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的扩大培养是发酵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该工序又称之为种子制备。
种子制备不仅要使菌体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经过种子制备培养出具有高质量的生产种子供发酵生产使用。
因此,如何提供发酵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数量足够而且不被其他杂菌污染的生产菌种,是种子制备工艺的关键。
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工业生产规模越大,每次发酵所需的种子就越多。
要使小小的微生物在几十小时的较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发酵转化任务,那就必须具备数量巨大的微生物细胞才行。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就是要为每次发酵罐的投料提供相当数量的代谢旺盛的种子。
因为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接种量的大小有关,接种量大,发酵时间则短。
将较多数量的成熟菌体接入发酵罐中,就有利于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罐的利用率,并且也有利于减少染菌的机会。
因此,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不但要得到纯而壮的菌体,而且还要获得活力旺盛的、接种数量足够的菌体。
对于不同产品的发酵过程来说,必须根据菌种生长繁殖速度快慢决定种子扩大培养的级数,抗生素生产中,放线菌的细胞生长繁殖较慢,常常采用三级种子扩大培养。
一般50 t发酵罐多采用三级发酵,有的甚至采用四级发酵,如链霉素生产。
有些酶制剂发酵生产也采用三级发酵。
而谷氨酸及其他氨基酸的发酵所采用的菌种是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很快,一般采用二级发酵。
种子制备的过程细菌、酵母菌的种子制备就是一个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
细菌的斜面培养基多采用碳源限量而氮源丰富的配方,牛肉膏、蛋白胨常用作有机氮源。
细菌培养温度大多数为37 ℃,少数为28 ℃,细菌菌体培养时间一般1~2天,产芽孢的细菌则需培养5~10天。
霉菌、放线菌的种子制备一般包括两个过程,即在固体培养基上生产大量孢子的孢子制备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产大量菌丝的种子制备过程。
⒈孢子制备孢子制备是种子制备的开始,是发酵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孢子的质量、数量对以后菌丝的生长、繁殖和发酵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
不同菌种的孢子制备工艺有其不同的特点。
⑴放线菌孢子的制备放线菌的孢子培养一般采用琼脂斜面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一些适合产孢子的营养成分,如麸皮、豌豆浸汁、蛋白胨和一些无机盐等。
碳源和氮源不要太丰富(碳源约为1%,氮源不超过0.5%),碳源丰富容易造成生理酸性的营养环境,不利于放线菌孢子的形成,氮源丰富则有利于菌丝繁殖而不利于孢子形成。
一般情况下,干燥和限制营养可直接或间接诱导孢子形成。
放线菌斜面的培养温度大多数为28 ℃,少数为37 ℃,培养时间为5~14天。
采用哪一代的斜面孢子接入液体培养,视菌种特性而定。
采用母斜面孢子接入液体培养基有利于防止菌种变异,采用子斜面孢子接入液体培养基可节约菌种用量。
菌种进入种子罐有两种方法。
一种为孢子进罐法,即将斜面孢子制成孢子悬浮液直接接入种子罐。
此方法可减少批与批之间的差异,具有操作方便、工艺过程简单、便于控制孢子质量等优点,孢子进罐法已成为发酵生产的一个方向。
另一种方法为摇瓶菌丝进罐法,适用于某些生长发育缓慢的放线菌,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缩短种子在种子罐内的培养时间。
⑵霉菌孢子的制备霉菌的孢子培养,一般以大米、小米、玉米、麸皮、麦粒等天然农产品为培养基。
这是由于这些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较适合霉菌的孢子繁殖,而且这类培养基的表面积较大,可获得大量的孢子。
霉菌的培养一般为25~28 ℃,培养时间为4~14天。
⒉种子制备种子制备是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的孢子或菌体转入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繁殖成大量菌丝或菌体的过程。
种子制备所使用的培养基和其他工艺条件,都要有利于孢子发芽、菌丝繁殖或菌体增殖。
⑴摇瓶种子制备某些孢子发芽和菌丝繁殖速度缓慢的菌种,需将孢子经摇瓶培养成菌丝后再进入种子罐,这就是摇瓶种子。
摇瓶相当于微缩了的种子罐,其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与种子罐相似。
摇瓶种子进罐,常采用母瓶、子瓶两级培养,有时母瓶种子也可以直接进罐。
种子培养基要求比较丰富和完全,并易被菌体分解利用,氮源丰富有利于菌丝生长。
原则上各种营养成分不宜过浓,子瓶培养基浓度比母瓶略高,更接近种子罐的培养基配方。
⑵种子罐种子制备种子罐种子制备的工艺过程,因菌种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和三级种子的制备。
孢子(或摇瓶菌丝)被接入到体积较小的种子罐中,经培养后形成大量的菌丝,这样的种子称为一级种子,把一级种子转入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二级发酵。
如果将一级种子接入体积较大的种子罐内,经过培养形成更多的菌丝,这样制备的种子称为二级种子,将二级种子转入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三级发酵。
同样道理,使用三级种子的发酵,称为四级发酵。
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决定于菌种的性质和菌体生长速度及发酵设备的合理应用。
种子制备的目的是要形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体。
孢子发芽和菌体开始繁殖时,菌体量很少,在小型罐内即可进行。
发酵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发酵产物。
产物是在菌体大量形成并达到一定生长阶段后形成的,需要在大型发酵罐内才能进行。
同时若干发酵产物的产生菌,其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和培养条件的要求有差异。
因此,将两个目的不同、工艺要求有差异的生物学过程放在一个大罐内进行,既影响发酵产物的产量,又会造成动力和设备的浪费。
种子罐级数减少,有利于生产过程的简化及发酵过程的控制,可以减少因种子生长异常而造成发酵的波动。
种子培养种子培养要求一定量的种子,在适宜的培养基中,控制一定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方法,从而保证种子正常生长。
工业微生物培养法分为静置培养和通气培养两大类型,静置培养法即将培养基盛于发酵容器中,在接种后,不通空气进行培养。
而通气培养法的生产菌种以需氧菌和兼性需氧菌居多,它们生长的环境必须供给空气,以维持一定的溶解氧水平,使菌体迅速生长和发酵,又称为好气性培养。
⒈表面培养法表面培养法是一种好氧静置培养法。
针对容器内培养基物态又分为液态表面培养和固体表面培养。
相对于容器内培养基体积而言,表面积越大,越易促进氧气由气液界面向培养基内传递。
这种方法菌的生长速度与培养基的深度有关,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越大,生长速度越快。
⒉固体培养法固体培养又分为浅盘固体培养和深层固体培养,统称为曲法培养。
它起源于我国酿造生产特有的传统制曲技术。
其最大特点是固体曲的酶活力高。
⒊液体深层培养液体深层种子罐从罐底部通气,送入的空气由搅拌桨叶分散成微小气泡以促进氧的溶解。
这种由罐底部通气搅拌的培养方法,相对于由气液界面靠自然扩散使氧溶解的表面培养法来讲,称为深层培养法。
其特点是容易按照生产菌种对于代谢的营养要求以及不同生理时期的通气、搅拌、温度与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等条件,选择最佳培养条件。
⑴深层培养基本操作的三个控制点①灭菌发酵工业要求纯培养,因此在种子培养前必须对培养基进行加热灭菌。
所以种子罐具有蒸汽夹套,以便将培养基和种子罐进行加热灭菌,或者将培养基由连续加热灭菌器灭菌,并连续地输送于种子罐内。
②温度控制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培养温度进行种子培养,由于随着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产生热量,搅拌也会产生热量,所以要维持温度恒定,需在夹套中或盘管中通冷却水循环。
③通气、搅拌空气进入种子罐前先经过空气过滤器除去杂菌,制成无菌空气,而后由罐底部进入,再通过搅拌将空气分散成微小气泡。
为了延长气泡滞留时间,可在罐内装挡板产生涡流。
搅拌的目的除增加溶解氧以外,可使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均匀地分散在种子罐内,促进热传递,以及pH均充,并使加入的酸和碱均匀分散等。
⑵几种深层培养法①控制培养法根据罐内部的变化情况,掌握短暂时间内状态变量的变化以及可能测定的环境因子对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控制培养,以达到产物的最优培养条件。
为此,用测定状态变量的传感器取得数据,经电子计算机进行综合分析,再将其结果作为反馈调节的信号,将环境(培养条件)控制于给定的基准内。
这就叫做电子计算机控制培养。
目前已大量用于露天大罐啤酒发酵。
②载体培养法载体培养法脱胎于曲法培养,同时又吸收了液体培养的优点,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培养方法。
特征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多孔材料代替麸皮之类的固体基质作为微生物的载体,营养成分可以严格控制。
发酵结束,只要将菌体和培养基挤压出来进行抽提,载体又可以重新使用。
③两步法在酶制剂的两步法液体深层培养中,每一步菌体相同而培养条件不同,因为微生物生长与产酶的最适条件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往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能大大增加菌体或菌丝的生长,然而却严重阻碍许多种酶的合成。
加强培养液的通气虽然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可是在多数场合下反而抑制酶的合成。
为了取得最大的高活力酶,必须制定一种调节方法,既要求细胞的单位酶活力高,又要求细胞数量多,也就是说,给菌体在各种生理时期创造不同的条件。
两步法液体深层培养就是实现这种调节的具体措施之一。
酶制剂生产两步法的特点是将菌体生长条件(生长期)与产酶条件(生产期)区分开来。
菌体先在丰富的培养基上大量繁殖,然后收集菌体浓缩物,洗涤后再转入添加诱导物的产酶培养基,在此期间,菌体积累大量的酶,一般不再繁殖,营养成分或诱导物得到充分的利用。
种子质量的控制种子质量是影响发酵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
种子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两个方面。
这就是说既要有优良的菌种,又要有良好的培养条件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种子。
㈠影响孢子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孢子质量与培养基、培养温度、湿度、培养时间、接种量等有关,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认真加以控制。
⒈培养基构成孢子培养基的原材料,其产地、品种、加工方法和用量对孢子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生产过程中孢子质量不稳定的现象,常常是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所造成的。
原材料产地、品种和加工方法的不同,会导致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
例如,由于生产蛋白胨所用的原材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蛋白胨的微量元素含量、磷含量、氨基酸组分均有所不同,而这些营养成分对于菌体生长和孢子形成有重要作用。
琼脂的牌号不同,对孢子质量也有影响,这是由于不同牌号的琼脂含有不同的无机离子造成的。
此外,水质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地区的不同、季节的变化和水源的污染,均可成为水质波动的原因。
为了避免水质波动对孢子质量的影响,可在蒸馏水或无盐水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盐,供配制培养基使用。
例如在配制生产四环素的斜面培养基时,有时在无盐水内加入0.03%(NH4)2HPO4,0.028%KH2PO4及0.01%MgSO4,确保孢子质量,提高四环素发酵产量。
为了保证孢子培养基的质量,斜面培养基所用的主要原材料,糖、氮、磷含量需经过化学分析及摇瓶发酵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制备培养基时要严格控制灭菌后的培养基质量。
斜面培养基使用前,需在适当温度下放置一定的时间,使斜面无冷凝水呈现,水分适中有利于孢子生长。
配制孢子培养基还应该考虑不同代谢类型的菌落对多种氨基酸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