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苯乙烯行业研究-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概况
1、聚苯乙烯的定义
聚苯乙烯是以苯乙烯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可反复加热软化、冷却固化的一类合成树脂。
由于聚苯乙烯具有质硬、透明、电绝缘性、低吸湿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和日用品等领域。
聚苯乙烯是热塑性非结晶性的树脂,可由多种合成方法聚合而成,主要分为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和可发性聚苯乙烯(EPS)。
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是以苯乙烯为主要原料,经过自由基聚合制取的一种透明型聚苯乙烯粒子产品,其密度为1.04~1.06g/cm3,透明度高达85~92%,折光率为1.59~1.6,较高的折光率使其具有良好的光泽而具有装饰效果,同时其具有流动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特点。
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注塑类及板材类塑料产品、照明灯具的光学材料、液晶电视显示屏的光学材料、冰箱的透明内件、食品卫生级日用品等。
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是主要由苯乙烯和橡胶经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制取的一种抗冲击的聚苯乙烯粒子产品,是聚苯乙烯的改性材料,其分子中含有5%-10%橡胶成份,韧性比通用级聚苯乙烯提高了四倍左右,耐冲击强度大大提高。
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家电的外壳及内件、电子电器的外壳及包装容器等。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是一种加入了发泡剂的聚苯乙烯产品,其密度为1.05 g/cm3,具有热导率低、吸水性小、耐冲击震动、隔热、隔音、防潮等优点,其生产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包装材料、建筑保温材料等领域。
2、行业发展概况
考虑到可发性聚苯乙烯在生产工艺、应用领域与通用级聚苯乙烯和高抗冲聚苯乙烯具有较大差异,公司产品及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为通用级聚苯乙烯和高抗冲聚苯乙烯,以下对聚苯乙烯行业的描述如无特别声明均指通用级聚苯乙烯和高抗冲聚苯乙烯。
(1)全球聚苯乙烯行业发展概况
聚苯乙烯最早的工业化生产始于1930 年,德国的IG法本公司(现巴斯夫公司的前身)首先采用了连续本体聚合工艺实现了聚苯乙烯的工业化生产。
20世纪80 年代后,随着连续本体聚合工艺对工程放大过程中的传质、传热等问题的解决,连续本体聚合工艺日臻完善,较乳液法和悬浮法其生产工艺优势明显,连续本体聚合工艺是目前聚苯乙烯工业化生产的首选方法。
聚苯乙烯行业实现工业化已80余年,从全球聚苯乙烯行业发展总量和发展速度看,随着连续本体聚合工艺逐渐成熟,聚苯乙烯行业在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发展迅速,产量逐年增多,1990 年全球聚苯乙烯产能为970 万吨/年,产量超800万吨/年。
20 世纪90 年代,全球聚苯乙烯产能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进入了温和扩张的阶段,2000 年全球聚苯乙烯产能达到1,34万吨/年,产量超过1,120 万吨/年。
进入21 世纪,由于西欧、北美和日本市场对聚苯乙烯的需求有所下降,聚苯乙烯供应呈现过剩情形,全球聚苯乙烯行业进入了调整发展阶段,海外聚苯乙烯产能扩张已基本停滞,甚至有部分产能退出(如三井化学和住友化学解散其合资企业日本聚苯乙烯公司JPS 并退出聚苯乙烯业务、巴斯夫关闭路德维希港8 万吨/年的聚苯乙烯装置等)。
近几年海外的化工巨头主要通过聚苯乙烯资产合并重组,成立合资公司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