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类作文审题训练
(2)图书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标价,而是 其中的文化内涵,只要能卖到民众手中,它的 文化价值才能得以展现。导人们阅 读经典的纸质图书,缓解“手机依赖症”, 有益身心健康”? 答:因为
(1)当前正规的出版物定价虚高,读者 常常“望价兴叹”,对于囊中羞涩的莘莘学 子来说更是“可望不可及”,于是便宜且方 便电子书就成了爱书人的首选。
饥者不食嗟来之食,渴者不饮盗泉之水,何也? 只为尊严。文化知识也是有尊严的,岂容贱卖亵 渎?
现实中,忽略文化产品的巨大价值、尊贵身份而 轻贱它们的事并不鲜见。不久前,一桩有关北京故宫 博物院的文物损坏赔偿案引发热议。为何?这两件被运 送到台湾参展的清末国宝,因运送不当受损,举办方 与故宫联合起诉,结果台湾司法机构判决按每公斤100 元台币赔偿。无独有偶,一位乘客从上海乘飞机到天 津滨海国际机场,飞机落地后发现其托运的行李箱中 价值2.6亿元的两件“珐琅彩描金大碗”毁坏成了碎 片,航空公司也称按照有关规定,只能按1公斤100元 的标准赔偿。好笑?震惊?愤怒?当书籍等同于萝卜白菜 被论斤售卖,当国宝级的古玩如同锅碗瓢盆被论斤赔 偿,我们的文化体面何在?尊严何在?可见,作为知识 与文化的载体的文化产品,已不是普通商品,过度商 业化的行为,只会让它失去原有的格调与品位,只会 扭曲人们的价值观。
1、为什么说“图书论斤卖,是不尊重知 识”的表现?
2、为什么说“图书论斤卖,利于知识的 传播,利于体现图书的文化价值”?
3、为什么说“图书论斤卖,利于引导人 们阅读经典的纸质图书,缓解“手机依赖 症”,有益身心健康”?
.
1、为什么说“图书论斤卖,是不尊重知识”的 表现? 答:因为
(1)图书承载的思想与文化,不能等同于 “萝卜白菜”等的商品,用“斤两”无法体现 它真正的价值。
l “论斤卖”: (2)“论斤卖”代表什么?
(是一种促销方式。)
.
三、确定立意
立意一:图书论斤卖,是不尊重知识,贬低了书 籍的文化价值。
立意二:图书论斤卖,利于知识的传播,利于体 现图书的文化价值。
立意三:图书论斤卖,利于引导人们阅读经典的 纸质图书,缓解“手机依赖症”,有益身心健康。
.
四、设问启发,使立意更明晰,更深刻 。
时评类作文审题训练
.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一”期间,重庆杨家坪步行街,图书论斤卖。 一搭建的流动书店内全场图书每斤售价为18元人民币, 吸引不少市民选购。购书现场很热闹,选购者踊跃, 书籍种类繁多,包括时下的畅销书、中外名著等,还 有不少装帧精美的精品书。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 认为图书当萝卜白菜卖,是不尊重知识文化;有人认 为有买有读,才能体现书的文化价值,利于知识的传 播;也有人认为,这种销售方式可以冲淡人们对电子 读物的喜爱,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手机依赖症。
贱卖图书会让知识贬值,文化尴尬,作者伤心, 还会给读者留下许多后遗症。袁枚在《黄生借书说》 中提到“书非借不能读也”,此说很有见地。的确, 书往往因其难得而备受珍惜,人们也因此而更懂它 的价值。如果一些精品图书、精品艺术长期如此戏 卖,还有几个人看到他喜欢的书会有“如获至宝” 的感受?还有几个人会对它如饥似渴,“如同饥饿 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恐怕只会多出许多乱扔乱 丢的废纸而已,热爱知识,尊重文化的价值观也会 同这些废纸一起被践踏。一个真正尊重知识的爱书 之人,哪怕“洛阳纸贵”,也会倾其所有,何用这 种贱卖方式诱惑?
结尾:因此,“图书论斤卖”的行为虽说 能卖出一些书,但这是对知识不尊重的行为, 绝不可提倡。
图书岂能论斤售卖
图书如同萝卜白菜般论斤售卖,令人心痛不 已!
不可否认,在数字阅读率已超过传统阅读率的 时代,此举对普及大众阅读,缓解“手机依赖症” 有一定作用,然而,知识的传播,图书的推广, 非得用如此贱卖的方式吗?
论斤售卖、论斤赔偿不仅有辱于知识文化的尊严, 更是对如同鱼翅般的精品文化、精品艺术的大不敬。试 问,当看到司马迁忍辱含垢、呕心沥血二十多年创作的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曹雪 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的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和那 些“文化快餐”混在一起被低价叫卖时,你感受如何?难 道不觉得汗颜吗?一些精品图书遭受如此待遇,这是对经 典的亵渎,是对创作者的极不尊重,更是对祖先的大不 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文化的悲哀。相反,在欧 美一些发达国家,同样一本书,它的价格要高许多。并 非他们的纸张要贵得多,印刷成本要高得多,出售者追 求的利润要大得多,根本的原因在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对文化的敬畏。
(2)“图书论斤卖” 让普通民众也能买 得自己喜欢的图书,有利于形成全民的读书 氛围,久而久之,“手机依赖症”自然得到 缓解。
.
例一: 开头:“图书论斤卖”反映国民阅读现状,
更不能为了把书卖出去了而忽视图书真正的价 值,亵渎知识文化。
主体: 指出国民忽视文化产品的普遍现 象;深入探讨忽视文化可能导致的恶果。
(2)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理应得到相应 的尊重,并按正常的方式进行推广,“论斤卖” 是卖纸张还是包装?这无疑会使本就缺乏阅读 习惯的民众更加看轻图书。
.
2、为什么说“图书论斤卖,利于知识的传播, 利于体现图书的文化价值”?
答:因为
(1)中国社会缺乏阅读的氛围,纸质图书 大量滞销,束之高阁的图书价值何在? “图书 论斤卖”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引发的书 市的火爆,总比让图书堆积仓库要好得多。
读了以上材料,你更认可哪种看法?请综合材料内 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一、精准立意 (一)看清题目要求; (二)概括材料大意,提取立意“关键词”;
(一)题目的要求意味着什么? 1.“你更认可哪种看法? ”
你必须认可其中的某种看法,不能全盘认可, 也不能全盘否认。 2.“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作文过程中,要体现你为什么认可这种看法, 为什么不认可其他看法。
(二)提取立意“关键词” ——“图书论斤卖”
.
二、围绕“关键词”设问启发,让自己的理解更加深刻。
l “图书论斤卖 ”:
(1)“图书论斤卖”是什么? (2)为什么“图书”要“论斤卖”? (因为图书市场 疲软,纸质图书滞销。)
l “图书”: (1)“图书”是什么? ( A. 一种文化产品; B.是思想文化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