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理综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7.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食品包装袋中常有硅胶、生石灰、还原铁粉等,其作用都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C.城际“轻轨电车”启动时,电车电刷与导线的接触点会产生高温,石墨可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D.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了屠呦呦,采用低温提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8.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8gH2O与CH2D2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N AB.1mol甲烷或白磷(P4)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均为4N AC. 1mol CH3COOC2H5在稀硫酸溶液中水解可得到乙醇分子数为N AD.25℃时,l 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2N A9.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反应原理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可以用来鉴别乙苯和苯乙烯B.乙苯、苯乙烯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C.乙苯的一氯取代产物有共有5种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均为7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没有变为蓝色不是加碘食盐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无现象,再滴溶液中一定含有Cl-B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0.100 mol·L-1CH3COONa溶酸性:H2S<CH3COOH C液和0.100 mol·L-1 Na2S溶液的pH,后者pH大将气体X分别通入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两溶液均D气体X一定是C2H4褪色11. 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利用太阳能将CO2转化为低碳烯烃,工作原理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电极为太阳能电池的正极B.产生丙烯的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CH3CH=CH2+6H2OC.装置中每转移2e-,理论上有2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向右扩散D.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原电池的原理相同12.常温下,A是由X 和Y 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气体,X的原子序数小于Y,甲、乙、丙分别是X、Y、Z元素对应的单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Y、Z三种元素可能组成是离子化合物B.反应②为化合反应,反应③为置换反应C.常温常压下,Z的氢化物熔点为同族最高D. 原子半径:Y>Z>X13.室温下,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分别滴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碱(AOH、BOH 和DOH)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滴定时,随着盐酸溶液的滴入,水电离出的c(H+)始终增大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Cl-)>c(B+)>c(BOH)>c(OH-)>c(H+)C.pH=7时,三种溶液中c(Cl-) 相等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AOH)+c(BOH)+c(DOH)=c(H+)-c(OH-)第二部分26.(14分)工业上常用亚硝酸钠(NaNO2)作媒染剂、漂白剂、钢材缓蚀剂、金属热处理剂。

某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备NaNO2并探究NO、NO2的某一化学性质(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已知:①2NO+Na2O2=2NaNO2;②NO 能被酸性KMnO 4氧化成NO 3-,MnO 4-被还原为Mn 2+。

请回答下列问题:(1) 装置A 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上图中的装置制备NaNO 2,其连接顺序为:a→____ ___→h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此时活塞K 1、K 2如何操作 。

(3)E 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通过查阅资料,NO 2或NO 可能与溶液中Fe 2+发生反应。

某同学选择上述装置并按A→C→E 顺序连接,E 中装入FeSO 4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步骤操作及现象 ①关闭K 2,打开K 1,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夹紧弹簧夹,开始A 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E 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

② 停止A 中反应,打开弹簧夹和K 2、关闭K 1,持续通入N 2一段时间。

③更换新的E 装置,再通一段时间N 2后关闭弹簧夹,使A 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①中相同。

步骤②操作的目的是 ;步骤③C 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 (填“NO 2、NO 中的一种或两种”)和溶液中Fe 2+发生反应使溶液呈深棕色。

27.(15分)碳和氯元素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Ⅰ、氯的化合物合成、转化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①一定条件下,氯气与氨气反应可以制备氯胺(NH 2Cl),己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 -H Cl -Cl N -Cl H -Cl 键能/ KJ·mol -1 391.3 243.0 191.2 431.8 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氯胺(g)是一种长效缓释含氯消毒剂,有缓慢而持久的杀菌作用,可以杀死H7N9禽流感病毒,其消毒原理为与水缓慢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碳的化合物的转换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特别是CO 2的低碳转型对抵御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1)在三个容积均为1L 的密闭容器中以不同的氢碳比)()(22CO n H n 充入H 2和CO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 2(g)+6H 2(g)C 2H 4(g)+4H 2O(g) ΔH ,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该反应的ΔH0,氢碳比①②,Q点v(正) v(逆)(填“大于”或“小于”)②若起始时,CO2的浓度分别为0.5mol·L-1,则P点对应温度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2)已知:碳酸H2CO3,K1=4.3×10-7、K2=5.6×10-11;草酸H2C2O4,K1=6.0×10-2、K2=6.0×10-5。

①下列微粒可以大量共存的是(填字母)。

a.CO32-、HC2O4-b.H2CO3、C2O42-c.C2O42-、HCO3-d.H2C2O4、HCO3-②若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除OH- 外)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③通过计算判断中和反应2Fe(OH)3(s)+3H2C2O42Fe3++6H2O+3C2O42-在常温下能否发生反应。

(已知:K sp[Fe(OH)3]=1.0×10-39;66=4.67×104)28.(14分)黄铜灰渣(含有Cu、Zn、CuO、ZnO及少量的FeO、Fe2O3)生产氯化铜晶体的流程如下:(1)反应Ⅰ中所加Zn粉不能过量的原因是(2)滤液Ⅱ中含有的主要金属阳离子是(3)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4)“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x H2O晶体得不到纯的无水CuCl2,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6)CuCl2·x H2O晶体中x值的测定:称取3.420g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AgNO34.400×10-2mol 的AgNO3溶液(溶液中除Cl- 外,不含其它与Ag+反应的离子),待Cl-完全沉淀后,用含Fe3+的溶液作指示剂,用0.2000 mol·L-1的K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

使剩余的Ag+以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若滴定过程用去上述浓度的KSCN标准溶液20.00mL,则CuCl2·x H2O 中x值为。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铜及其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2)已知高温下Cu2O比CuO稳定,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解释高温下Cu2O更稳定的原因_________ ________;(3)配合物[Cu(NH3)2]OOCCH3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

C、N、O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铜晶体中铜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1所示,则晶体铜原子的堆积方式为。

(5)M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铜与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2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②已知铜和M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则铜与M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共价”)。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已知该晶体中Cu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体对角线的1/4,则该晶体中Cu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pm(写出计算列式)。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H是合成抗炎药洛萦洛芬钠的关键中间体,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G中官能团名称是;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3)C的结构简式为;E的结构简式为。

(4)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Ⅰ.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Ⅱ.能发生银镜反应Ⅲ.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5)仿照H的合成路线,设计一种由合成的合成路线。

相关主题