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九章: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第十九章: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临床检查银屑病三现象——蜡滴、薄膜、点状出血
环状皮损
特殊部位的银屑病
头皮:发际,束状发 皱褶:因摩擦及潮湿,糜烂及
渗出
粘膜: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 甲:顶针样凹窝
因摩擦及潮湿,糜烂及渗出
指甲的顶针样改变
临床分期:
进展期:皮疹增多,同形反应 (Kobner) 静止期:无新疹 退行期:皮疹开始消退
内用药物治疗:
*抗生素:用与急性点滴型银屑 病
*免疫调节剂: *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中药:郁金银屑片 乌梅
物理疗法:
UVB光疗 PUVA(光化学疗法) 用于中重度银屑病和顽固性银 屑病,主要用于静止期,除外光敏感 性疾病,可与激素及维 A酸类药物同 时应用。 副作用:皮肤色素沉着
第六节 玫 瑰 糠 疹 Pityriasis rosea
口腔护理—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眼部护理—治疗的重点 每2小时上眼药水一次 每天2次结膜剥离,预防粘连
治疗
内用药物治疗: 轻症:口服抗组胺药物 重症:早期、足量激素治疗 加强支持疗法 抗炎治疗,治疗和预防继发 感染
激素与单纯疱疹感染: 早期应用可有效阻止病情发展; 长期应用激素者可能同时发生单 纯疱疹感染与多形红斑,须停用激 素; 儿童多形红斑不主张应用激素治 疗
环境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生中起 重要的作用。 感染 外伤 手术 负性生活事件
免疫因素:
浸润细胞为T细胞 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改变 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病情相关 细胞因子治疗银屑病有效
病理生理:
细胞分裂周期缩短为37.5小时 (MTX治疗的基础) 表皮更替时间缩短为3~4天
临床表现:
发病率:差异很大,种族、地理、 环境 人群自然发病率0.1%~3% 我国为0.123% 南方多于北方 城市多于农村 日本发病率较高 非洲一土著无银屑病
躯干部椭圆形皮 疹,长轴与皮纹 一致
与皮纹一致的椭圆形皮疹,表面敷细薄糠状鳞屑
与皮纹一致的椭圆形皮疹,表面细糠状鳞屑
特殊类型皮损:
顿挫型:仅出现母斑无子斑。 渗出型:有渗出倾向。 其他型:丘疹型、水疱型、荨麻 疹型、 紫癜型、脓疱型、多形红斑 型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临床病史、典型的临 床表现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体癣 银屑病 花斑癣 二期梅毒
限局性脓疱性银屑病
皮损限于掌跖 红斑基础上成批出现的脓疱 甲常受累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
急性发病,伴高热 躯干四肢多数粟粒大小的脓疱, 融合成脓湖,1~2周干涸,但易反复 指趾甲浑浊肥厚 沟状舌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 必要时结合组织病理。 鉴别诊断: 脂溢性皮炎 头癣 二期梅毒
是一种有特征性皮损的急性、自 限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
病因不明,有认为与病毒感染
有关 人类疱疹病毒-7、8。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青年 春秋季节多发 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 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心端,面 及小腿一般不受累 自觉症状轻 有自限性
临床表现:
母斑:孤立的淡红玫瑰色斑 1~2周后皮疹泛发 躯干四肢多数大小不等的淡红 色斑片,表面敷细糠状鳞屑,状同 母斑 皮疹呈椭圆形,长轴与皮纹一 致
内用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关节病型、脓 疱型、红皮病型及泛发性寻常型, MTX 5㎎,每12小时口服,连服3 次为一疗程,每周可服用1疗程 *维A酸类:适用于脓疱型、红皮病 型等严重类型银屑病,新体卡松 *维生素制剂:作为辅助制剂
*糖皮质激素: 不主张用于寻常型银 屑病,主 要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与红皮 病型银屑病,与免疫抑制剂、维A酸 类连用可减少剂量
多形皮疹,以红斑及丘疹为 主,初起为指甲大小的圆形水肿 性红斑,境界清,后向周围扩大, 1~2日后中央色变暗或出现小血 疱,形成 典型的虹膜样或靶形 红斑
典型的虹膜现象
发生于四肢远 端的典型多形 红斑皮损—靶 形红斑
虹膜现象—— 中心血疱
水疱---大疱
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 粘膜损害相对较重 全身症状明显,可出现蛋白尿 或血尿 2~3周水疱干涸
红皮病型银屑病:
多由寻常型发展而来 多因治疗不当,特别是寻常型进 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或皮 质类固醇激素不规则应用所致
全身弥漫潮红肿胀、脱屑,散在皮 岛,手足皮肤呈手套或袜套样剥脱 全身症状明显 病程长,愈后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
损
脓疱型银屑病:
限局性脓疱性银屑病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
红斑狼疮
SLE常出现多形红斑样皮损,多 见于面、耳、手指等处,易于误诊 典型皮疹为蝶形红斑,有明显的 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可与 其鉴别
蝶形红斑
SLE手部的冻疮样皮疹
大疱性类天疱疮
多见于老人, 躯干四肢的大疱、血疱,疱壁 紧张,尼氏征(-) 黏膜一般无受累 病程慢性 病理显示为表皮下大疱
特殊类型:
急性点滴形银屑病 钱币状银屑病 蛎壳状银屑病
急性点滴型银屑病——常与感染有关
蛎壳状银屑病——多见于免 疫功能低下者
蛎壳状银屑病合并顽固性糖尿病
关节病型银屑病
银屑病皮损 关节改变 与皮损关系:晚于或早于银 屑病 小关节为主 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RF(—)
蛎壳状银屑病伴关节畸形
体癣
损害范围局限, 境界清楚的红斑,边缘有鳞屑、 丘疹 皮疹呈环形或多环形 真菌镜检阳性
银屑病
二期梅毒
有婚外性行为或感染史 皮疹广泛对称,常累及掌跖 有黏膜损害 淋巴结肿大 梅毒血清学反应阳性
治疗:
自限性,缩短病程,缓解减 轻症状
*外用药物治疗 炉甘石洗剂或低浓度皮质激 素霜剂 *口服抗组胺药物 开瑞坦10㎎,每日1次或 赛庚啶2㎎,每日3次口服 *小剂量激素 *紫外线照射
发病机制:
以往:Ⅲ型变态反应 现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表皮:Ts 真皮:Th
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 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女性 春 水疱---大疱型 重症型
红斑---丘疹型
常见 面颈及四肢远端 粘膜可受累,但较轻 痒或烧灼感,全身症状轻 2~4周可消退,常复发
临床表现:
有家族史 青壮年发病 男女发病基本相同 家族史中,发病年龄早 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分型: *寻常型 *脓疱型 *关节型 *红皮病型
寻常型银屑病
最常见 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对称 分布 自觉瘙痒 季节性,夏季轻,冬季重
寻常型银屑病:
红色丘疹、斑疹,表面被覆银白 斑块 色鳞屑 银屑病三现象:有诊断价值 蜡滴现象 薄膜现象 点状出血(Auspitz征) 临床呈点滴状、地图状、环状 等排列
明显的黏膜 受累 左面部尼氏 征阳性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典型临床表现 皮疹的好发部位 多发于春秋季节
鉴别诊断:冻疮 红斑狼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冻疮
多见于冬季 好发于肢体末端露出部位,如 手足、耳轮等处 自觉瘙痒,遇热明显
境界不清的暗紫红色水肿性斑 或结节,浸润明显,严重时表面可 发生水疱、糜烂或溃疡 无靶形红斑 黏膜不受累
治疗: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放松精神 *寻常型急性期避免过强治疗 *急性点滴型应用抗炎治疗 *限局性以外用药物为主
外用药物治疗:
角质剥脱剂:BS,蒽林,牛皮癣软膏 不适用于皱褶部位 激素软膏:用于顽固性皮损 维生素D衍生物:钙泊三醇 他骨化醇 维A酸类软膏:他扎罗汀 可与激素软膏合用 其他:
张力性大疱、血 疱
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停用可能致敏 药物及清除感染病灶。
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 根据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选用 适当的药物及治疗方法。 以消炎、收敛、止痒及防止继 发感染为原则,用有止痒和干燥作 用的药物。
渗出— 湿敷
无糜烂渗出— 粉剂、洗剂、霜 膏剂
加强黏膜护理
皮损广泛 在红斑丘疹的基础上发生水疱、 大疱,或在红斑的边缘出现环形血 疱,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或浅溃疡, 自觉疼痛
手部的多数水疱
四肢的大疱
重症型—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发病急,全身症状重,可有高热 粘膜损害重 内脏器官受累 死亡率相对较高
皮疹泛发, 为水肿性鲜红色或暗红色或紫红色 斑其上有水疱或大疱,常融合成大 片 尼氏征(+)
第三节 银 屑 病
psoriasis
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基本损害为鳞屑性丘疹或斑块 病程慢性
病因:
病因不清。 目前认为本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 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 遗传病。 免疫介导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人口调查 家系 双胞胎 HLA
环境因素: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第一节 多形红斑
Erythema multiforme
一种以多形性皮疹和虹膜样红斑为
特征的炎症性皮肤病。
可有粘膜损害和全身症状。
病因:
复杂,多种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 关。 *药物 解热镇痛类及 磺胺类 *感染 HCV *物理因素 寒冷 日光 *全身性疾病 SLE PM 恶性肿 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