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重力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
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是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面对严峻的资源匮乏形势,开展深部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发展深部采矿工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区域重力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一种物探方法,它可以通过对采集的区域重力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来绘制重力梯度带、找出重力异常区域,来帮助我们了解深部地质构造,同时结合地质构造与矿产存在的关系探究来实现深部勘查找矿的目的。
标签:区域重力找矿物探
0前言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矿产开采工作与新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同步进行,开始较早。
由于当时科技水平低、相关仪器、设备不够先进,探矿、找矿及矿业开采工作多集中与地表下500米以上范围,矿产资源探明度仅为1/3左右。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不断推进,浅部矿产资源以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矿产资源需求,亟需深部矿产资源的接替,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展深部矿产的勘查工作刻不容缓。
近些年来,矿产资源勘查已进入以深部矿为主要勘查对象的新阶段,由于深部矿产具有较大的埋深,地质构造环境复杂,有关矿化信息获取困难,许多原有的技术理论方法已不能满足深部找矿的需求。
由于我国深部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开展时间较短,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这种大环境下,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有着较大的难度,不断发展深部探矿理论和技术方法、采用大深度物探技术、结合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来减少深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盲目性,降低风险有着巨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具体就物探工作中区域重力方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作简要叙述。
1区域重力技术的发展现状
区域重力技术是通过重力仪获取地表下区域重力数据,建立区域重力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绘制区域重力场和重力梯度带,从而发现重力异常区域并对其进行研究达到了解深部地质构造目的的一种物探技术。
是地球物理调查的一项基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的地学方面的科技发展水平,对于研究地球物理理论、地质构造,探究矿产资源赋存以及地质灾害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区域重力调查始于1978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完成了600余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各种比例尺的区域重力调查、编绘了布格重力异常图、建立了8个国家级重力仪格值标定场和重力数据库、完成了大测程、高精度、恒温重力仪的研制工作并投入使用。
经过三十多年来地质工作从业者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区域重力调查进一步发展完善,航空重力勘探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并逐渐广泛应用于航空重力梯度测量、重力勘探仪器和采集方法不断进步促使重力勘测数据精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区域重力技术相关理论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体系。
同时,地质勘测找矿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深部环境下重力异常与矿产资源赋存的相关性逐渐明朗。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利用区域重力测量并结合其他先进物探、化探技术来对深部矿产资源进行勘测找矿的可行性越来越高。
2深部矿产资源赋存和区域重力技术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不同密度的物质层组成了地球的地壳,我们可以利用航空重力测量等重力测量方法来获得地球局部的重力数据,这些重力数据的异常主要受到来源于岩石密度特征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不同的岩石具不同的岩石密度特征,在地壳中,同种岩石的大量聚积形成主要密度体并反映在区域重力场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岩石的这种重力特征来区分岩石,再根据进一步对不同种类岩石与矿产赋存的关系来实现找矿的目的,比如说:花岗岩体就是一种和成矿有着密切关系的岩体种类,它具有较低的密度,当地层中的花岗岩体形成一定的规模时,在区域重力场上就会有重力低异常,也就间接说明了矿产资源的存在。
区域重力场还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主要方法,断裂构造两侧一般为不同的物质,不同物质的密度在重力场中往往反应为构造两侧的重力梯度带或扭曲带,这是我们从重力场中发现断裂构造的主要方法。
根据重力异常与内生金属矿床分布之间存在的客观规律,断裂结构与矿产的赋存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岩石圈中的断裂结构是地球内部岩浆和矿液的天然通道,所以大部分金属的矿床和矿点都产生在岩石圈断裂的周围,这在我们过去浅部探矿的实践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论证,例如我国较大的铜铁矿产地之一的粤东南地区就是处在岩石圈断裂的交叉位置。
其他方面,重力异常也与矿产的赋存有着巨大的关系,在区域重力的低值异常区,活动强烈的岩浆岩也使该区域的矿产分布较集中。
3区域重力研究下获得的探矿成就
近年来区域重力技术在深部地质勘探找矿工作中的不断应用,通过与化探、航磁资料的结合,在分析研究深部矿产资源赋存及找矿的实际工作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在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察院对东天山东戈壁特大型钼矿床的发现中,在豫西南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的圈定工作中区域重力测量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减少了深部找矿的盲目性,加快了深部找矿工作的进度。
这些具体的事例不仅验证和发展了区域重力找矿理论,同时也为找矿科学技术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对于研究矿产赋存与区域重力场的关系和矿产赋存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4区域重力在找矿工作中的发展方向
虽然我们利用区域重力的研究在深部找矿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是在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上还有待提高。
区域重力技术要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加强对地球物理的研究,加速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为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保障。
(1)加强国家对区域重力研究的投入,培养相关技术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区域重力在找矿中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细化区域重力测量工作,在完成1:20万区域重力调查的基础上,普及1:5万重力测量,为其他地质研究工作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资料。
(3)加强重力仪器的研制开发工作,重力仪器向着更大深度、更高精度,更方便携带,更能适应较差工作环境的方向发展。
(4)进一步加强重力场的研究,关注重力场异常和重力梯度差对应的地质条件下矿产赋存的状况,总结工作经验形成系统的理论
(5)加强重力场、磁力场的综合,分析相关规律,发现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6)加强找矿理论的发展,研究成矿理论,进一步研究矿床(点)的分布规律。
5总结
在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提高不断提高的现状下,发现深部矿和隐伏矿来填补矿产资源的匮乏很有必要。
区域重力资料在地壳构造和运动研究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利用重力场的分布规律研究密度不同的岩石圈中矿产资源的分布,综合应用磁力场等高科技技术对于圈定矿产远景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区域重力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加大投资力度,培养相关人才,重视深部矿找矿地质成矿理论研究,解决在区域重力深部找矿的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深部矿产的探测提供指导,加快发展我国矿业开采的技术水平,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登红,李纯杰等.东天山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初步研究[J].地质通报.2006,25(8):910-915.
[2]燕长海,刘国印,王纪中等.豫西南地区铅锌银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3]叶天竺,薛建玲.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地质研究[J].中国地质.2007,34(5):85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