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管理,分七个方面介绍团队建设。
中国古人把成功必备的三个条件归纳为“天时,地利,人和”,而在现代的管理理念中“人和”主要就是指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这个团队大可以到一个国家,小可以到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上。
特别是在IT 的这个新兴行业中,人的创造力成为企业核心的发展力,谁拥有最多最强的人才,谁就是市场的胜者。
而使这些充分发挥他们在项目中的作用,团结协作,则是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所以项目的团队建设对于项目的成败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浅谈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建设李莹(石家庄供水集团,河北石家庄050021)中国古人把成功必备的三个条件归纳为“天时,地利,人和”,而在现代的管理理念中“人和”主要就是指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这个团队大可以到一个国家,小可以到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上。
特别是在IT 的这个新兴行业中,人的创造力成为企业核心的发展力,谁拥有最多最强的人才,谁就是市场的胜者。
而使这些充分发挥他们在项目中的作用,团结协作,则是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所以项目的团队建设对于项目的成败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做好团队建设的几个建议:一、明确工作目标我们知道团队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要有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团队目标是一个有意识地选择并能表达出来的方向,它能促进组织的发展,使团队成员有一种成就感,能够为团队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参照物,同时能成为判断团队进步的可行标准,而且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合作和共担责任的焦点。
有了这个目标大家才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在项目管理中,这个目标就是项目的任务和职责,而一个好的团队,每一个队员都应该明确知道工作目标和自己在项目中职责。
二、团结协作有了共同的目标,而队员不向这个目标共同努力,还是不行的,因此在团队中需要一种协作的精神,这是团队建设的关键所在。
就像是我们的双手,要想完成日常工作,单靠一根手指是做不到的,只有五根手指协作起来,才能完成我们想做的事情。
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
三、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在项目中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合理进行人员分配在团队建议中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划分,明确岗位职责,不仅让员工明确知道自己的任务,有了个人的工作目标,而且对管理者可以更好的界定个人工作能力,进行绩效考评。
我们公司曾经做过一个水厂生产自控系统项目。
由于这个项目的时间紧,任务重,公司特地从三个部门,一个是自控部门,一个是网络部门,一个是软件开发部门抽了几名骨干组成了项目组。
为了加快进度,项目经理只对工程进行了大致划分,没有把任务明确分给到个人,只是让队员进行个人协调。
因为前期的用户需求没有调查详细,工作任务也没有分解细化,在工程实施中问题暴露出来,一是工作过程中有人一直很忙碌,有人却做完仅有的一点工作后无所事事,造成了人员的极大浪费;二是工作分工不明确导致工作交叉较多,出现问题确认不了具体的责任人,而不得不靠各职能部门领导来进行协调,并且到最后绩效考核时引起了队员的很大争议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前提是互相尊重,不懂得尊重人,一切都无从谈起。
这个尊重是有形的,是可以看得出来、感觉得到的,比如说:你对人的守时、守信、虚心听取意见等等。
最大、最可贵、最有效地的尊重是信任,这个信任在项目管理中体现为对团队成员的合理、有效的授权和委任。
授权与予责应该是同时的、并列的,授予权力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承担责任必须授予相应的权力以支持。
有权无责是浪费权力职能,会影响主管者的威信,引起员工的不满或怠工;有责无权必然会导致职责落实不到位,影响工作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在授权时,应把任务、目标、效果等向被授权者交代清楚,至于如何去实现,应由被授权者自主解决,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不应多加掣肘。
被授权者在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错误或失误,项目经理应勇于承担责任,并帮助其寻找原因和解决措施,为授权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授权以后,不要因被授权者稍有差错就将权力收回。
否则,一是容易使被授权者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产生被欺骗的感觉,影响其工作情绪;二是如果授权他人或自己亲自处理的结果仍然很差,则会产生更大的副作用,直接影响授权者的威信。
因此,要允许被授权者犯错误,并指导其改正错误,将功补过,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五、做好沟通工作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
项目经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沟通,通常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应该占到全部工作的75%~90%。
良好的交流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发现潜在的问题、控制好项目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没有沟通就没有项目。
在项目中,很多人也知道去沟通,可效果却不明显,似乎总是不到位,由此引起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其实要达到有效的沟通有很多要点和原则需要掌握,尽早沟通、主动沟通就是其中的两个原则,实践证明它们非常关键。
现在的很多科技公司是在原来的国企基础上进行改制后成立的,在过去国有企业中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型结构的层级组织,它层次过多、传递信息的渠道单一而且过长,反应迟缓。
新的公司虽然已经打破了的“等级森严”的管理制度,但是原来固有的沟通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影响,这对团队建设是很不利的,对项目管理也是有很大负面影响。
在我们就近开发的水厂调度系统改造项目中,由于沟通不善,工作中就出现了一个纰漏。
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是我们网络工程部的主管,由于项目经理一直在计算机系统集成方面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的测重点也就放在了这方面,而在水厂自动控制方面,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没有与自控工程师进行详细的方案沟通,最后出现了新旧系统不能兼容,总体设计方案不得不进行更新补充的结果。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团队沟通处理好的话,这个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
六、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在项目团队的建设过程中,要想真正激励每一个团队成员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二)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员工工作。
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下转第43页)(上接第39页)了组织发展的契机。
物质需求只能让人得到生理上的满足,是最底层的需求,要想真正做到让员工满意,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需求。
而在团队建设中也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别激励因为团队中的每个队员都存在个体差别,因此项目经理在团队建设中要理解每一个队员的需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七、人员培训人员培训就是为了提高项目团队的技能而设计的各种活动。
在团队建设中的培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培训,一是管理方面的培训。
在IT行业更新比较快,因此每个企业对工程师的技术培训是比较重视的,通过技术学习,可以提高员工素质,最大发挥其潜能,做到人尽其才。
在做好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对员工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管理培训不但适用于管理者,对普通员工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培训不仅可以增加职工的个人修养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创造和谐的团队关系,而且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提高经营效益,对实现项目目标起着很大的作用。
团队建设是一项控制难度很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在所难免,因此团队的综合竞争力来自于对团队成员专长的合理配置。
只有营造一种适宜的氛围,不断地鼓励和刺激团队成员充分展现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潜能,团队才会迸发出如原子裂变般的能量,从而真正培养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团队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1]田照军,吴明.管子,兵学思想论析[J].社会纵横,2010.[2]姜国柱.中国军事思想通史(先秦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吕思勉.中国通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5]中国军事史编写组编著.中国历代军事思想[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所以对待战争必须“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以上的这些政治军事思想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用今人的话说就是主要讨论军事与政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而在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中所体现的军事的辩证思维却更显淋漓尽致,内容广泛和精辟了。
四、“易”----“运乎无方”,战争没有固定的模式,灵活用兵,因敌制胜古人认为万有的起源,是一种动力。
这种动力,是动而不已的。
所以贵“变通”,忌“执一”。
《易系辞》:“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孟子》:“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古代哲学思想中“易”的思想,即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在各兵家思想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我国古代兵书贯穿着因形用权,因情击敌,胜不可一的灵活用兵思想。
《管子》认为,战争形势、敌我态势是变化多端、神秘莫测的,战争指导者要做到变化无方、灵活自如,切不可墨守成规则。
它说:“运乎无方之事,应变无失之谓当。
”(《宙合》)“无方,胜之机”(《幼官》)。
“无方”即用兵打仗没有固定的模式,善于用兵者要做到“无设无形”。
《孙子》指出:“占胜不复,而应形无穷”。
他还以水因地形的制约改变其流动的方向,比喻作战指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重要的是要根据敌情及其变化制定取胜的方法和夺取胜利。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势,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吴子》主张“料敌用兵”“用情击敌”,强调“因形用权”。
亦即在不同的战场情况下,应灵活地采用不同的作战方法。
《孙膑兵法》指出,不可用一种态势下的取胜方法赢得各种态势下的胜利,即“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它强调,“胜不可一也”。
宋代名将岳飞也指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都强调灵活用兵,因敌制胜的重要性。
五、“有无相生”----“避实击虚”的辩证思维老子哲学中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有”与“无”的关系。
《道德经》中有“有无相生”,之说,是老子哲学用以说明天地万物所以然、所以生、所以成的基本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