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概况和现状分析摘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新时代。
而筹备多年的股指期货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首批4个合约开始交易。
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本文介绍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并对已经上市2年多的股指期货市场进行简单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金融期货国债期货外汇期货股指期货一、引言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7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和在汇率自由浮动所带来的影响,西方各国纷纷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以往的利率管制得以放松,由此导致了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而剧烈。
在这种背景下,外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品应运而生。
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及其交易方式的不断进步,股指期货也在80年代初产生。
在金融期货推出的短短20多年时间里,其交易迅速发展。
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尽管商品期货交易量在不断增长,但其相对量却是下降的,金融期货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期货品种,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在2011年,金融类衍生品交易量占全部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较大比重,约为88.7%,其中排在成交量前三位的股票指数、单个股票及利率衍生品交易量合计占全部衍生品交易量的76.2%。
商品类衍生品交易量占全球衍生品交易量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10年的13.39%降至10.4%。
1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推出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和股票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但由于当时市场调节尚不具备,除国债期货外,另两类期货都未形成规模。
虽然这些早期的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目前,我国金融环境相对于90年代初期有了显著1资料来源:期货日报/Newspaper/Show110260.html的变化,发展金融期货的条件日益成熟。
与此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放开,国债回购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回购利率成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形式,为国债期货的恢复提供了现实依据。
而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包括外汇期货在内的货币类衍生产品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日趋增强。
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1993年和1998年的两次清理整顿,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
2001、2002年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
2003年以来,新的商品期货品种不断推出,交易量不断创出新高。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并于10月30日启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
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金融期货的推出奠定了法制基础。
2010年4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这对于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金融期货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做简单介绍,并对未来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二、我国金融期货发展历史概况2.1 我国金融期货历史概况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了金融期货交易试点,1992年6月1日,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推出了外汇期货交易;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国债期货合约;1993年3月10日,海南证券交易中心首次推出深圳股份综合指数期货的A股指数期货。
表1 中国金融期货历史状况一览但自90年代早期金融期货推出以来,除国债期货外,其他几类交易均为形成较大规模,虽然这些试点未取得成功,但却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2.2 我国外汇期货历史回顾1992年6月1日,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推出外汇期货,进行人民币兑换美元、日元、英镑、德国马克和港币的外汇期货交易。
但是,但是的“外汇交易”与真正的外汇期货有一定差距,如1993年6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布《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方法》,其中对于外汇期货交易的丁野是“以远期合同形式承诺在将来某一指定日期买进和卖出规定金额的外汇买卖”,并要求保证金额不低于30%。
这个定义对于期货的理解有偏差,而且交易规定也不合理。
在1992年到1993年,外汇期货曾经兴盛一时。
但好景不长,由于缺乏监管,市场混乱,不少银行业因为没有对风险进行应有的控制而产生大额损失。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在1994年联合下文,严禁金融机构以任何形式从事外汇保证金及外汇期货交易。
因交易需求长期不足,1996年3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办法》完全失效并宣布其废止。
除了期货监管本身的问题外,当时还有如下因素阻碍外汇期货的发展。
(1)外汇管制较严尽管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的汇率制度由双轨并为单轨,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基本上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但是对资本项目仍然有严格的限制。
这使市场投机者缺位,造成只有套期保值者的外汇期货市场,导致期货市场流动性处于极低的水平,这是使得外汇期货市场无法运行的原因之一。
(2)利率尚未市场化当时的利率机制虽然几经改革,但仍然具有强烈的计划性,利率水平有人民银行进行统一制定,国务院核定,调整明显滞后,执行缺乏弹性。
(3)外汇现货市场发展不完善期货现货市场不规范、不统一。
虽然上海在94年成立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但在当时是调剂市场和交易市场并存的。
在实际交易中,一些通行的市场规则并没有建立起来。
从市场的参与者来看,当时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范围采取了很严格的限制措施,尤其是对其经验本币业务没有放开。
同时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进程缓慢,一系列适应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规范的法规没有建立起来。
(陈晓红2007)2.3 我国国债期货历史回顾(1)早期国债期货的低迷期我国历史上推出国债期货的目的之一是国债现货市场的发展。
当时我国国债发行极难,1990年以前,国债一直是靠行政分配方式发行。
国债的转让流通起步于1988年,1990年才形成全国性的二级市场。
从1981年到1995年间,我国发行国债4509.33亿元,个人投资者普遍把国债作为一种变相的长期储蓄存款,很少有进入交易市场的兴趣。
1992年年底,国债的转让价格已经大大跌破面值。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国债期货合约,希望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能够带动国债市场的发展,但是国债期货试行的两周内,交易清淡,仅成交19口。
2(2)政策调整下的高投机期1993年7月10日,情况发生变化,这一天,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国债发行条件的公告》,公告称,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政府决定将参照中央银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的保值补贴。
国债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
国债期货市场的炒作空间扩大了。
所谓的保值贴息指得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
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项损失,财政部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称之为保值贴息。
从经济学2资料来源:期货日报网/Article/Show103751-198.html的角度来看,保值贴息应该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相等,而在国际惯例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现在的中国)已经取消了这一补贴,原因在于,国债购买者在购买时应当自行预见金融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
(3)327国债事件31995年时,国家宏观调控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
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
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而另外一边,当时的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经开),隶属于财政部,有理由认为,它当时已经知道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
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
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
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及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
这对于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
管金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
下午四点二十二,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
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
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使得这次激烈的多空绞杀终于以万国证券盈利而告终。
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
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
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3资料来源:百度百科/view/265923.htm分钟内多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
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
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2月24日,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做出六项规定,即1、从2月24日起,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涨跌停板制度,2、严格加强最高持仓合约限额的管理工作,3、切实建立客户持仓限额的规定,4、严禁会员公司之间相互借用仓位,5、对持仓限额使用结构实行控制;6、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
同时,为了维持市场稳定,开办了协议平仓专场。
(4)事件尾声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无奈地划上了句号。
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都公布了对“327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决定说,“这次事件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公司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