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和平渐进的方式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 曾说:“上下两院如果做 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 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的面 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国王
行 政 权
统而不治
形式批准
形式任命
内阁 (首相)
受议会监督 对议会负责 直接 选举
议会
立 法 权 司 行 法 政 权 监 督 权
选 民
五、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5、曲折: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 6、结束: 光荣革命(1688年)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 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 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 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 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 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民主
1649 1688
1640
军事独裁)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共 和国被护国政体所取代。
对内以武力维 护秩序,对外则派 兵征服爱尔兰和苏 格兰。 1653年12月16 日,克伦威尔正式 宣布就任“护国 主”。
克伦威尔的功过 (如何对待传统)
既然克伦威尔在严重的危机中挽救 了议会事业,他当然应该成为历史上独 裁和军事专政的代表。他是杰出的军人 和政治家,不过同英格兰的民族精神却 是格格不入的。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
1653年4月,克伦威尔派士兵驱逐议会, 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军事政变。自此后, 英国革命就迷失了方向:革命是以维护议会 的自由权利开始的,反抗国王的专制统治; 但现在国王被处死了,议会却也失去了权利, 起而代之的是一个强制性的力量,它完全以 武力为后盾。革命背离了出发点,相反却走 向了反面,这以后革命就走下坡路了。 ——钱乘旦 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立法权和立法创议权 资产阶级议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 关。议会所拥有的立法权,包括提出法案(即立法 创议权),讨论、修改、通过或不通过法案的权力 等。议会的立法活动都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一 般说来,立法程序主要是提出、审议和通过法案 以及公布法律等几个阶段
• 英国政治体制如何体现权力的制衡关系?
(一)背景:
1、历史传统: 有限的王权——《大宪章》的颁布 2、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壮大
4、根源: “君权神授”的斯图亚特王朝 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5、宗教:清教的兴起

清教运动又称反国教运动。清教为16世纪60年 代传入英国的加尔文宗,信仰该教的称清教徒。16 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后的国教会是封建专制王权的重 要工具,保留了天主教的重要教义和仪式。新教派 则代表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反对国 教中的天主教传统和繁琐的宗教仪式,主张教会组 织民主化,反对国王为教会首脑,减少宗教节日, 并反对封建主的奢侈生活,故被称为清教徒。清教 教义的要旨为:不受主教干预,自由祈祷;人人都 能同上帝直接交流,建立不要教派的独立组织。16 世纪70—80年代,清教徒脱离国教会建立独立的宗 教组织。1640年,资产阶级在清教徒旗帜下掀起反 专制制度的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披上了宗教外衣。
考纲要求:
1、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 2、克伦威尔 与护国政体 3、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4、光荣革 命与《权利法案》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时间轴
14世纪
经济 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推动
新航路开辟和殖 民活动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英国资 产阶级 革命
法律至上 法治取代人治、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制 议会主权 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
国王
行 政 权
立 法 权 司 法 权
议会
行 政 监 督 权
三、影响:
A 政治: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制, 专制转向民主,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 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 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 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 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 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 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 衡执政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对矛盾:议会与国王的矛盾 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全力 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等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议会主导权由 大地产者、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1832年议会改革),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政治 资产阶级产生
思想 文化
文艺复兴14— 16世纪
宗教改革
• • • • •
一、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过程) 二、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三、影响 四、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五、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一、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1640――1688)
(12京)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 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 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 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误区警示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 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 王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形成之后。 所以,不可误认为英国国王成为“虚君” 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1)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新兴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结果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和平渐进的方式
• (11苏)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 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 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 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 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 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 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
17世纪前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召集议会(立法权)
任命大臣(行政权)
国王
任命法官(司法权)
议会
(封建贵族)
同意征税(征税权)
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权力 君主专制政体
17世纪英国王权与议会的斗争 斯图亚特王 朝统治 强调 “君 权神授” 加强专制 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 新航路开辟,
王权与议会 权力斗争
资本主义发展
时间
1653
16资产阶级 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二、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 君主立宪制 原则: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 内容:略 传统的以确认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法 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立法 凡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 征税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 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司法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 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军事
第三单元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代议 制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
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 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是间接民主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 代议机关是议会,代议制是资产阶级 革命胜利、夺权后正式确立的。
代表:范围和权力的扩大 议政:代议机构的民主化
第1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 宪政体的形成
资产阶级、 新贵族壮大
控制议会要 求政治地位
(二)革命过程 • 1、开始:1640年议会召开 • 2、发展:内战的爆发 •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 克伦威尔脱颖而出,取得马斯顿荒原 战役和纳西比战役的胜利。 • 结果:议会军战胜王军。 3、高潮: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4、独裁:“护国政体” (资产阶级性质的
B 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联系工革)
C 促进世界其他地区政治文明进程(联系启 蒙运动)
•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 的颁布表明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四、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对议会负责)
1、概况:内阁承担行政职责;1721年, 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 首相。 2、原则(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 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内阁)的不信 任案,全体辞职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两党轮流执政:19世纪初,英国国王 还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任首相和内阁 大臣。但是,到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 的逐步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议会选举不 再是候选人之间的个人竞争,而变成两大 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上台组阁。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 依 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谈谈现代化各要素(政治变革和经济发 展)之间的关系。
六.特点 (1)核心: 基础: (2)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首 (3)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相 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 领导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