗水还有泪水,甚至是鲜血都有了切实的回报。

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后,宣布恢复高考,这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新期望。

此刻,恢复高考已经30多年,我们已经把高考视为人生的务必经历的一个阶段,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现今如此优越的环境之下,我们是不是更就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恢复高考对高考本身重要的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