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与项目评估概述1、建设项目发展周期是指一个建设项目从开始构想、施工建设、建成投产,直到最终报废所经过的时间。
2、三个时期,九个阶段的内容三个时期指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投资运营期;九个阶段机会研究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谈判与签订合同、项目设计、施工安装、试运转和投资必要性的全面考察与系统分析,以及有关该项目未来在技术、财务乃至国民经济等诸多方面能否实现其投资目标的综合论证与科学评价。
他是有关决策人作出正确可靠投资决策的前提与保障。
4、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类容1)项目的背景和历史2)市场雪球与生产规模3)项目资源情况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5)项目技术方案6)项目环境影响分析7) 机构设置和劳动定员8)项目实施计划9)项目经济评价10)不确定性风险分析11)结论5、建设项目评估:是指有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或贷款机构依据国家、行业和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划、法规及参数,对上报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查与估价,即对拟建中的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及效益、费用进行的在评价过程。
6、建设项目评估的主要内容1)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2)项目建设条件评估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4)建设项目技术方案评估5)项目投资估算与筹资方案评估6)项目财务效益评估7)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哦凝固8)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评估9)项目总评估7、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之间的关系1)相同点(1)学科性质相同都是运用技术经济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具体项目的情况,从而决定投资命运的综合性学科。
(2)工作性质相同都是项目发张周期中投资前期的一部分工作(3)工作目的相同都是为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增强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2)两者的不同点(1)编制单位不同可行性研究一般有建设单位,设计院或咨询公司承担;项目评估一般由贷款银行或咨询公司承担。
(2)开展时间不同可行性研究在前,项目评估在后。
(3)分析角度不同可行性研究一般带有业主或主管部门的意图;项目评估站在国家、社会的角度上看问题,故能比较客观公正。
(4)分析侧重点不同可行性研究既重视技术,又重视经济技术方面的论证;项目评估较侧重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论证分析。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1、市场调查:主要就是针对目标顾客做的调查,即以购买商品、消费商品的个人或企业为对象,研究购买、消费商品等各种事实、意见和动机。
2、市场调查的内容1)环境调查2)技术发展水平调查3)市场需求容量调查4)消费者及消费行为调查5)商品调查6)价格调查7)销售方式和服务调查8)销售渠道调查9)竞争对手调查和其它调查3、市场预测: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资料的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测算推断市场未来的前景。
3、市场调查的方法:资料调查、实地考察调查法、网络调查法。
应注意P43的德尔菲法。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评估1、物料供应方案评估的准则: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合理性、减少能源消耗准则。
2、建厂地区选择的准则1)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有利于逐步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均衡。
2)在统一规划下,处理好地区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的关系既要促进各地区合理分工协调,也要保证各地区的综合发展。
3)执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在建设项目布局是,正确处理集中和分散的关系,既要适当集中、相互配合,反对过分集中和过分分散互不联系的两种倾向。
4)建厂地区应尽量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地区。
5)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对自然条件、原材料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各地区对项目产品的需求及运输条件等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3、选择厂区时要考虑的因素1)社会经济文化因素2)基础设施及燃料动力条件3)原材料、燃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条件4)自然环境4、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1)服从城市规划要求2)厂址的气候、地址、地形等自然条件要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和生产的要求3)合理利用土地4)有利于专业化协作5)既考虑生产又方便生活6)尽可能节省投资7)注重环境保护盒生态平衡5、企业组织建立应遵循的原则1)有效性原则2)专业化、系统化、多样性原则3)统一命令、统一指挥原则4)合理确定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原则5)明确分工、权责对等原则6)统一行动、相互协调原则7)安能级原理选配人员原则6、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详见P91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即使在某特定环境区域内,由于某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打破环境的原有构成,对该区域环境质量带来影响所进行的分析、预测和平评估,提出对工程建设环境问题的科学论断,为有关部门工程建设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1)建设项目概况2)周边的环境状况3)建设项目环境预测及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5)公众参与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7)联系方式8)附录第五章、建设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评估1、技术方案评估的原则:技术先进、技术的实用性、技术的可靠性、技术的经济性2、技术方案评估的内容1)技术分析评价2)经济分析评价3)环境分析评价4社会分析评价2、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分析的内容1)工艺方案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分析2)工艺方案成本的经济性分析3)工艺方案原材料适应性分析4)工艺流程的均衡协调性分析5)工艺过程连续性分析6)工艺方案的成熟性分析7)工艺技术方案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分析8)工艺技术方案的环境保护分析3、项目设备方案选择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1)综合考虑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和理性2)重点考虑关键设备3)少用或不用非关键设备4)考虑设备的综合价格4、项目设备方案分析的内容1)主要工艺设备选型分析2)设备配套情况分析3)设备的可靠性分析4)设备的先进行分析5)设备的成套性分析6)设备的灵活性分析5、总平面布置的原则1)整体协调原则2)最短距离原则3)服从工艺流程走向原则4)节约用地原则5)安全和环保要求6、管线布置原则1)直线埋设,并与道路、建筑物的轴线及相邻管线平行2)尽量减少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的交叉,若交叉时宜直角交叉3)避开填土较深或土质不良的地段4)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架空管线尽可能共架布置5)尽量避开穿过露天堆物及建筑物、构筑物的扩展用地6)地下管线不重叠布置7)新增管线不应影响原有管线的使用7、土建工程方案设计的原则1)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2)满足项目对建筑功能的要求3)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4)造价要经济5)建筑形象要美观第六章重点在书本P151~P174第七章、建设项目财务效益评估1、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概念:财务评价就是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税、金融、外汇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抗风险能力及外汇效果等财务状况,据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
2、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原则1)坚持效益与费用计算口径一致的原则2)坚持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的原则3)坚持采用预测价格的原则4)坚持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原则3、项目财务评价报表体系1)利润与利润分配表2)陷阱流量表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4)资产负债表5)财务外汇平衡表6)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第八章、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评估1、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是按照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
计算项目队国民经济带来的净贡献,评估项目的经济和理性,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项目国名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关系共同点:1)他们都是经济效果评价,都是基本的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都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都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采用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经济盈利性指标进行效果分析2)两种评价都要在完成产品需求预测、工艺技术选择、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等可行性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点:1)评价角度不同2)评价任务不同3)评价范围不同4)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划分不同5)使用的价格体系不同6)依据评价参数不同7)评价对象不同第九章建设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评估概述1、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通过确定项目的产量盈亏平衡点,分析、预测产品产量对项目盈亏的影响,达到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量越低,说明该项目抗风险能力越强。
2、敏感性分析:是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很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第十章、建设项目总评估1、建设项目总评估:是项目评估全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漓建项目进行评估的总结,从总体上判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先进性、财务和经济的可行性,进而提出结论性建议和意见。
因而,项目总评估是在建设项目的分项评估基础上,对项目进行全面权衡,从总体上把握项目可行性和合理性,并提出方案选择和项目决策的结论性意见,撰写项目评估报告,为项目投资或带框决策提供书面依据的综合性评估3、建设项目总评估的内容1)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2)项目建设和声场条件评估3)项目的技术方案评估4)项目的投资效益评估5)项目是否可行和方案是否优化的综合性意见4、编写评估报告1)投资者概况2)项目概况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4)市场分析5)建设条件分析6)生产条件分析7)生产技术、工艺技术和设备分析8)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财务基础数据的计算11)财务效益分析12)国民经济分析13)不确定性分析14)总评估第十一章、建设项目后评估1、建设项目后评估:是指在建成投产并达到生产能力后,通过对项目准备、决策、设计、实施、试生产直至达产后全过程的再评价,衡量和分析其实际情况与预计情况的偏离程度及产生的原因,全面总结项目投资管理经验,为今后项目的准备、决策、管理、监督等工作的改进创造条件,并为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