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知识点专题大全16.专题十六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会计

会计知识点专题大全16.专题十六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会计

专题十六: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掌握考点太虚啦,吃透“考试套路”才是王道!套路讲师:张丽丽会计政策变更的辨析套路识别1.会计政策变更的缘由(1)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法”的要求而变更);(2)会计政策更变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自主进步而变更)。

2.会计政策变更的结果当企业的会计确认发生变更、计量基础发生变更或列报项目发生变更时,则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范畴。

表常考的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的缘由按照“法”的要求变更按新的控制定义调整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会计准则修订要求将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由长期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会计政策变更的结果会计确认的变更企业在前期将某项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计人当期损益,而当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一无形资产》的规足,该项支出符合无形资严的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缘由“法”的变更而变更)开发费用的处理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改为有条件资本化。

会计计量基础的变更企业在前期对购人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而当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一固定资产》的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应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缘由“法”的变更而变更会计政策变更的结果会计列报项目的某商业企业在前期按原会计准则规定将商品采购费用列入营业费用,当期根据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的规定,将采购费用列人存货成本。

(缘由“法”的变更而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缘由“自主进步”的变更而变更)发出存货计价方式的变更。

(缘由“自主进步”的变更而变更)所得税会计处理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缘由“自主进步”的变更而变更)3. 易被混淆的新事项和正常事项总结以下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表常见易被混淆的新事项和正常事项常见易被混淆的新事项和正常事项因处置部分股权丧失了对子公司的控制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法转变为权益法;将符合持有待售条件的固定资产由非流动资产重分类为流动资产列报。

(例题3单选题・真题)甲公司董事会决定的下列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

A.将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由8年调整为6年B.将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变为移动加权平均法C.账龄在1年内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由5%调整至8%D.将符合持有待售条件的固定资产由非流动资产重分类为流动资产列报【正确答案】B【关键思路与解析】选项A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变化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C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的变化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B货发出计价方式的变化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D持有待售资产列报的改变既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也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例题5单选题・真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

A.按新的控制定义调整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B.会计准则修订要求将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由长期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C.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由市场法变更为收益法D.因处置部分股权丧失了对子公司的控制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法转变为权益法套路运用【正确答案】A B【关键思路与解析】选项A控制定义的变化改变合并报表的范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B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由长期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计量方式的变化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C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的变化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D处置部分股权,剩余股权的计量方式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既不是会计估计变更也不是会计政策变更。

考点总结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会计政策变更的账务处理掌握考点太虚啦,吃透“考试套路”才是王道!套路讲师:张丽丽套路识别1列报累积影响数的追溯2会计政策变更的账务处理01考试套路列报累积影响数的追溯追溯调整法是站在报告年度以会计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去调整列报前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例题6单选题・真题)采用追溯调整法计算出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后,应当()。

A.重新编制以前年度会计报表B.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和上年数C.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末及未来各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D.只需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其累积影响金额【正确答案】B【关键思路与解析】追溯调整法并不是穿越调整法,无法穿越到过去修改相关的会计项目的金额,只能修改报表前期的最早的期初数。

会计政策变更的账务处理02考试套路套路研习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的账务处理套路:步骤一:确定会计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1.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2.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3.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4.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差异;5.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步骤二: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影响的会计科目,影响损益类科目的,通过“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影响非损益类科目的,直接用该科目核算。

步骤三:根据会计变更影响的会计科目和累积影响数调整报表项目。

步骤四:会计政策变更事项在报表附注中做出相关说明。

(例题8单选题・真题)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对外出租的一栋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账面原值为20 000万元,已提折旧为2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同。

2015年1月1日,由于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甲公司将该办公楼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计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当日公允价值为28 0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对此项变更,甲公司应调整2015年1月1日未分配利润的金额为()万元。

A.7 500B.6 750C.10 000D.9 000【正确答案】B【关键思路与解析】甲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按变更后的公允价值模式追溯以前各期,所以应调整2015年1月1日未分配利润的金额=[28 000-(20 000-2 000)]×(1-25%)×(1-10%)=6 750(万元)。

考点总结会计政策变更的账务处理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概述掌握考点太虚啦,吃透“考试套路”才是王道!套路讲师:张丽丽会计估计变更的辨析套路识别常考的会计估计变更常考的会计估计变更1.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的变化;2.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的变化;4.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的变化;5.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层级的改变。

(例题11单选题·真题)甲公司在2x15年2月购置了一栋办公楼,预计使用寿命40年,因此,该公司2x15年4月30日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会计估计变更的议案》,决定调整公司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寿命,从原定的20—30年调整为20—40年,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对折旧年限调整事项,甲公司的会计处理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对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的变更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并进行追溯调整B.对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变更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并应当从2x15年1月1日起开始未来适用C.对2x15年2月新购置的办公楼按照新的会计估计折旧年限40年进行处理,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D.对因2x15年2月新购置办公楼折旧年限的确定导致对原有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的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正确答案】C【关键思路与解析】选项A,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改变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B,会计估计变更适用未来适用法,变更日后采用新的估计法核算,即从2x15年4月30日后采用新估计;选项C,2x15年2月新购置的办公楼按照新的会计估计是正常事项,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D,原有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改变是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对前期追溯处理。

考点总结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概述会计估计变更的账务处理掌握考点太虚啦,吃透“考试套路”才是王道!套路讲师:张丽丽会计估计变更的账务处理套路识别会计估计变更未来适用法的账务处理套路:步骤一:会计估计变更只影响当前期间和以后期间的相关科目和金额,不用对以前科目和金额进行追溯。

步骤二: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当期的,确认其影响数和影响的会计科目,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步骤三:会计估计变更既影响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确认其影响数和影响的会计科目,在当期和未来期间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步骤四:根据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科目和金额影响当期报表项目。

步骤五:会计估计变更事项在报表附注中做出相关说明。

(例题13 多选题·真题)下列情形中,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的有()。

A.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B.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发生变更C.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发生变更D.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正确答案】A B C D【关键思路与解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变更都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考点总结会计估计变更的账务处理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差错更正掌握考点太虚啦,吃透“考试套路”才是王道!套路讲师:张丽丽考核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差错更正套路识别本套路需要掌握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在明确正确会计处理后再书写更正分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写出正确分录。

1.初始计量初始成本=“债权投资—成本”(债券面值)+“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利息调整)+“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具体会计分录为: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利息调整(差额,或记贷方)—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实际付款中包含的利息)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2.持有期间本期初摊余成本=上期期末摊余成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累计损失(若发生损失)投资收益(实际利息)=期末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与应收利息(名义利息)的差额计入“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具体会计分录为: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记借方)步骤二:结合题干的账务处理,与步骤一的正确分录进行对比,发现错误点;步骤三:编写更正分录,使步骤二的分录调整至步骤一的正确分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