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CDMss501200移动模架造桥机精品文档
CDMss501200移动模架造桥机精品文档
5.移行系统
ZQJ800型箱型梁移动支架造桥机与以前的造桥机相比,结 构尺寸和重量都大为增加,给造桥机的移行带来很大困 难。我国以前开发的ZQJ-32/56型移动支架造桥机,采用 的是牵引卷扬机或顶推油缸作动力,用拖拉滚轮箱和滑 靴作为滑移系统,该方法滚轮易损坏,主桁架下弦杆磨 损严重,滑靴与钢轨之间的磨阻力大,横向定位难,运 行不平稳。针对以上缺点,ZQJ800型造桥机设计了一套 全新的移行系统。
过
程
意义。
任
长大公司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为
务
了填补广东省在设计、使用移动模架进行
来
源
桥梁施工这一工法的空白,为未来在全省
与
乃至全国的特大桥工程积累经验,决定自
研
行组织研制CDMss50/1200移动模架,成
究
立设计组,并于2019年3月28日申请广东
过 程
省交通厅科技立项,获得批准。
任
设计组在消化、吸收国内外移动模
移动模架的总体设计分七个系统进行
(1)移动支架 (2)下 托 梁 (3)墩上支撑 (4)喂梁系统 (5)移行系统 (6)运梁系统 (7)电气系统
移动模架设计—总体设计
1.移动支架
我国以前开发的ZQJ32/56型移动支架造桥机, 移动支架采用的是单层八七 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宽 5.388米,高4.340米。根据 高速铁路双线单箱单室砼箱 梁的结构尺寸需要和强度设 计要求,以及造桥机整体设 计需要,ZQJ800型移动支架 造桥机的移动支架采用双层 八七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制 式器材拼组而成框架结构, 宽13.900米,高8.680米。
方案三:节段拼装(二),以军用梁为主要承重构 件,经设计检算进行局部加强,分节段现场预制梁位 拼装就位。
移动模架设计方案的选择
方案选择的原则
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辽河特大桥梁重较大,造桥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应符合箱梁的设计 技术要求。
技术先进适用
所确定的造桥机方案,其配套的施工技术除满足箱梁设计的技术要 求,还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同类型铁路桥梁施工中具有较广泛 的推广前景。
造桥机设计—总体设计
4.喂梁系统
在移动支架造桥机的主支架 和尾支架区段的上平联下设内 挂式运行轨道,在轨道上配置4
台 80T 起 重 小 车 , 采 用 无 线 遥控和变频调速技术将梁
段从造桥机的尾部直接吊运到 造桥机的腹内,成功地实现了 梁段一次性吊装就位和精确定 位。
造桥机设计—总体设计
来
图进行了审核,并获得通过。设计组经
源
过近一年多的研究设计,开发了适用于
与
湛江海湾大桥施工的“CDMss507月13日完成了第
究
一孔箱梁的浇注任务,标志该移动模架
过
程
的成功应用。
(返回目录)
二、国内外现状
国内外现状
移动模架架造桥技术是在墩顶原位完成该 孔箱梁混凝土浇注并施预应力后,再将整个移 动模架推移至下一孔,如此重复推移移动模架, 逐孔浇注直至全部桥孔施工完成,其核心设备 是移动模架造桥机。
移动模架的移行过孔
移动模架的支撑及托架安装
后支点悬挂恒载控制
全液压内模小车、横隔梁后浇及临时支座
移动模架拼装
移动模架试验
(返回“研究成果”
)
移动模架设计 方案的选择
移动模架设计方案的选择
湛江海湾大桥引桥特点 墩高:桥墩为空腹薄壁高墩,
墩身高度从19.2m~52.2m不等, 壁厚仅为50cm。
研究的主要内容
选择移动模架的结构形式、确定其主要技术性能参 数
分析和确定移动模架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模型 设计和开发移动模架墩上支撑及托架安装技术 研究后支点悬挂恒载控制技术 研究与移动模架配套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 研究移动模架的试验技术
解决的关键技术
移动模架的结构形式与力学分析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 专家光临指导!
祝各位领导和专家 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湛江海湾大桥 CDMss50/1200移动模架
研究成果汇报
目录
一、任务来源与研究过程 二、国内外现状 三、研究成果 四、查新情况说明
一、任务来源与研究过程
任
湛江海湾大桥系广东省“十五”重
务 点建设项目之一,大桥全长3981.17m, 来 源 主桥全长840m,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移动模架设计方案的选择
方案选择的原则
安全可靠
辽河特大桥跨度较大、梁较重、造价高、施工难度大, 在施工中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是先行条件。
经济合理
所确定的方案造价要尽量做到经济合理,确定方案时, 尽量采用制式器材,降低设备造价。
移动模架设计方案的选择
方案选择的原则
对施工环境干扰少
高速铁路施工多通过经济发达城市及地区,并跨越河流、 公路、铁路及其他障碍物。这就要求造桥机要具备较强 的跨越能力,尽量减少对其他设施的干扰。
梁重:箱梁为薄壁连续梁,
50m梁重1200t,两幅箱梁间距 离只有2cm。
墩帽比梁底略宽,远窄于上盖 板,对支垫于墩顶的架梁设备 是一个限制。
移动模架设计方案的选择
方案论证时提出了三个方案
方案一:模注法,自行设计整体桁架和配套模板, 进行整孔模注现浇;
方案二:节段拼装法(一),全新设计桁架体系。 自行设计整体桁架式造桥机,分节段现场预制梁位拼 装就位;
移动模架设计方案的确定
考虑到研制开发的造桥机的使用对象的特点、
上述三个方案的经济性、我单位已掌握的造桥施工
技术、结合方案选择的原则,最后,课题组选择了
方案三,即选用“八七” 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为
造桥机的主要承重构件,配以自动化、机械化程度
较高的机电系统,采用现场预制梁段、节段拼装施
工工艺设计开发造桥机。
务
南理工大学周颖博士后的指导下,对模架
来
整体和托架建立了计算分析模型,进行了
源
仿真模型的结构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并与
与
传统的经典力学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校
研
验,两种结果符合较好。根据计算结果和
究
专家的意见,设计组修改完成了个部分的
过 程
结果设计工作。
任
2019年5月20日长大公司组织有关钢
务
结构方面的专家对移动模架设计及加工
国内外现状
造桥工法于1959年由联邦德国首先开发,并在 卡特克哈克修建了13孔40米的连续梁。这项技术很快 推广到法国、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家,到1982年, 日本已用造桥法修建桥梁27座,其中包括公路桥梁17 座,跨长30~ 50米,大部分为预应力砼箱型梁。
国内外现状
使用移动模架施工在国内最早应用在公路桥梁上, 1990年修建的福建厦门高集海峡大桥的45m跨预应力混凝 土箱形连续梁 ,由原联邦德国PZ公司研制并由瑞士一家 公司提供; 2019年由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 DZ42/1000型移动模架在厦门海沧大桥东引桥现浇施工 42m跨连续曲线梁获得成功。
国内外现状
2000年南京长江二桥的南汊桥和北汊桥的引桥施工使用 挪威NRS公司研制开发的移动模架,箱梁形式有48m、50m、 55m双箱单室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30m等截面和50m 变截面PC连续箱形梁;2019年上海城建在东海大桥海陆连接 的浅海段亦引进挪威NRS公司研制并经武汉桥机厂改进的两套 移动模架,用于50m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施工。
(返回“研究成
果”)
移动模架主要技术 性能参数的确定
移动模架主要技术性能参数的确定
根据秦沈客运专线箱梁设计特点,结合京沪高
速铁路的初步设计,选定造桥机的主要技术性能参 数为:
设计跨度Lp≤32。
梁 体 宽 度 B≤12.80m 、 梁 体 高 度 H≤2.80m 、 梁 体 重 量 G≤800吨/孔。
造桥机设计—总体设计
2.下托梁
下托梁是直接承受和传递梁 段荷载的构件,包括耳板、横 梁、纵梁与箱式支撑、启闭装 置五部分,通过耳板将下托梁 销接于主桁架下弦节点上,下 托梁分三个单元组拼,在移动 支架前移过墩时,在横梁中间 分单元向两侧打开。
造桥机设计—总体设计
3.墩上支撑
墩上支撑系统用于支撑移 动支架,包括下垫梁、立柱、 上垫梁、悬臂梁、分配梁和 滑道支座,下垫梁和立柱采 用“八三”式军用桥墩制式 器材组拼而成。
国内外现状
在铁路桥梁施工方面,1992年,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主持研制的 ZQJ32/56型移动模架为我国使用移动模架建造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箱 形梁开创了先例,先后应用在灵武支线铁路杨家滩黄河特大桥、包 兰复线三盛公黄河特大桥、南昆铁路的白水河1号大桥、打梗大桥、 神延铁路秃尾河特大桥、内昆铁路老煤洞特大桥、石长铁路湘江大 桥等。2000年,在高速铁路方面,中铁大桥局在秦沈客运专线小凌 河大桥上采用MZ32移动模架建造了32m跨双线单箱预应力混凝土梁。 (返回目录)
务 架技术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在经过广
来 源
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湛江海 湾大桥双幅箱梁,并考虑到今后类似桥 梁的梁型技术设计,几经方案优化,历
与 经初步计算、比较、设计、验算、修改
研 设计等过程,于2019年1月20日完成了总
究 体方案设计,并通过了长大公司组织的
过 专家审核。
程
任
总体方案通过审查之后,设计组在华
与 引桥为双幅单箱单室等高度预应力混
研 凝土连续桥梁,东岸引桥跨径为两联
究 9×50m,西岸引桥跨径为两联8×50m。 过
程
任
为了积累在大江、海湾上采用
务
来
新技术、新设备进行预应力混凝土
源
箱梁施工的经验,本桥设计时提出
与 水中引桥50m箱梁采用移动模架进行
研 施工的方案,采用此方案对推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